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吃火鍋,我家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下雨天一定要吃火鍋。 朋友聚餐,也常常選擇吃火鍋。 有一年幾個同學聚會,一起吃火鍋,兩位女同學竟然吵了起來,原因是——一個吃鴨血,一個不吃鴨血。 兩位女同學,一位是我的“前任”,一位是我的“現(xiàn)任”,這讓我很尷尬。 “火鍋”這種吃法,首先就代表了“包容”,各種各樣的食材通通往鍋里放,誰愛吃什么就涮什么。 這是一種多么“自由”的吃法啊!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 不同性格的人聚在一起,也能其樂融融。 在我看來,這就是“火鍋”最大的魅力。 人與人增進感情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一起吃飯。 而吃火鍋又能讓氣氛熱烈起來,無論在家還是在飯館,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圍坐在一起,鍋里冒著騰騰熱氣,別提有多開心。 但有幾種人,吃火鍋需要劃清“界限”。 一種對立面是吃葷者和素食者。 我岳母就是素食者,和她很難吃到一起。 另一種就是愛吃辣和不能吃辣。 家里的孩子以及患有胃病的老人,都不能吃辣。 不過火鍋的一種鍋,輕松解決了這個問題,即鴛鴦鍋。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發(fā)明了它。 家人之間,朋友之間,人和人之間,各有各喜歡吃的食物,各有各的吃法,吃的東西不一樣,但心與心是“近”的,照樣可以一起吃火鍋。 最糟糕的一種情況是,雖然同在一桌吃飯,心里卻充滿隔閡。 就像我的“前任”和“現(xiàn)任”,完全可以各吃各的,但人心對立,總在暗中較勁,誰都不肯讓誰,那火鍋的湯底,也變成了一趟渾水。 脾氣暴躁的人,不能一起吃火鍋。 馮紹峰主演的一部電影有個片段,他和朋友去火鍋店吃飯,隔壁桌一位胖胖的男人故意用身體擠壓“馮”,“馮”一怒之下就把沸騰的火鍋倒在了男人身上。 現(xiàn)實中也出現(xiàn)過這種案例,一言不和就端起火鍋,這種行為切不可取。這豈不成了朋友來了有肉涮,敵人來了有湯灌。
還有一種人,不能與其一起吃火鍋。 就是吃什么菜,點什么鍋底,都要他說了算。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暫且稱她“嫂子”。 每次和嫂子一起吃火鍋,都食之無味。 你喜歡吃白菜,她馬上會說——白菜多便宜,誰吃“破”白菜。 嫂子是四川人,每次都炫耀,她多懂“火鍋”。 嫂子還愛使喚人,菜就擺在她眼前,她偏要讓別人夾菜——你把毛肚放鍋里…… 一頓飯下來,讓你郁悶,讓你憤怒,讓你覺得這“火鍋”糟糕透頂。 吃一頓火鍋,就能看透一個人,就能讀懂一顆心。 有的人性格太強勢,太狹隘,太偏見,太虛榮,太敵視,太較真,太計較,太苛刻,太自私,不適合吃火鍋。 不舒服的關(guān)系,不坦誠的溝通,不穩(wěn)定的情緒,不親近的人,還是別吃火鍋,吃“閉門羹”吧。 人和人就是這樣,火鍋再熱,也溫暖不了冷漠。 陳曉卿老師曾說,這個世界最好吃的是“人”。 人間煙火,事故人情,冷暖自知。 吃火鍋也好,打交道也罷,唯有和知己在一起,才開心。 你懂他,他懂你,只要坐在一起,心自然就“熱”了!
完。
我們那些事兒 作者 思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