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明末清初,珠三角是戰(zhàn)場之一,清兵大屠廣州及在珠三角地區(qū)之后,珠三角人口劇減。康熙初年的海禁,令沿海五十里的居民全部遷回內(nèi)陸。同時,粵東已開發(fā)的差不多了,人口稠密,土地貧齋,加上水土流失嚴重,生存環(huán)境惡化,故客家人已經(jīng)在蠢蠢欲動向各地作試探性的移民了(粵西,廣西,臺灣)。康熙后期,清政府解除海禁,但是因為缺少開發(fā)者,加上粵東人多地少,所以鼓勵粵東惠潮梅之人移民到現(xiàn)在的寶安,江門,中山,珠海等地。當然,廣府人也是這次移民的主力。 經(jīng)濟原因:土地有限,移民眾多,加上人口增長奇快,客家人的生存環(huán)境再度惡化,開始向土人(廣府人,下同)租種田地。“客家占地主”,“地主排客”惡性沖突也時有發(fā)生。至十九世紀中后葉,土客的經(jīng)濟矛盾已相對尖銳。 根本原因---土人的歧視:同一時期,粵東的客家人也有大量移民到江西(很多是棚民),因為爭田地,爭水利等,也產(chǎn)生了不少的小沖突,為什么沒有釀成像“廣東土客大械斗”那樣大規(guī)模,有組織,長時間的總突呢?關(guān)鍵是廣東土人對客人的歧視程度令人發(fā)指。 1 語言歧視:土人謂客人的語言“南蠻結(jié)舌”、“入耳0曹0曹”,雖也“習土音”,但不忘“鄉(xiāng)音”,顯得與土人不同。 2 風俗歧視,土人十分反感有“古怪”葬俗等“奇特”風俗又迷信風水的客人,視‘洗骨檢葬’的‘二次葬’是極端野蠻不開化的風俗。 3 “種族歧視”,雖然客家人和廣府人都差不多模樣,應(yīng)該屬同一種族吧。但是因為語言和風俗的迥異,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土人認為客人“野蠻不開化之民族”,和福佬人一樣均是“非粵種,非漢種” 先天原因:在客家先民遷移過程中,為了對付遷移途中強盜,土匪及不歡迎他們的土著,客家人的家族均是半軍事化的組織。女的均是大腳婆,包攬家務(wù)活和農(nóng)活,男的都是半軍事化的戰(zhàn)士,具有極具強略的攻擊性。同時,客家人十分善于修鞏防御工事,土樓和圍龍屋就是明證。而且客家人的家族之間,也存在著極端殘忍的鄉(xiāng)族械斗,這些地鍛炬了‘客家戰(zhàn)士們’。廣府人也不是省油的燈,歷史上都是出了名的“強悍好斗”、“奸滑好訟”,其家族間,大族欺負小族,大房欺負小房,強房欺負弱房,令客家人也相形見拙。廣府人也有很強的防御軍事堡壘--圍村。 客家人性格方面原因: 客家人因長期生活在飄泊離蕩的艱難環(huán)境,及不斷的武裝沖突的環(huán)境中,其性格: 堅毅剛強》》》視死如歸 好斗勇猛》》》殘忍暴烈 開拓進取》》》極富攻擊性,個個都想當頭,結(jié)果一個頭都沒得當。 知恥達禮》》》極端的好面子,不容得歧視 極富個性》》》不團結(jié),剛愎自用,這也是土客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之一 等。 導火索(直接原因):由于種種原因清末廣東經(jīng)濟破產(chǎn),清咸豐年間的洪兵暴動(曾經(jīng)席卷粵西,粵南,粵北)由于適逢太平天國等國內(nèi)叛亂如麻,清政府沒有兵及錢糧鎮(zhèn)壓洪兵起義,于是廣東地方政府鼓勵各地方政府發(fā)展民團對付洪兵。雖然當時土人客人都有參加了洪兵起義的,土客也有參加民團的。但是洪兵起義者以土人為主,客人不多。民團以客勇為主,土勇戰(zhàn)斗力差,客勇是圍剿洪兵的主力。由于官府的支持,客勇在圍剿洪兵中發(fā)展壯大,一時“持功氣驕”、“盛氣凌人”。某些客勇以為,他們的美日子來臨了, 從此可以一洗當年被歧視,被奴役的恥辱,并且過上土人那樣的‘美日子’。于是,在部分地方,出現(xiàn)了客勇?lián)屄油寥素敭a(chǎn)、霸占國產(chǎn)及殘殺土人的事件。面對客人的突然“崛起”,土人感到萬分的驚恐,忙組織反抗。土人中的‘有識之士’也在造謠說“客人要反客為主”,要“鏟絕土人”。。。 綿延十幾載,屠剹過百萬的舉世罕見的大械斗從此拉開了序幕。一開始,是客勇們攻寨掠地,然后是程膠著狀態(tài),互有攻守,最終,廣府憑借人口多,經(jīng)濟雄厚(可以雇傭湘兵,甚至鬼佬),加上官兵的助攻下,客人全線敗退,逃的逃,遷的遷,大多數(shù)都被殺或餓死。 其實,作者認為,根本原因是廣府人的歧視,是很有道理的。 那時候,土人不但視客人為‘野蠻不開化的民族’,‘非粵種,非漢種’,還說客人是‘犭客’,‘獠’,等。視為非人類了。顯然比現(xiàn)在某些廣府人稱外省人為“撈佬”,“北佬”,“撈松”,“撈頭”等要惡毒的多。 作者還認為,其一切的源的均來自客家人的獨特的語言,客家人獨特的風俗與土人格格不入。 所以,廣府的一些地方的地方志說這場械斗是分聲械斗,即因為語言不同而產(chǎn)生的戰(zhàn)爭。 有趣的事,當時土人說客家話“入耳吵吵”,說廣府話是“中原古韻”。客家人反譏土人的語言“隔縣或隔幾里路就不能通曉”而客家話“雖因地勢及河流的不同有不同,但不同省份客家人交流,八八九九可以通曉”。而且客家話“最合古韻”。 可見,廣府人和客家人都是偏執(zhí)的‘大漢族主義者’,互不服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