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早晚涼、白天燥,很多人白天想喝冰的,晚上又胃里發緊、嘴巴發干。別硬抗,也別猛灌冰甜飲——用溫熱的蘋果基底水,既解渴又穩住食欲,脾胃舒服,減脂更順。“秋宜溫,忌寒涼;先安脾胃,后談身材?!?/span>
食療金觀點:一杯溫熱,三重受益餐前體積占位+味覺替代糖飲+不刺激腸胃,把“想吃多、想吃甜、吃完脹”的連鎖反應攔在門外。 三杯對號入座(照著你的感覺選)① 手腳涼、空調久坐 配方:蘋果1|陳皮5g|姜3片|紅棗4;800ml水,小火20′。餐前15–30分鐘溫飲150–200ml。 《本草綱目》: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② 胃口差、油膩感重 配方:蘋果1|山楂8g|荷葉3g|枸杞一撮;800ml水,15′+枸杞2′。午后想吃甜先來一杯。 小貼士:胃酸旺者減山楂量。 ③ 咽干想潤、愛清甜 配方:蘋果1|雪梨1|百合10g|無花果干2;1000ml水,小火25–30′。晚餐前后溫飲。 《本草綱目》: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7天輕計劃(可復盤)D1–2:午前一杯;記錄下午零食欲望。 D3–4:加一杯餐前溫飲;觀察吃飯速度和飽腹。 D5–7:三配方按場景切換;統計替代含糖飲的杯數與晚間“想吃甜”次數。 評估:零食欲望降≥2分、吃飯更慢、夜甜飲減少=有效。 用法與邊界每日總量≤800–1000ml,不替代白水;晚9點后不再大量飲。糖友/孕哺/慢病用藥/腎功能異常者請先咨詢專業人士;過敏體質首次少量試飲。 誤區:不是代餐、不是“排毒水”猛灌;覺得太甜→去紅棗/無花果,保留陳皮/荷葉的清香。 “溫熱慢飲,輕松少吃;把選擇留給自己,而不是留給嘴饞?!?/span>
尾聲入秋的第一杯,從溫熱的蘋果水開始。選一款順口的,堅持一周,你會發現:胃舒服了、甜飲少了、心也穩了。 版|權|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