親家是一種特別的親戚關系。 古人說:“結親如結義,兩家莫生氣。” 又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 這古人的論斷,都是互相矛盾的,可見,這親家還真的不太好相處。 想要把親家關系處理好,我們免不了要一起聚會,串門。 尤其是兒女剛剛找好對象的一段時間里,親家在一起,商議兒女的終身大事;過年也在兒女的安排下,一起聚一聚。 但我們不得不知,聚會、串門太膚淺,深層次的關系,就是“三個面”。 01 平時互動,講情面。
雖然我們都在想,放下面子,使勁生活。但潛意識里,還是希望活得有面子,被人給面子。 一旦駁人面子,大概率是你和他的事情,辦不成。 將心比心,我們就知道,給人面子,是一種很高的情商,可以促進關系。 我的三伯母,在兒子找了對象之后,第一時間把家里最珍貴的土特產(chǎn),打包起來,讓兒子帶著,送到對象的父母手里。 這親家還沒有見面,禮數(shù)就到了。 后來三伯母帶著兒子去提親,也是順順利利的。 兒子結婚之后,每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三伯母都會做一些土特產(chǎn),讓兒子捎給親家。 其實,三伯母家在農(nóng)村,并不富裕。親家在城里,是退休工人,條件好多了。 但是他們的互動是很順溜的。 想一想,三伯母把家里最好的東西,給了親家,并且是積年累月的,這份心意,對方是可以感受到的。 面子,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個“臺階”,可以讓人就坡下驢。 親家有了沖突,你主動閉嘴,不去爭論;親家做錯了什么,你不當著大家的面指出來,而是私下告知;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你一笑而過。 長期給面子,就增加了情面,就是感情在日積月累。 情面越廣,說明你越愿意吃虧,并且格局越大。互動之中的小過節(jié),都會被包容。 關系是注定無法完美的,但是你擁抱了殘缺的部分,就完美了。 02 談錢謀業(yè),算賬面。
對于金錢,我們是要算清楚的,送人,借人,周轉,合資,隨禮等,不同的情況,要不同對待。 親家之間,第一次談錢,應該是兒女的彩禮錢。 很多地方,動不動就天價彩禮,把親家都嚇跑了。 作為男方家庭,會認為要彩禮太多,就是賣女兒;掏不出錢,也就只能告訴兒子,放棄算了。 作為女方家庭,會認為彩禮是必須的,養(yǎng)大兒女也不容易;如果一個男人彩禮都不愿意給,那一定不是真愛。 如果我們觀察那些鬧掰的婚配關系,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常見的因素——信息不對稱。 也就是說,雙方父母都沒有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聽說要多少彩禮,立馬就打退堂鼓了。 如果大家心平氣和地相處,按照婚配的規(guī)則去做,其實彩禮多少,是可以求同存異的。 第二個涉及錢的話題,就是買房。 一對新人的房子,是雙方父母買,還是男方單獨買?買了之后,要不要寫兩個人的名字? 房子的貸款,是如何承擔的?房子的首付,如果是父母給的,要不要歸還? 一系列的問題,不明明白白地說清楚,那就是糊涂賬,很容易留下怨氣。 其實,兒女結婚之后,親家還是可能有借錢、一起投資等關系存在。 特別是一些生意人,彼此照顧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把金錢和感情要區(qū)分開來,一定要有合作的規(guī)則。 錢的事情扯清楚了,矛盾會少很多。 03 帶娃生活,見世面。 說一件很扎心的事情。 我的同事老劉,女兒婚后,住在廣州城。 女兒生娃后,婆婆從老家趕來帶娃。 本來,婆婆愿意帶娃是好事,但是女兒因此煩惱不已。 婆婆從未出過遠門,買車票都不會,斗大的字,認不得幾個。 婆婆去廣州,是兒子開車接過去的。 在廣州的幾個月,婆婆是不敢出門的,就是買菜之類的事情,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 婆婆帶娃去公園,一路上,把大家嚇得不輕。因為婆婆不知道如何坐地鐵,就像路盲一樣。 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婆婆,帶娃的過程中,給大家增加了很多麻煩。 最可怕的是,婆婆告訴娃,講的一口老家話,而不是普通話。 無奈之下,女兒把婆婆送回家,讓娘家母親去帶娃。這下,婆婆就氣急敗壞了。親家關系,很別扭。 這年頭,沒有見過世面的人,帶娃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去城里帶娃。 老人弄丟娃,不懂得科技化的東西,無法融入城市......這都是沒有見過世面的體現(xiàn)。老人的狹隘,留存給了娃,這是大家都不愿意見到的。 見過世面的親家,走哪里,我們都放心;也會更加通情達理,這對關系處理,很有好處。 04
萬一遇到親家矛盾,也不要去興師問罪,還是要本著互相幫助的態(tài)度去做。 作為兒女,有空帶著雙方的父母,在城里走一走,增加見識;告訴父母如何帶娃,和過去的傳統(tǒng)帶娃有什么不同。 作為親家,多一些商議,少一些主觀猜想;遇到事情,第一時間選擇信任,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們需要這樣想,都是為了子孫幸福,使勁的方向是一樣的,只是使勁的方法不同。 實在是談不來,就保持距離,眼不見為凈。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