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的都知道“摸脈”是看家本事。都說“望聞問切”,這“切”就是切脈、把脈。說玄乎也不玄乎,說簡單也不簡單,今天咱就聊聊大夫們那三根手指頭按在你手腕上,到底在摸啥、怎么看。 第一步:找地兒,寸關尺 抬起你手腕子,瞧見大拇指那側鼓起來那根筋(橈骨莖突)了嗎?那兒就是“關”。關對著的,就是手的中指頭按的地方。 左手腕: 關往上一點(指尖方向),靠近手掌根部,是“寸”,管的是心肺(上焦的事兒,呼吸、循環都在這兒感覺)。關往下一點(胳膊肘方向),靠近胳膊,是“尺”,管的是腎(下焦,泌尿、生殖根基)。 右手腕: 同樣,關上是“寸”,管的是肺;關下是“尺”,管的是腎。有點不一樣的是,右手的“關”位置管著脾(中焦,消化、造血這攤事兒)。 簡單記:左心肝腎,右肺脾命門(兩邊的尺都屬于腎)。摸脈時,大夫這三根手指頭,正好一個管寸、一個把關、一個按尺。 第二步:使多大勁兒?浮中沉分三層! 找到寸關尺位置只是開始,按脈的力道大小更重要,這叫“舉按尋”,也就是浮取、中取、沉取三招: 浮?。?手指頭最輕最輕地搭上去,就貼著皮膚摸到脈搏跳動。這層像春天的嫩草尖,一碰就感覺到了。這時候能摸到啥脈象最有名?“浮脈”??!輕按就有,重按反而弱但不空,像木頭浮在水面。這通常代表啥?感冒初起啊,或者身體比較虛的時候,容易摸到這種浮在表面的脈。 中?。?稍微用點正常按的力道,按到皮肉中間那層。這個力度是摸脈最常用的,日常身體狀況怎么樣,這里摸得比較準。 沉取: 使勁兒按下去,感覺要按到骨頭了才摸到脈搏跳。這就比較“深沉”了。這時候摸到比較清晰有力的脈象叫“沉脈”。輕按感覺不明顯,必須重按才有。這說明啥?問題可能在身體里面比較深的地方了,中醫叫“里證”。 第三步:品滋味,脈象是啥樣? 位置找準了,力道用對了,最后就是品一品這個脈跳的“滋味”。這里面學問就海了去了,光是常見的脈象就有二十八種(常說的二十八脈),它們各有特點,反映身體不同狀況。咱挑幾種跟“快慢”、“深淺”特別相關、好理解的說說: 快慢看頻率: 數脈: 噗噗噗噗跳得特快,一呼一吸之間能跳5次以上(正常4-5次)。咋回事?一般是有熱!身體里有火氣,或者虛得比較厲害(虛火)。 遲脈: 慢悠悠的,一呼一吸跳不到4次。這種通常是“寒”,身體里的能量不足、暖不起來了。 緩脈: 不快不慢剛剛好?不!它專指雖然頻率是一呼一吸4次(正常范圍),但感覺特別懶散、沒勁兒。提示啥?濕氣重,或者脾胃不太給力了。 深淺和力量感: 浮脈: 剛才說了,輕按就有,浮在上面。主表證、虛證。 沉脈: 重按才有,沉在下面。主里證。 虛脈: 整個脈,輕輕按、重重按都感覺軟趴趴沒力氣,像按在棉花上。這還用說?典型是虛啊!氣血虧。 實脈: 跟虛脈反著來,無論輕按重按,都感覺脈搏跳得特別有勁兒、頂手指頭。這是邪氣正盛著呢,身體在抵抗(實證)。 除了這些基礎款,浮脈里面還有幾位“親戚”: 洪脈: 浮大有力,來勢洶洶像大浪頭,退下去又挺快(來盛去衰)。這是熱邪特別旺的表現。 芤脈: 浮大,但按中間感覺空空的,像按著根大蔥管子。典型的傷陰或者大量出血、失水之后的脈。 革脈: 浮起來,還繃得特別緊特硬(搏指),按下去中間也空。這情況比較嚴重,多見于失血、失精、女性流產或崩漏之后。 沉脈這邊也有“兄弟”: 伏脈: 比沉脈藏得還深,重按按到骨頭邊上才勉強摸到一點。這代表啥?可能厥證(昏倒)、劇痛、或者有邪氣深藏閉阻了。 牢脈: 沉,還特別有勁兒(實大弦長),摸著像根硬繩子嵌在下面。多是體內有寒氣凝結,或者長了腫塊(癥瘕積聚)、疝氣之類。 最后白話幾句: 把脈這活,聽著神秘,其實就是中醫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身體信號密碼。關鍵在那“三部九候”(就是寸關尺三層力道)反復揣摩,感受位置、頻率、力度、形狀、長短這些綜合信息。當然,要真摸得準,非一日之功,那是多少年的指下功夫練出來的。 不過了解點皮毛也有好處,至少下次大夫給你摸脈時,你大概知道他那三根手指在干嘛、為啥有時輕輕放有時使勁摁,心里不那么嘀咕了。真要調養起來,還得靠大夫辨證,搭配合適的草本方法,一步步把身體調平衡,那才是正經事。我自己當初背這些脈訣可是整宿整宿睡不著覺,現在想想,能把這些名醫的干貨揉碎了講出來,也算沒白挨老爺子那頓“人參暴栗”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