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手創業20年,好不容易熬到了公司上市,業績扭虧,可靠股份(301009.SZ)的實控人夫婦卻選擇了離婚。 最近,她在董事會上連投 3 張反對票,從董秘提名到半年報審議,把離婚后的權力博弈擺到了臺面上。 ![]()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人事爭議,而是夫妻檔企業家離婚后最典型的困境: 當愛情散場,曾經綁定 “家” 與 “企業” 的股權,成了最鋒利的博弈工具,傷的不只是兩個人的感情,還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穩定。(一對一咨詢請撥打免費熱線??:13611080897,或添加文末律師微信即可) 01 從 “夫妻檔” 到 “對手盤”:一場董秘提名撕開的裂痕可靠股份的故事,本是浙商夫妻共同創業的范本。 杭州可靠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可靠股份”)成立于2001年,專注嬰兒護理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和寵物衛生用品等,擁有可靠、吸收寶等多個品牌。 ![]() 公司主要品牌“可靠”,圖源財報 這對離異夫妻是可靠股份共同的實際控制人,也是一起共事了20年的事業伙伴。 金利偉出生于1970年,今年54歲,2001年8月,他和妹妹金利琴共同出資200萬元設立了杭州僑資紙業有限公司,也就是可靠股份的前身。 2004年,浙江大學經貿英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鮑佳加入了公司。鮑佳1981年出生,入職那年只有23歲。她先后任職可靠股份外貿部經理、國際銷售總監、人資行政總監、董事長特別助理、副總經理等職位。 二人都是浙江人,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金利偉與鮑佳這對“浙商”結為夫妻,并作為公司共同的實控人,一起推動了可靠股份的上市。 可誰也沒料到,上市 3 年后,這對創業伴侶會走到離婚這一步,還在董事會上針鋒相對。(一對一咨詢請撥打免費熱線??:13611080897,或添加文末律師微信即可) 第一步:離婚時的 “和平分割” 與隱藏的伏筆2024 年 2 月,兩人公告離婚,財產分割堪稱 “平均”: 金利偉直接持有的 59.26% 股份,兩人各分 30.13%、29.13%; 共同持有的 3 家合伙企業(唯艾諾等),財產份額各分一半; 鮑佳自愿放棄 4% 股份的表決權,讓金利偉的表決權達 34.25%,保住實控人身份。 按當時股價估算,兩人分得的股份價值分別約 6.8 億、6.59 億,近乎 “五五分”。 公告里沒有狗血撕扯,只有冰冷的股權數字,可這場 “和平分割” 里藏著隱患: 鮑佳雖放棄部分表決權,但 29.13% 的持股仍讓她成為第二大股東,手握董事會否決權的關鍵籌碼。 那時的可靠股份,剛走出業績低谷 ——2021 年上市即營收暴跌 27%、凈利潤腰斬,2022 年凈虧損 0.56 億,2023 年才扭虧(凈利潤 1700 萬 - 2500 萬)。 誰也沒想到,業績回暖的節點,離婚后的矛盾會率先在 “人事” 上爆發。 第二步:董秘提名成導火索,半年內 10 次反對票2025 年 8 月,金利偉提名資本運營總監王向亭任董秘,理由是 “他有多年董秘經驗,曾獲金牌董秘”。 可鮑佳直接投了反對票,理由條條戳中要害: 專業能力不足、關聯交易違規追責、阻礙董事履職... ![]()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不是鮑佳第一次反對。 據藍鯨財經報道,離婚一年多的時間,鮑佳至少對10個董事會議案投了反對棄權票,反對意見涉及投資不謹慎,未充分信息說明、違規關聯交易對公司損害進一步擴大、私設高管,架空董事會、董事長與董秘阻礙董事行使知情權等。 第三步:業績亮眼下的公司治理隱憂有趣的是,可靠股份 2025 年半年報并不差:營收 5.49 億(+5.39%),凈利潤 2827 萬(+21.81%),現金流增長 157%。 ![]() 可業績的亮眼,擋不住董事會分裂的負面影響 —— 投資者在股吧質疑:“連夫妻都不可靠,公司還能可靠嗎?” 更棘手的是限售股解禁壓力:2025 年 6 月,金利偉及相關合伙企業持有的 1.72 億股(市值約 14 億)解禁,若兩人矛盾持續,減持動作可能引發股價波動。 這場始于離婚的權力博弈,早已超出 “私人恩怨”,牽動著公司治理、合規風險和投資者信心。