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濕氣,中國人的一生之敵。 它是墻面上悄然凝結的水汽,是連日纏綿的陰雨,是無法驅散的悶熱,是糾纏不休的魔法攻擊,令皮膚黏膩、心情煩躁、身體沉重,成為纏繞在身心的一道陰影。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大江南北都深陷“濕熱”的泥潭,人們祛濕的手段也層層升級:剛入門者煮煮薏米水,進階者請出廣東癍痧,而更加硬核的祛濕選手,已經將熱烈的目光投向遙遠的西北方,看啊—— 在那炙熱到能燙熟雞蛋、烤爛鞋底的吐魯番沙地上,處處“種”滿了對“濕氣”懷有深仇大恨的年輕人。他們用各種姿態把自己像“鹽焗雞”一樣埋入滾燙的沙子,堅信這片地表溫度能達到81°C、年均降水量只有16mm的土地能化身巨大的烘干筒,徹底趕走身體里每一絲陰冷潮濕,“埋一埋曬一曬,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水腫消了,連痘痘都不長了”。 ![]() 熱烈的溫度,驅逐的不僅是軀殼里的陰濕氣,更是烘出了一個干凈完整的爽利靈魂。巨大且明亮的太陽之下沒有一丁點陰霾,未讀99+的工作群、下個月的房租焦慮都被曬成了白花花的幻影,只有頭頂的遮陽傘、手里的老漢瓜、眼前一望無際的連綿沙丘如此真實,全方位療愈著這代在格子間里困到身心俱疲的年輕人。 一群又一群人奔赴吐魯番,追尋一場從心到身都清爽干燥的治愈之旅。我們不禁要問: 吐魯番,真有這么神? 當代“濕人” 在吐魯番花式埋自己 小時候憧憬火焰山,是因為猴哥曾在這里三借芭蕉扇;現在的我憧憬火焰山,是因為打工日久,鼓起了小肚子,患上了肩周炎。 “濕”,實乃當代打工人(特別是南方人)的養生死敵。 于是廣州人爆買三伏貼,上海人搶奪草坪C位爭當“曬背仙人”,而真正懂行的年輕人已經肩扛遮陽傘、手拿工兵鏟,迫不及待地奔襲吐魯番。 ![]() 在這座中國最干最熱的城市里,“潮”與“濕”根本沒有容身之地——掛在枝頭的新鮮葡萄,還沒采摘就迫不及待地變成葡萄干;敞口放了兩星期的薯片,不僅沒有變軟走味,反而更加干脆鋒利;吐魯番博物館更以整整一層樓的千年干尸藏品告訴你,在極致的干燥面前,連時光都顯得那樣軟弱無力。 吐魯番離海洋極遠,又被山地包裹,從遙遠的海面上奔赴而來的濕潤空氣在尚未抵達這里時就幾乎耗盡了全部的水分,勉強翻過天山余脈,在海拔驟降的過程中一路升溫,化作干熱的“焚風”,帶著巨大的熱量來回滾動、左突右沖,將整座吐魯番盆地變成了一口巨大的“空氣炸鍋”。在這里,連空氣本身都帶著一種焦香酥脆的質感。 ![]() 在動輒七、八十攝氏度地表溫度的炙烤之下,直接暴曬,必然分分鐘變成慢烤牛排。真正理性的祛濕人,對“烹飪”自己的方式有著更精細的追求——用熱沙把自己埋起,宛若埋在熱鹽粒里的一只只鹽焗雞,如此才能受熱全面、出汁均勻。 這不是當代年輕人一拍腦門的發明創造,而是吐魯番當地傳承數百年的傳統醫術——沙療,依靠沙子的機械壓力、熱度與礦物質成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緩解風濕等疾病。相傳這種療法起源于13世紀,如今不僅已經進入非遺名錄,更是個醫療項目,有專用場地,有醫生診斷監督,還能刷異地醫保,從身到心到錢包,把游客呵護得毫無死角。 ![]() 做沙療要遵循醫囑,不過最核心的原則永遠是“哪里難受埋哪里”:從久坐久站后落得腫脹疼痛的小腿,到陰天下雨就酸痛難忍的關節,到承擔了太多不屬于這個年齡的壓力的老腰,揮動小鏟子,統統埋起來,不知不覺滾燙的沙子從腳面蓋到了肩膀,只留腦袋和胸口露在外面。 此時,你就閉上眼睛感受,心跳開始加速,體溫開始上升,你的體內仿佛蘊含著汪洋大海,此刻正透過你的毛孔注入茫茫大漠。熱力包裹了你,穿透了你,浸潤了你,把每一條打結的經絡扒開了、攤平了、明明白白地梳理到通暢。你在融化,你在升華,你是晾房里的葡萄干,是枝頭上的吊干杏,是裹上了酥皮與蘑菇醬的惠靈頓牛排,每一秒都比上一秒更加暖洋洋、甜蜜蜜、香噴噴。二、三十分鐘一到,你爬出沙坑,渾身覆蓋的不是黑色的泥釉,而是經由“祛濕”脫胎換骨的證明,渾身都自在又清爽。 ![]() 當然,在這里我們也要提醒大家:沙療不是萬能的,而且也有一定危險性,不要貪多、加強防曬補水、避開下午三四點鐘的魔鬼高溫,注意安全,謹防真熟。 在最干最熱的地方 尋找不慌不忙的遠方 當“特種兵式旅行”的風潮席卷全國,只有在吐魯番,你才能發自內心地懂得“度假”的快樂。 