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員工爆料:老了還有位置,這才是職場最大的溫柔在職場混久的人,最常聽到的勸告是“要努力,要拼,要跟上節(jié)奏”。可等你真在大廠里熬個十年八年后,你才會發(fā)現(xiàn),最能讓你活下來的,往往不是努力,不是聰明,也不是領導口中的愿景和價值觀,而是你能不能撐住,能不能在風雨里留下來。 我剛進職場那會兒,年輕氣盛,恨不得一天干三天的活。領導隨便夸一句,我能樂呵好幾天。可過了幾年,才知道光拼是不夠的。項目延期、績效爆炸、同事反水、領導換得比天氣還勤,這些都足以讓一個熱血青年瞬間清醒。真正能留下的,不是最猛沖的那撥人,而是那些看似“鈍感”,卻能穩(wěn)住節(jié)奏、熬下去的人。 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想贏,先別輸。別去跟別人比升職加薪的速度,先比誰能活得久。等你過了三十五歲,就會發(fā)現(xiàn),職場不是一場百米沖刺,而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耐力。 職場的焦慮,不是想停就能停這幾年,我見到太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說“我不想內耗了”。可內耗這種東西,不是你一句“不想”就能結束的。它像空氣一樣,彌漫在辦公室里。 要活下來,你得學會鈍一點,厚臉皮一點,懂得什么時候該低頭,什么時候能硬氣。年輕時,我也覺得凡事要爭個對錯,后來才明白,很多時候,能熬就是贏。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互聯(lián)網公司仍舊用“年輕化”當成口號,用“高效”當成理由。只要你年紀稍大,或者生了個孩子,立刻就會有人給你貼上“穩(wěn)定性差”“執(zhí)行力不夠”的標簽。那些口口聲聲說著“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的領導,轉頭卻能毫不猶豫地把人當作“可替換的零件”。 一則爆料,看見另一種氛圍就在前幾天,我看到一則關于中興員工的爆料。那位員工說:我們園區(qū)里,孕婦挺多的,白頭發(fā)的也多。我們那波五十多歲的人,走了七個,還有四個還在崗。 你可能很難想象,在一個號稱“年輕人戰(zhàn)場”的行業(yè)里,還能見到這樣的景象。孕婦在園區(qū)里悠閑散步,頭發(fā)花白的工程師依然在會議室里敲代碼,五十歲的老員工還堅守在一線崗位。 這并不是說中興有多完美。它的節(jié)奏不慢,KPI也不少,該卷的地方也沒少卷。但至少,在對待“人”這件事情上,它展現(xiàn)出了一種厚道。 厚道,是職場里最稀缺的品質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中興是一家傳統(tǒng)通信廠商,節(jié)奏沒互聯(lián)網那么快。但事實并非如此。中興這些年同樣在追趕新技術,AI、5G、云計算,一個不落。它不可能不卷,但在卷的同時,它沒有完全失去人味。 你生了孩子,不會立刻被邊緣;你年紀大了,不會馬上被踢出核心項目。對比一些互聯(lián)網公司,把孕婦當負擔,把老員工當冗余,你就會明白什么叫“厚道”。 厚道聽起來很虛,可在職場,它的價值遠遠超過表面。因為它意味著公司有耐心,愿意給人空間,也意味著這個組織真正有底氣。一個沒底氣的公司才會急著優(yōu)化掉“不合適”的人,仿佛只有年輕人和新人,才能撐起未來。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yè)明白,經驗和傳承,才是組織最寶貴的財富。 被忽視的傳承價值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在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干了十年。最后因為年紀大了,明里暗里被邊緣化。項目會議不叫他,代碼核心不讓碰,他心里清楚,公司已經在為“替換”做準備。 而在中興,你還能看到五十歲的工程師帶著二十五歲的新人一起做項目。年輕人腦子快,點子多,但真正能教會他們如何避坑、如何在復雜環(huán)境里生存的,還是這些老員工。 他們不是冗余,他們是傳承。一個公司如果沒有這樣的中堅力量,年輕人很快也會變成“消耗品”。 職場幸福感的另一種定義很多人覺得職場幸福感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但那種幸福感短暫而脆弱。一旦公司風向變了,一切都可能瞬間消失。 真正的幸福感,其實很簡單:在你不小心變老的時候,你還有一張椅子;在你需要生孩子、請產假的時候,你不會被邊緣;在你需要慢下來喘口氣的時候,公司還能接受你。 這不是苛求升職加薪,而是最樸素的安全感。 老了還有位置,就是最大的溫柔別被外界的焦慮裹挾。不是所有公司都只認年輕和速度,也有一些組織懂得什么叫“以人為本”。如果你此刻所在的公司,依然能給你這樣的溫柔,請珍惜。 因為職場里最大的奢侈,從來不是工資單上的數字,而是當你老了,還能被需要。 所以我想說,努力是重要的,但努力之上,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厚道的環(huán)境。厚道意味著溫度,也意味著底氣。 當一個組織不害怕你慢一點,也不害怕你老一點,它就贏得了人心。而贏得人心的公司,才是真正有未來的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