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慢點走,別摔著!”“媽,腰又酸了?我幫您揉揉”…… 不少子女會發現,父母年紀大了后,越來越頻繁地喊腰膝酸軟 —— 上下樓梯要扶著扶手,買菜回來就累得直不起腰,坐下起身時得先撐著椅子 “借力”。很多人覺得這是 “老了就該這樣”,卻不知背后可能藏著 “脾腎兩虧” 的健康問題。在中醫看來,脾腎是老年人健康的 “根基”,脾腎兩虧不僅會導致腰膝酸軟,還會影響精神狀態和生活質量,及時調理很關鍵。 脾腎兩虧的腰膝酸軟,藏著這些 “老年信號” 老年人的腰膝酸軟,若由脾腎兩虧引起,癥狀往往有明顯特點,和單純的 “衰老” 不一樣。比如腰部不是劇烈疼痛,而是隱隱作痛、發酸,休息后能緩解,但稍微活動(比如買菜、做飯)后又加重;膝蓋發軟無力,上下樓梯時膝蓋 “打晃”,蹲起時需要手撐膝蓋才能站起來,天氣變冷或變潮濕時,腰膝不適會更明顯。 除了腰膝酸軟,脾腎兩虧還會伴隨這些癥狀:精神差,總覺得沒力氣,坐著就想打瞌睡;胃口不好,吃一點就飽,還容易腹脹、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或排便無力,有時候好幾天不排便,有時候又腹瀉;手腳冰涼,冬天捂半天都暖不熱,臉色也偏蒼白或萎黃。72 歲的張爺爺就是如此,近一年總喊腰酸膝蓋軟,連喜歡的公園散步都很少去,去看中醫后,醫生說他這是 “脾腎兩虛、氣血不足”,需要從補養脾腎入手調理。 為什么老年人容易脾腎兩虧?這 3 個原因很常見 老年人脾腎兩虧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長期身體機能衰退和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 年齡增長,脾腎 “自然老化”:中醫認為 “人過四十,陰氣自半”,隨著年齡增長,脾的運化功能和腎的藏精功能會逐漸減弱。脾負責吸收食物營養,腎負責儲存身體 “能量”,兩者功能下降后,身體得不到足夠的滋養,就容易出現腰膝酸軟、乏力等問題。 長期勞累,耗損脾腎 “元氣”:很多老年人年輕時為家庭奔波,干過重體力活,或長期操心家務,過度消耗了脾腎的 “元氣”;退休后也閑不住,幫著帶孫輩、買菜做飯,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進一步加重了脾腎負擔,慢慢就出現了兩虧的癥狀。 飲食不當,拖累脾腎功能:有些老年人因為牙口不好,喜歡吃軟爛的流食(比如白粥、爛面條),但營養不均衡,蛋白質、維生素攝入不足,脾無法吸收足夠的 “養料”,功能越來越弱;還有人喜歡吃生冷食物(比如冰水果、涼拌菜),或口味過重,都會損傷脾陽,間接影響腎功能,導致脾腎兩虧。 調理脾腎兩虧型腰膝酸軟,做好這 4 點很有效 針對老年人脾腎兩虧引起的腰膝酸軟,調理要 “溫和補養、循序漸進”,不能盲目進補,可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和對癥調理四方面入手: 飲食調理:吃對食物,補養脾腎 · 養脾食材優先吃:脾喜歡 “溫性” 食物,可多吃山藥、蓮子、芡實、小米,比如煮山藥蓮子粥、小米南瓜粥,既能健脾養胃,又容易消化;每天吃 1-2 個蒸雞蛋、喝一杯溫牛奶,補充蛋白質,增強體力。 · 補腎食材別少:黑色食物能補腎,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可磨成粉沖水喝,或煮成黑米粥;還可以適量吃點核桃、枸杞,每天 3-5 顆核桃、10-15 粒枸杞,嚼著吃或泡水喝,溫和補腎,緩解腰酸。 · 避開傷脾腎的食物:少吃生冷、寒涼食物(比如冰西瓜、涼拌黃瓜),避免加重脾寒;少吃油膩、難消化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肥肉),減輕脾的負擔;控制鹽的攝入,避免加重腎的代謝壓力。 運動調理:溫和鍛煉,強腰健膝 老年人不適合劇烈運動,推薦溫和的運動方式: · 散步:每天早上或傍晚散步 20-30 分鐘,速度以不喘氣、不疲勞為宜,能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腰膝力量。 · 太極或八段錦:這些運動動作緩慢柔和,能拉伸腰部和膝蓋,增強肌肉力量,還能調節呼吸,改善精神狀態,適合老年人長期堅持。 · 靠墻靜蹲:背部貼墻,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慢慢下蹲至膝蓋呈 90 度,保持 10-15 秒,重復 3-5 次,能鍛煉膝關節周圍肌肉,緩解膝蓋無力,但要注意膝蓋別超過腳尖,避免受傷。 生活習慣:細節護養,減少耗損 · 注意保暖:腰膝部位最怕冷,冬天要穿厚外套、戴護腰,夏天別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避免腰膝受涼;晚上睡覺蓋好被子,別露腰和膝蓋。 · 避免過度勞累:別讓老年人干重活,比如提重物、爬高;帶孫輩時也要注意休息,別長時間抱孩子,避免腰部受力過多。 · 規律作息:保證每天 7-8 小時睡眠,晚上 10 點前入睡,讓脾腎有足夠時間修復,早上別睡懶覺,按時起床活動,有助于改善胃口和精神。 對癥調理:專業助力,改善不適 老年人的腰膝健康,直接關系到生活質量。別把 “腰膝酸軟” 當成衰老的必然,及時發現脾腎兩虧的信號,用科學的方法溫和調理,搭配對癥的專業產品,才能讓父母腰不酸、腿不軟,精神好、少遭罪,安享晚年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