什么行程規劃、景點清單?在能把雞蛋燙熟的路面和把人曬化的烈日面前統統不好使,45°C極致高溫會無差別地張開“反卷結界”,告訴你“人固有一躺,或躺于沙坑,或躺于空調房”。在其他旅游城市,每天步數能輕松上兩萬;在吐魯番度假,你只需日均翻身三次。 ![]() 工作帶來的焦慮更是不必考慮。手扎沙堆里埋著呢,手機都暴曬關機了,無論是客戶的奪命連環call還是老板的“在嗎”全都找不到你。紛雜的世界被滾滾熱浪拍到千里之外,你只需要四肢伸展,美美躺平,心安理得地享受“合法擺爛”的快樂。 如果你邀請父母同來度假,那更好了——平時他們總嘮叨你“別吹空調”、“少吃冷飲”?到了吐魯番,高溫帶來的壓倒性自然偉力能熨平一切代溝,他們不會批評你,只會加入你,一起沉浸在空調酸奶冰西瓜的溫柔鄉里。一場旅行下來,連家庭關系都融洽了許多。 ![]() 瓜果甜,馕餅香,還有載歌載舞的當地人,這種快樂誰能頂得住?。?/span>吐魯番的天氣,還有一大妙處: 白天陽光暴曬,讓你的身體翻騰著、冒著泡地制造大量的多巴胺;等到太陽落山,夜幕降臨,干燥的空氣與土地釋放出最后的熱量,清涼的世界便悄然降臨。屬于“逛吃”的快樂之旅,就此啟程。 比吐魯番博物館更讓人流連忘返的,絕對是博物館對面的烤包子。皮兒是金黃酥脆的,肚子是鼓鼓脹脹的,手忙腳亂地吹去燙人的熱氣,一口咬下,大塊的牛肉伴隨著滾燙又豐沛的肉汁在口中瞬間爆炸,包裹著濃濃的孜然和清甜的皮牙子(洋蔥)香味——只要三塊錢,好吃得讓你根本走不動道。 托克遜是吐魯番下轄縣,拌面名聲在外。面條筋道,用過了冬的面粉拉出來,帶勁兒又爽滑;羊肉講究,用當地的小黑羊,又嫩又鮮還不肥膩;配菜則很豐富,辣椒、芹菜、豇豆、茄子均可,最受歡迎的則是過油肉,油重味厚,湯汁滿溢。 拌面雖好,真正的夜宵王者還屬本地版本的涼面——黃面。與吐魯番的大多數美食一樣,黃面秉持著便宜又大碗的本色:三塊錢一碗,黃面配涼皮,分量足得幾乎要從碗邊上溢出來。面里加了蓬灰水,色澤微黃,非常爽滑,湯汁酸辣爽口,帶著一絲絲勾人的甜,開胃又解暑。吃黃面,別忘了配上烤肉,價格便宜,分量感人,一串滿滿當當小孩拳頭一樣的肉塊,一口咬上去就是滿嘴的外焦里嫩、鮮香多汁。 ![]() 到新疆一趟,當然不能不吃抓飯。這里的抓飯花樣很多,除了羊肉,還有牛、馬、雞、鵝、野雞肉隨心組合。不管怎么搭配,吐魯番抓飯中總會點綴幾顆葡萄干,在大口吃肉的滿足感中埋下甜蜜的驚喜。還有一種甜抓飯,干脆就是用葡萄干、杏干、桃皮子做成的,盡情揮霍著瓜果之鄉的底氣。 ![]() 飯后甜點,必須來一碗酸奶冰淇淋。新疆奶制品的品質不必多說,制成甜品,完全沒有過分的酸澀,只有醇厚的奶香和自然的清甜??诟芯d密順滑之中,還豪氣地混入大量堅果碎,帶來恰到好處香脆。 ![]() 吐魯番當然是水果愛好者的天堂。這里葡萄成山,杏子成海,沿街一溜瓜攤兒,西瓜蜜瓜切開了擺成一字長龍。尤其不可錯過的,是老漢瓜與“糖包子”:前者是一種雜交的甜瓜,瓜肉軟糯,上了年紀的老人咬起來都輕松無壓力,在年輕人的口中更是綿柔如天然的冰淇淋;后者則是熟透的無花果,軟到一塌糊涂,輕輕一拍就裂開一個口子,蜜汁能拉出長長的絲,甜度爆表,一口膩到你的心上。這兩種水果太過嬌嫩,很難帶出新疆,是名副其實的“本地限定”。 ![]() ![]() 無核白,吐魯番葡萄里的甜度翹楚。 新疆蜜瓜口感有脆有軟,但甜是永恒的主題。 攝影/朱夢菲 吃了這么多,怕胖嗎?當你腦子里冒出這種擔憂時,才真正理解吐魯番的完美閉環:晚上咔咔一頓炫,白天帶著一身“甜蜜的負擔”鉆進沙坑,美美幻想著祛濕掉秤,主打一個心理安慰拉滿,一點負擔也沒有。 當一個假期就這樣被慵懶地消磨過去,終于要向沙坑揮手告別,你會恍然發現——KPI的焦慮、會議室的沉悶、日復一日的乏力感,已經伴隨著盤踞在關節深處的濕氣一掃而光。你沒有懶散,你沒有倦怠,你沒有在疲累中消磨掉那個發光發亮的自己,你只是需要一點陽光,需要一點時間,你只是需要停一停。 ![]() 你的皮膚滾燙,你的身體舒泰,你的靈魂蓬松又輕盈?,F在,抖落一身沙塵,懷揣著被陽光曬透的、輕快而篤定的勇氣,像一顆從沙地里長出來的頑強的仙人掌,向著熱氣騰騰、萬物美好的世界——出發吧。 ![]() 文 | 貓騎士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設計 | 九陽 封圖 | 視覺中國 首圖 | 劉艷暉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