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游六橋待月記 明 袁宏道 ![]()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 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 ![]() 注釋 ①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萬歷二十年進士,授吳縣令,官至吏部郎中。袁宏道是明代文學'公安派'代表人物,與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稱'公安三袁'。他在文學上反對明代前、后七子所倡導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流弊,主張文學作品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認為作詩為文都應通于人之喜怒哀樂,以見從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他的理論與創作掃清了明代復古主義的習氣,開一代清新活潑的文風。作品有《袁中郎全集》。 ②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袁宏道經過多次陳請,終于辭去了吳縣知縣,他好像脫籠之鳥,赴水之魚,乘興漫游吳越。他在西湖看花,在天目山訪道,痛痛快快地玩了四個月。這年春天,他第一次游覽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留連于美麗的湖山之間,寫下了十六篇西湖游記。此文是西湖游記中的第二篇。 西湖:在杭州市西,漢時稱明圣湖,唐后始稱西湖。周圍約十五公里,面積約五點六平方公里。風景綺麗,有'三潭印月'、'蘇堤春曉'、'平湖秋月'、'雙峰插云'、'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曲院風荷'、'斷橋殘雪'、'南屏晚鐘'、'雷峰夕照'諸景。解放后,全面疏浚,湖水清澄,環湖名勝修葺一新,是中國有名的游覽勝地。 ④為春為月:為春時月夜。 ⑤嵐(lán):山中霧氣。 ⑥梅花為寒所勒:指梅花因大寒而遲開。勒:制。 ⑦石簣:即陶望齡,紹興人。數:屢次。 ⑧傅金吾:金吾是官名,明親軍中有金吾衛。傅氏不詳。 ⑨張功甫:張镃,字功甫,號約齋,南宋人,張俊之孫。'園林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玉照堂為其北國諸勝之一。有梅花四百株,開花時,居宿其中,環潔輝映,夜如對月,因名曰玉照。 ⑩斷橋:又名段家橋,位于白堤東頭。 ?綠煙紅霧:白堤與蘇堤兩邊,各有一行楊柳與桃樹,所渭'杭州蘇堤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每到春日,楊柳泛綠,桃花吐紅,一眼望去,如綠煙紅霧。 ?歌吹:泛指音樂。吹:管樂聲。 ?羅紈(wán):絲綢。這里指穿著綾羅的仕女游人。 ?艷冶:或作冶艷,艷麗。 ?午、未、申三時:約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 ?工:巧。 ?夕舂(chōng):指落日。 ?安:怎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