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的具體作用是:發表,散寒,理氣,和營。它性味辛溫,是可以劃歸到“陽”這一類的藥物。
蘇葉的味道非常的特別,它的里面含有一些揮發物質,比如紫蘇醛等,我們現在也無法搞清楚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品嘗它,并用它來調理身體。
那么,我們都可以怎么用它來養生呢? 《本草化義》中說:“紫蘇葉,為發生之物,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泄,專解肌發表,療傷風傷寒……凡屬表癥,放邪氣出路之要藥也。” 這段話說出了蘇葉的一個重要用途。
我 們在生活中,其實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感冒病毒,我們不要害怕有什么新生的感冒病毒了,其實我們的身體是可以抵抗這些病毒的,每天接觸病毒,也不是每天都 感冒,但是,我們如果遇到了自己身體狀況差,同時溫度又變化劇烈的時候,我們的防御系統就會紊亂,比如,我們的防御體系不能立刻緊張起來,處于一個抑制的 狀態。
這個時候,我們就說自己受寒了,我們會感到身上發冷,流清鼻涕,打噴嚏,這都是肌體要防御,但是力不從心的狀態。
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就是立刻要動員我們的身體防御體系,振奮體表的機能。
我這個時候,就通常用蘇葉,每次三五克就可以了,用開水泡幾分鐘,然后喝下去。 沒多久,您就會感覺自己的身上熱了,開始微微出汗,然后感冒的癥狀就開始消失了。
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蘇葉刺激了我們的氣血,使得它們運行正常,產生了足夠的抵抗力,把外邪給控制住了。
但是這里面的要點是,不能把蘇葉長時間地熬,它的揮發物質很起作用,所以通常是用開水泡就可以了,或者是熬開鍋兩三分鐘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要點,就是不能空腹服用,這樣元氣不足,無法發出汗了,一定要在肚子里面有食物的時候,才能采用發汗的方法來調理身體。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喝點蘇葉水的同時,也可以弄一盆熱水,然后把剩下的蘇葉水倒入里面,然后泡腳,這樣身體溫暖得會更快的。
這樣的方法我告訴了很多人,應該說有很多朋友因此受益。我自己也經常用,比如哪一天下大雨了,自己在風雨中走來,褲子都濕了,鞋里面也都是水,那么我回到家里以后,就會用蘇葉水來泡腳,這樣很快就暖了過來,這是一種保養自己的方法。
有的人,感冒深入以后,變成了熱證,這說明體內局部的抵抗增加了,我在這個時候,除了使用連翹、公英等解毒清熱的藥物來控制里熱之外,一般還同時配合一點蘇葉,來清除外寒,也就是保證氣血的運行狀態,這樣也會很快地起到痊愈的效果。
現在,我在治療感冒的過程中,蘇葉幾乎是每次必用,我自己評價是:效如桴鼓,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
那么蘇葉還可以做什么呢?原來蘇葉還可以解魚蝦之毒,有的時候,魚蝦螃蟹等食物因為存放等原因,會導致食用的人中毒,這個時候,喝一些蘇葉水,就可以把這些毒給解掉,我估計朝鮮族料理中總是用蘇葉來配合肉類使用,可能也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據說當年中南海的廚師在給毛主席做魚蝦等菜時,也習慣在菜里面放入一點蘇葉,這個考慮應該說是很周全的。
另 外一個蘇葉的用處是理氣和中,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氣機不暢而感到胸膈不利,那么蘇葉就可以行氣和中,我們可以稍微泡一點蘇葉茶,喝了以后,通常會打幾個 呃,就會感覺舒暢多了。日本人就有喝蘇葉茶的習慣,據日本人說,這個茶還有治療失眠的作用,我仔細想,這也有道理,人體的氣機宣暢了,那么就很容易入睡 了,不至于煩悶不堪,當然也就不會失眠了,但是,這個方法可能服用一兩次不會見效,要堅持幾天。
蘇葉還有一個妙用,就是可以開肺氣,利小便。這叫“提壺揭蓋法”。清代的《侶山堂類辨》記述名醫張志聰,治療一個患水腫的病人,又小便不利,已患尿閉數日。向張志聰求醫前,病人已看過此病,醫生們都用“八正散”等利小便方藥醫治,均無效果。張志聰卻以防風、蘇葉、杏仁,各藥等分為劑,水煎后溫服,遂使病人出汗,同時小便即通,水腫也全消。防風、蘇葉、杏仁是宣通肺氣的藥,用它來治療水腫、小便不通的疾病,為什么如此奏效呢?
