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全面提高職校教學質量
10年前,當中國高職院校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時,我們借鑒國外職業技術教育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任務。今天,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中,職業院校則應當實現由雙師型教師培養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性轉變,從而較快突破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迫切需求。
雙師型教師隊伍包括三個層面的要求:一是指在我國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方面的人員構成。二是指學院(系部)各專業任課教師的專業、技能方面的人員構成(包括兼職教師)。三是指教師個人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的能力構成。
第一層面,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總體要求,它不再從戰略層面上重視教師個體的能力指標,而是按照國家、地方、行業等不同院校的特點提出師資隊伍在專業理論和實踐指導方面教師的構成比例,規定職業院校不同專業(比如社科類、技術應用類等)的教師構成比例。第二層面,院校(系部)根據上述要求,在師資隊伍的組織上(包括選拔、培養)努力實現國家意志,使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教師構成達到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第三層面,教師個人根據自己所任教的專業課程,努力實現所教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應努力借鑒先進國家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成功的經驗,加大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上聘請兼職教師的工作力度。比如,新加坡非常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看重教師的企業經驗,80%的教師來自企業的經理和業務骨干;德國某職業學院1992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專職教師245人,承擔了18.7%的教學量,兼職教師高達500人,承擔了81.3%的教學量。我國的高職教育需要從體制上實現某些突破:一是吸引優秀的企業人才成為兼職教師,二是創造條件,讓這些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
應根據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合理確定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成比例。我國試行的高職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共設19大類專業。不同專業的實踐手段、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同的。因此,這些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成(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構成也是不同的)不宜一刀切。可以按照這19大類專業對實習指導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提出各自不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成比例。
應規定院校(系部)組織雙師型教師隊伍方面的職能職責,尤其是在打破體制障礙方面的必要手段,能實現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部門聘任兼專職教師。有關政府部門應鼓勵和支持這項工作。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從發達地區引進人才的工作應納入整個人才引進計劃,以克服隨機性和盲目性。
對職業院校現有專職教師的培養,要從過多的限制要求過渡到積極引導、培訓。在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評聘,雙師型教師認定等諸多方面,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政策措施,其關鍵是將成為雙師型教師的個人追求轉變成總體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組織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建設,從而避免“雙證”型、“雙職稱”型等類型的雙師型教師專業不對口,學非所教、學非所用等問題。(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