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讀”特記 文/周予桐 我是一名高考剛剛結束的學生,正在享受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假期的尾巴。我沉浸在放松的狀態,可以和朋友逛街聊天,和閨蜜約飯,也不用每天早起,也不用強迫自己早睡,在這個假期,我曾多次熬夜。 一天前,爺爺給我發來微信,說我爸給我捎來一本《作家通訊》,是中國作家協會發給他的,內有兩個女大學生走寫作之路的個人講述,他用紅筆在目錄上畫出來,建議我讀。我爺爺是一名作家,從小我的作文都是他輔導的,從痛苦地完成作文作業到考試作文高分,爺爺功不可沒,而且僅僅是兩篇小文,我得好好讀讀,可哄他老人家開心。我素來讀書又快,自然接受了這個建議,這個看似平常的建議,在假期即將結束時卻給我帶來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熬夜經歷。 22:20:我洗漱完畢,坐在書桌上拿起了書。 22:41:我閱讀了爺爺圈畫的兩篇文章,并用微信發給他我的感悟: 我已閱讀《作家通訊》的兩章。《消失的第一部作品》光是題目就引發了我許多的遐想。我想到我那篇曾榮獲過全省一等獎的《三只水桶》,卻早就忘了我真正寫它時的艱辛過程。充滿著“痛苦”的作品是什么?在《消失的第一部作品》中,我看到一個生出皺紋的知性淑女回憶大學時期青澀、又對文學飽含熱情的她,也看到了互聯網剛普及時文學愛好者對寫作的純粹熱愛的真實寫照。 《與文學相伴的時光》這篇文章我越看越熟悉,看到作者胡玲女士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新會員時,我確定我看過,或許是片段,但這次和以往一樣,我又一次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了胡玲女士當時的心情,我不記得上次看到是什么時候,也不記得看了多少,我只記得當時我把這段文字看了又看,體會著這種為熱愛的事付出后得到回報的興奮與喜悅,再次看到這篇文章時,我覺得似乎我應當像胡玲女士所說的那樣,“放棄無用的應酬和社交,讓文學填滿我的業余時間”。 爺爺挑選的這兩篇文章,雖篇幅不長,但非常適合我此時所處的階段,看了真是感觸頗深,獲益匪淺!我對這本《作家通訊》愛不釋手,一刻沒停地接著往下看。 22:54分,上面那段文字被爺爺鼓勵后的我,又發去了消息:這本書真是漂亮,看完那兩篇,我又讀到了夜訪小爨碑和朝內166,尤其是在李莊晾曬古籍的片段,十分吸引我。作者用“救治”來比喻晾曬古籍的動作,真是恰當!貼切!我從這個詞中就能讀出晾曬古籍的一行人對那些古書的無比珍惜,甚至我會浮想聯翩到失去平衡導致古籍掉入河里的那艘船里的船員,是否會得到懲罰?是否內心也會自責?這位作者的高明之處,或許就在于此吧!僅用一個詞,就調動我往多方思考了! 我繼續閱讀,怕打擾爺爺休息,我選擇在備忘錄記錄下我此刻的感受: 23:14:我讀到了《溫州文學史上不能遺漏的趙瑞蕻先生》,深深的,感受到了文學的博大精深,當我在文章中看到趙瑞蕻先生與穆旦一同成立南湖詩社,聘請聞一多先生作為導師時,我想到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引用的正是穆旦先生的《贊美》。我注意到趙瑞蕻先生的女兒名叫趙苡,而趙瑞蕻先生的妻子名叫楊苡,我聯想到西方國家給孩子取名的方式,在許多外國文化中,女兒使用母親的名字命名是較為常見的習俗,尤其在部分西方國家。我認為或許是因此,這讓我體會到老文學家吸收、融合外來文化的一面。 23:28:爺爺睡了一覺醒來了,我收到了爺爺發來的消息:“真沒想到這本小冊子讓你這么喜歡,起到了這么大的點撥作用。我已經睡了一覺,起來小解時看到你發來的短信。我真興奮,明天再談。我試試還得接著睡。這本小冊子看完后,再還給我,我要替你保存下來。或許它就是培養你又一次寫作興趣的火種呢!”在爺爺興奮的猜測中,此時此刻,我正是在寫下我又一次寫作興趣的火種帶給我的亮眼火花。 23:40:我把今晚與書籍的對話、與爺爺的聊天匯總并標上時間,取名為“夜讀特記”。 00:00:我整理床鋪被褥準備入睡,我想給“第一讀者”爺爺分享剛出爐的這些文字,可又擔心打擾他的睡眠。糾結中,我還是發給了爺爺。他若睡了,醒來看到我的文字,不知會多么高興;他若沒睡,肯定能做一個美滋滋的好夢哩。 (寫于2025年8月28日零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