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規體檢中,“肌酐”這個指標經常被提及,很多人一看到肌酐偏高,就慌張不已,擔心腎功能出了問題;但也有不少人看到肌酐正常,就覺得腎臟一定沒問題。其實,這兩種理解都有失偏頗。 肌酐確實是反映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但遠不是唯一指標。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的腎臟健康,千萬不能只盯著一項“肌酐”看,而是要結合多項檢查一起評估。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讀:除了肌酐,醫生是怎么看腎功能的?普通人又該如何正確理解這些數據? 一、肌酐:重要,但不能單獨判斷腎功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 什么是“肌酐”? 肌酐是肌肉代謝的產物,主要通過腎臟隨尿液排出,在血液中含量相對穩定。血肌酐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 2. 肌酐值的正常范圍 不同實驗室略有差異,但大致范圍如下:
老年人、兒童范圍略低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但關鍵是:肌酐值升高,往往已經提示腎功能受損50%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僅憑肌酐判斷腎病,可能為時已晚。因此,肌酐正常≠腎功能正常,肌酐異常≠一定腎衰竭。 二、除了肌酐,還要同時關注這6個指標醫生在判斷腎功能時,常常看的是一組指標,互相印證。下面這些指標,才是全面了解腎臟健康的“組合拳”。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最常用的腎功能評估指標 eGFR 是根據肌酐、年齡、性別、體重等因素計算出的數值,更能反映腎臟的真實“清除能力”。
醫生提醒:很多輕度慢性腎病患者肌酐正常,但 eGFR 已低于90,甚至低于60,這時就要引起重視,不能只看肌酐。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2.尿蛋白 / 尿白蛋白:評估腎小球“漏不漏” 正常腎小球對蛋白過濾有“門檻”,大多數蛋白質不該漏進尿液中。 常用檢查方式:
如果肌酐正常,但出現持續性的微量白蛋白尿,已經提示腎臟可能有早期損傷。 3.尿液檢查:尿常規 + 鏡檢 = 腎臟的“晴雨表” 尿液能直接反映腎臟濾過、重吸收等功能,是腎臟的“晴雨表”。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應關注以下幾個點:
特別提醒:一次尿檢異常不能下定論,需復查 + 結合病史。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4.血尿素氮(BUN):判斷腎功能變化的“輔助參考” BUN 也是代謝廢物,通過腎臟排泄。BUN 升高可提示腎功能下降,但也可能因:
?? 因此,BUN 與肌酐比值(BUN/Cr)可用于區分急性腎前性損傷、腎性損傷。 5.尿酸:不只是誘發痛風,也會“拖垮”腎臟 高尿酸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也會加速原有腎病惡化。
建議高尿酸患者定期監測腎功能和尿蛋白,防患于未然。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6.Cystatin C(胱抑素C):肌酐之外的新興評估指標 正常:0.55-1.05 mg/L
在兒童、老年人、肌肉減少癥、腫瘤患者中尤為重要。 ?? 與 eGFR 結合可得出更精準的腎小球濾過率。 三、這些情況,肌酐正常≠沒問題!以下人群,即使肌酐正常,也不代表腎功能沒問題:
四、腎功能評估建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醫生判斷是否有腎病、是否進展,是一個“綜合判斷”,不是單純看一兩個數字。 ?? 標準做法包括:
建議檢查頻率:
五、總結:看腎功能,一定要“聯合評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肌酐固然重要,但不是評估腎功能的“全部”。 ? 肌酐 + eGFR:評估清除能力; 真正科學的評估腎功能,必須是多項指標聯合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單點判斷”。 保護腎臟,早發現、早干預,遠比發現異常后“亡羊補牢”要強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