(一對一咨詢請撥打免費熱線??:13611080897,或添加文末律師微信即可) 02 易軼有話說從業近 17 年,我處理過太多夫妻檔企業家的離婚案,金利偉和鮑佳的故事,幾乎是這類案件的 “教科書級樣本”。 當 “家” 與 “企業” 深度綁定,離婚從來不是 “分財產” 這么簡單,而是對企業控制權、治理結構、未來發展的三重沖擊。(一對一咨詢請撥打免費熱線??:13611080897,或添加文末律師微信即可) ![]() 1. 夫妻檔企業家的核心困境:“家企不分” 埋下的雷夫妻共同創業時,最容易犯的錯是 “家企不分”。 金利偉和鮑佳的問題,本質是 “家企綁定” 的后遺癥: 股權分割只看 “數字公平”,忽略 “控制權平衡”:他們平分股份,卻沒約定 “董秘提名、關聯交易” 等關鍵事項的決策規則,導致離婚后鮑佳能通過反對票制衡金利偉,引發決策僵局; 角色定位模糊,離婚后權責不清:鮑佳從總經理卸任為董事,失去經營管理權,卻仍手握近 30% 股份,只能通過 “反對” 表達訴求,容易變成 “為反對而反對”,忽略公司長遠利益; 缺乏 “離婚后治理協議”:普通夫妻離婚要約定撫養費、探視權,夫妻檔企業家更要約定 “離婚后如何參與公司管理”(如董事權責、關聯交易審批、減持規則),可他們只約定了股權分割,沒約定 “后續玩法”,矛盾自然爆發。 2. 離婚對企業的三大沖擊:從治理到信心的連鎖反應對夫妻檔企業家而言,離婚對企業的傷害,遠比普通股東分歧更致命,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1)控制權動蕩:“接近持股” 引發的決策僵局夫妻平分股權后,最容易出現 “誰也說服不了誰” 的局面。 這種 “接近持股” 的風險在于: 重大議案(如融資、并購)可能因股東分歧卡殼,錯過市場機會; 高管團隊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 “董事長” 還是 “前董事長夫人” 的,導致內部管理混亂; 若矛盾升級到 “互相舉報”(如合規問題),可能引發監管介入,對公司聲譽和股價造成不可逆傷害。 (2)合規風險:“私人恩怨” 轉化為 “企業漏洞”夫妻離婚后,一方很可能通過 “舉報合規問題” 反擊另一方,這在上市公司中尤為常見。 鮑佳質疑的 “關聯交易違規”,就是典型例子 —— 她作為董事,有義務監督公司合規,但若摻雜私人情緒,可能會過度放大問題,引發監管調查,最終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更麻煩的是,這類合規爭議會讓投資者質疑公司治理能力。 可靠股份本就有 “高管頻繁變動” 的歷史,再疊加關聯交易違規調查,很容易被深交所關注,甚至面臨問詢或處罰,進一步加劇投資者信心流失。 (3)品牌與市值波動:“夫妻反目” 的負面外溢對上市公司而言,“創始人夫妻反目” 是最容易引發輿論關注的負面新聞。 投資者買股票,不僅看業績,更看 “管理層是否穩定”—— 連夫妻都能鬧到董事會對立,投資者會質疑 “公司是否有長期發展的基礎”,進而選擇用腳投票。 可靠股份的股價雖暫時平穩,但長期來看,若董事會分裂持續,加上限售股解禁壓力,股價很可能出現波動。 3. 給夫妻檔企業家的 3 個建議:未雨綢繆,比事后撕扯更重要 夫妻檔企業家要想避免 “離婚毀企業” 的悲劇,關鍵在 “未雨綢繆”—— 在感情好時就做好規劃,比離婚后互相撕扯更有效: 婚前 / 婚內協議:明確 “企業與家庭” 的邊界:約定 “公司股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重大決策需雙方一致同意”“若離婚,股權如何分割(如一方折價補償,另一方退出經營)”,避免離婚時陷入股權博弈; 離婚時優先考慮 “公司穩定”,而非 “個人輸贏”:若雙方都想保留股份,可約定 “表決權委托”(如鮑佳將表決權委托給金利偉,換取固定分紅),或 “一致行動人協議”(關鍵事項需雙方同意),避免決策僵局; 若一方退出,要明確 “退出后的競業限制”“股份鎖定期”,避免對公司造成沖擊; 引入第三方制衡:降低 “夫妻二人” 對公司的過度綁定:創業初期就引入外部股東或職業經理人,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如獨立董事、監事會),避免公司完全依賴 “夫妻二人”,即使離婚,也能通過第三方制衡維持穩定。 寫在最后:毀掉一家多年打拼的企業很容易,重建它,卻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愛情會消失,但曾經一起奮斗的初心,不該隨著離婚而消散。 股權會分割,但對企業、對員工、對投資者的責任,不該被私人恩怨淹沒。 |
|
來自: 昵稱7282316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