因為,中醫認為:人的肺在一呼一吸中,也起到了促進和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這叫“通調水道”。張志聰治療這個水腫而小便排不出尿的病人,正是利用了肺通調水道的功能,而解決急性尿閉的。 肺 通調水道,給病人治肺的藥,就能醫好水腫、小便不利的病,還是讓人想不通。對此,醫者做了個形象的比喻:中國舊式的水壺,壺蓋上有個小孔,如果將小孔塞 住,則壺內的水就因氣壓的緣故倒不出來了,只要使小孔暢通,就可使水流如注了。在人體內,肺的解剖位置最高,肺也象這樣的蓋子。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下面的 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腫、小便不利之癥。所以,只要宣能肺氣,就能使水液通利。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提壺揭蓋”之法。
大家家里面如果有老人,就會難免遇到這種情況,老人的小便不利,那么用這種提壺揭蓋的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具體的方法是:用蘇葉六克、枇杷葉六克,熬水,開鍋三分鐘即可,然后把這個水當茶飲用即可,一般很快小便就會增多,大家可以試試看。
紫蘇這個植物的身上還有幾個部分可以用,比如蘇葉梗,我們叫蘇梗,它的葉子是主發散的,可以散去風寒,而梗則是通的,可以條暢氣機,使得胸中之氣上下交通。
蘇梗的另外的作用是理氣安胎,有的孕婦在懷孕以后,嘔吐的厲害,有的人跟我說吐得幾乎無法站立,這個時候就可以用蘇梗來調理。但是具體的用量,要咨詢當地的醫生。
而紫蘇的種子,我們叫蘇子,蘇子的作用是向下的,我們大家可以看到,一個植物它的不同部分,走行的方向是不同的,梗是上下交通的,葉子是發散的,而種子是向下的。
蘇子對于肺氣不能下降,導致的痰涎壅盛效果很好,古代有個方子,叫三子養親湯,方子就是用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個藥組成的,方中選用白芥子溫肺利氣,快膈消痰;紫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而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 “三子”系均行氣消痰之品,根據“以消為補”的原則,合而為用,各逞其長,可使痰消氣順,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種果實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養親”之意,原書云:“三士人求治其親,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湯,以為甘旨,名三子養親湯,傳梓四方。”正如吳鶴皋云:“奚痰之有飛霞子此方,為人事親者設也。”(《醫方考》)故以“三子養親湯”為名。 創立這個方子的韓飛霞是位高人,他是位道家人物,創立的這個方子是個千古名方。當老人咳嗽痰多氣逆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試。方子是:蘇子六克、炒萊菔子六克、炒白芥子三克,熬水成兩碗,早晚各一碗。 原 來,我們用藥的時候,用的是連翹樹種子的外殼,是個干燥的殼狀物,像個心形的東西,里面還有個心,這叫帶心連翹,以前藥店里有,后來連翹心和連翹變成了兩 味藥,我們就只用不帶心的連翹了(目前北京和東北的藥店里賣的都沒有連翹心了),連翹心有清心火的作用,但是我自己做過實驗,有一次我想嘗試一下連翹心的 味道,就熬了一點,結果是味道很怪,入口就想嘔吐,我覺得這個連翹心催吐的作用一定不錯。 這個連翹是我們身體健康的衛士,在很多外邪來襲,引起人體的熱證的時候,都會用到,我們一定要了解一二,這樣才對得起人家連翹的辛勞。 連 翹的性味是苦、涼的,主要的作用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于癰疽,瘰疬,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現在 臨床上常用連翹治療急性風熱感冒、癰腫瘡毒、淋巴結結核、尿路感染等癥,是雙黃連口服液(成分為:金銀花、黃芩、連翹)、雙黃連粉針劑、清熱解毒口服液、 連草解熱口服液、銀翹解毒沖劑等中藥制劑的主要原料。 