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脾胃虛就盲目吃健脾藥,結果補了半年還是沒胃口、容易腹瀉 —— 其實問題根源可能不在脾胃本身,而在 “心陽不足”。中醫講 “子盜母氣”,脾胃是 “子”,心是 “母”,母弱了子自然虛,想要脾胃好,得先把心陽補起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先搞懂:什么是 “子盜母氣”?脾胃不好,根源可能是心陽弱什么是子盜母氣?通俗來講就是說,孩子身體虛弱了,那母親的身體也好不到哪去。 中醫用五行相生來解釋臟腑關系:心屬 “火”,脾胃屬 “土”,“火能生土”,就像母親能滋養孩子一樣,心陽(心臟的陽氣)能溫煦脾胃,幫脾胃正常運化。 這就是 “子盜母氣” 的核心:如果心陽不足,像 “母親身體弱,沒法給孩子供血”,脾胃得不到足夠的溫養,就會出現功能下降;反過來,脾胃長期虛弱,還會 “消耗母親的能量”,讓心陽更虛,形成惡性循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種 “心脾兩虛” 的表現: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為啥補脾胃先補心陽?看一個經典方就明白想要同時調心陽和脾胃,張仲景的小建中湯就是 “對癥方”—— 它看似是調脾胃的藥,實則是 “補心陽、溫脾土” 的雙管齊下之法,組方很簡單:桂枝湯 + 飴糖。 小建中湯的妙處:補心陽、溫脾胃,一藥兩用
中醫說 “中氣立而邪氣自解”,這里的 “中氣” 就是脾胃之氣。小建中湯通過補心陽來溫脾胃,讓脾胃氣血生化充足,不僅能改善沒胃口、腹瀉,連心悸心慌、沒精神的問題也能一起緩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靈活調整:根據癥狀加一味藥,效果更精準小建中湯不是 “固定方”,可以根據自己的癥狀加藥,更貼合個人情況: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日常護心陽、養脾胃:2 個小習慣比吃藥更重要補心陽、調脾胃不能只靠藥,日常習慣調整好了,效果能翻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重要提醒:別盲目抄方!先看自己是不是 “心陽不足型脾胃虛”小建中湯只適合 “心陽不足 + 脾胃虛寒” 的人(典型表現:怕冷、手腳冰、心悸、大便稀、舌頭淡白),如果是濕熱重(口苦、舌苔黃膩)、胃火旺(口臭、牙齦腫、便秘)的人,用了會加重癥狀。 如果你總覺得脾胃補不好,又伴有心慌、怕冷的情況,別再只盯著健脾藥,不妨先從補心陽入手,心脾同調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 你平時除了脾胃弱,還有沒心慌、手腳冰的情況?評論區說說,幫你看看是不是適合這個調理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