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廁半小時還“卡殼”?3個中醫穴位按一按,幫你輕松“通暢” 日常生活里,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尷尬:明明肚子脹得難受,蹲在廁所里半小時,卻始終“費勁”,別提多鬧心了。其實,中醫里藏著簡單又實用的辦法,通過按揉特定穴位,就能幫我們緩解便秘困擾,不用依賴其他方式,在家就能操作。 ![]() 首先要介紹的是 天樞穴, 它可是調理腸道的“得力助手”。這個穴位很好找,就在我們的腹部,肚臍左右兩側各約兩橫指(以自己的手指寬度為準)的位置。按揉時,建議先把手掌搓熱,用食指、中指指腹輕輕按在天樞穴上,順時針方向打圈按揉,力度以感到輕微酸脹但不疼為宜。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天堅持2-3次。天樞穴能調節腸道蠕動,不管是因為腸道動力不足導致的便秘,還是偶爾吃多了不消化引起的排便不暢,按它都能起到不錯的緩解作用。比如飯后半小時按揉,還能幫助消化,減少食物在腸道內堆積的情況。 第二個穴位是 支溝穴, 它在我們的手臂上,屬于清熱通便的“好手”。找這個穴位時,先把手臂抬起,掌心朝上,在手腕橫紋上方約四橫指的位置,兩條明顯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就是支溝穴。按揉時,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每次按壓停留3-5秒,然后松開,重復這個動作,每次按揉3-5分鐘,左右手臂各按一次。支溝穴尤其適合因為體內有“熱”導致的便秘,比如平時容易口干舌燥、大便干結的人,按揉它能幫助清熱瀉火,讓腸道更通暢。每天上午、下午各按一次,堅持幾天就能感受到變化。 最后一個穴位是 足三里穴, 它不僅能健脾養胃,對改善便秘也有幫助,堪稱調理身體的“萬能穴”。找足三里穴時,膝蓋下方有個凹陷處,從這個凹陷處往下約四橫指,再往小腿外側約一橫指的位置,按壓時有酸脹感的地方就是。按揉時,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用力按壓,每次按揉10-15分鐘,每天1-2次。很多人便秘是因為脾胃功能弱,消化吸收不好,食物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而足三里穴能增強脾胃動力,讓身體的消化循環更順暢,從根源上減少便秘的發生。即使沒有便秘困擾,經常按揉足三里穴,也能讓脾胃更健康。 除了按揉穴位,日常調理也很關鍵,做好這幾點能讓通便效果更好。首先是飲食調整,每天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燕麥、紅薯等,這些食物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同時要多喝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溫水,不要等渴了再喝,少量多次飲用,讓腸道保持濕潤,避免大便干結。其次是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去廁所,比如早上或飯后,即使沒有便意,也可以在馬桶上坐5-10分鐘,慢慢養成身體的排便反射,不要因為忙碌就忍便,長期忍便很容易導致便秘。最后是適當運動,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瑜伽等,運動能帶動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還能增強體質,對身體好處多多。 按揉穴位緩解便秘,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不要指望按一次就能立馬通暢,每天規律按揉,搭配日常調理,便秘問題會慢慢改善。 |
|
來自: 雅博學苑 > 《穴位集萃,國醫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