連 翹熬出來沒有什么味道,它非常好的一點是,這個藥沒有什么讓人不放心的地方,有的醫家說如果脾胃不好,不能久服,因為這個藥是涼的,但是在治療感冒的時 候,服用幾天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的經驗這個藥的最大特點是:治病效果好,但是卻很平和,服用后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 民國著名的醫家張錫純說:“連翹,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氣血,治十二經血凝氣聚,為瘡家要藥。能透肌解表,清熱逐風,又為治風熱要藥。”可見評價之高。 而《本草化義》這本書說:“連翹,總治三焦諸經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膽居下,一切血結氣聚,無不調達而通暢也。” 但來這些醫家在論述連翹的時候,都給寫了很多的好話,絕不吝嗇筆墨地贊揚連翹。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他們敘述的時候,他們都提到了連翹是能夠“流通氣血”的,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連翹除了清熱解毒,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把氣血結聚的部分給疏散開,所謂“散結”也,這個特點是十分突出的,這也是我為什么會選用連翹來治療感冒的內熱狀態的原因,可能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我選用的幾味藥,金銀花、連翹、公英、地丁,都是治療瘡癰的藥物,為什么呢? 原來,我認為感冒在開始的時候,是外寒,此時體內的抵抗系統處于抑制狀態,表現為“寒”的狀態,所以我們要用蘇葉、生姜、蔥白、麻黃、桂枝等溫熱之藥,疏通氣血,讓抵抗的體統運轉起來。如果此時沒有控制住,那么,外邪繼續深入,與我們人體的抵抗部隊激戰,造成局部的炎性反應,比如在咽喉,在呼吸道粘膜,此即“內熱”的狀態,我把這個情況稱作“潛 在的瘡癰狀態”,此時必須用力道足夠的藥物,幫助身體解決這個局面,否則病邪會繼續深入,我們用這些解毒散結的藥物,疏通氣血——使得更多的抵抗部隊能夠 參與進來,同時清熱解毒——幫助抵抗部隊消滅敵人,使得“潛在的瘡癰”消散,那么這個外邪也就被清除了。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連翹并不是藥食同源之物,它是藥物,所以不能沒事兒用它泡茶來喝,必須是真的有病了,有邪熱入侵,才可以服用的。 多說一句,連翹開花的時候,特別的漂亮,和迎春花是幾乎一摸一樣的,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其實所不同的是:連翹的花瓣是四瓣,而迎春花的是六瓣的。 那 么,我是如何應用這個連翹來治療感冒的呢?就是需要大家自己來判斷,在感冒的開始,一般是身上發冷,鼻涕是清的,但是如果這個階段控制得不好,那么就開始 內熱了,大家記住了,此時的癥狀是鼻涕開始變黃,身上不那么怕冷了,感覺鼻子出的氣是熱的,嗓子開始感覺有些痛,如果能夠自己看看,就會發現嗓子發紅了, 這些都是感冒引起的熱證,那么此時,單純用蘇葉就不可以了,我就要在蘇葉的基礎上,加上連翹十五克、金銀花九克、蒲公英九克、地丁九克,如果嗓子疼,還要 加上射干九克、白僵蠶九克。 這個藥,在熬的時候,一定要先泡二十分鐘,然后熬開鍋十五分鐘就可以了,閉火的時候下入六克的蘇葉。 外寒的時候用蘇葉,在開始轉化成熱證的時候,一定要加上我總結出的這個“感冒四味”,這樣就會很好地把感冒控制住,一般情況下,應該一兩天就會解決問題(濕邪引起的感冒除外,這個我會在后面講到)。 我就是用這個簡單的方子,每年都使得周圍患感冒的朋友很快地脫離病痛,很少有失手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連燒都沒有發起來。可以這么說,感冒其實很復雜,如果病邪深入,可以引起很多層次的病證,但是如果在開始的時候有效地控制,就可以遠離嚴重的病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