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博大精深,藥學著作汗牛充棟,偶爾拾得一鱗半爪,已是幸運至極!網絡上偏方、秘方、驗方等方,本人認為需慎用為妙,尤其一些含有毒性成份(如川烏、草烏、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和易致過敏成份(花粉、螞蟻、胡蜂等)內服方劑,應當慎之又慎。
1、毒性中藥之所毒,是因為其最小有效量(即產生藥理效應的最小劑量)與中毒量(發(fā)生中毒的最小劑量)差別非常小,控制劑量不夠精準,便會發(fā)生中毒事件。二十多年前,一位三十多歲的農村小伙子,誤信別人的偏方,使用鉤吻(斷腸草)燉豬腳內服治病,結果中毒身亡。
2、易致過敏成份極易產生過敏反應,過敏反應與劑量無關,只與個人體質有關。如果對該成份不過敏,或許該方劑是救命良藥;如果對該成份過敏,該方劑便是索命無常。本人一位臨床醫(yī)學的朋友,到其同事家作客,主家拿出自己泡制的螞蟻酒供大家喝,結果不到10分鐘,這位朋友便到鬼門關打了一個來回。幸虧這位朋友及主家都是學醫(yī)的,主家的愛人又是護士,而且當時又正好當班,從上班地點回家不到5分鐘時間。聽這位朋友說,當時剛感覺有些不對勁時,就馬上電話通知主家的愛人帶急救注射劑回家,就那么3-5分鐘時間,朋友已休克昏迷,再晚幾分鐘,永遠都醒不過來。試問一下,誰能有那么幸運的搶救機會?
3、中草藥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現象非常普遍,偏方、秘方、驗方來自天南海北,您自己按方配藥,方劑中的實物,您能非常肯定就是偏方、秘方、驗方所記載的同一中草藥嗎?
4、有的人有可能同時身患2種以上的疾病,在使用偏方、秘方、驗方治療一種疾病的同時,方劑中某些成份可能會加重另一病癥(如含有麻黃堿成份,有可能升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應忌用),您考慮過了嗎?
5、有的中草藥有可能誘發(fā)其他疾病,如蠶豆可使G-6-PD缺乏者誘發(fā)溶血,如不及時輸血搶救,有可能危及生命。中草藥可誘發(fā)有疾病有:再生障礙性貧血、腎衰、肝功能損害、痛風等。
6、現在的偏方、秘方、驗方魚龍混雜,莨莠難分。網絡是虛擬的,不排出一些人為了博點擊率、轉藏率,虛擬一些所謂的偏方、秘方、驗方。本人也相信,將偏方、秘方、驗方公開的大部分網友是本著救死扶傷、救人于倒懸的良好愿望,民間有的偏方、秘方、驗方的確非常有效。本人只想提醒各位網友,在使用這些偏方、秘方、驗方,需要去偽存真,仔細分析,權衡利弊。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不要虧欠親人朋友;善待自己,不要輕易把自己當作試驗品!
愿起死回生的民間奇方發(fā)揚光大!
愿殺人無形的虛假藥方銷聲匿跡!
愿天下蒼生無病無災!
附:
《醫(y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管理的毒性中藥品種(27種)
砒石(紅砒、白砒)、砒霜、水銀、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生白附子、斑蝥、紅娘蟲、青娘蟲、生馬錢子、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黃、生甘遂、洋金花、鬧洋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輕粉、紅粉、雄黃、白降丹、雪上一支蒿。
十九畏:
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萎、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
《妊娠禁忌歌》:
蚯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銀并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
棱莪赭石蕪花麝,大戟蟬蛻黃雌雄。 砒石硝黃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兼通草,矍麥干姜桃木通。 硇砂干漆鱉爪甲,地膽茅根與庶蟲。
G6PD缺乏癥:
1.禁食蠶豆或蠶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蠶豆開花、結果或收獲季節(jié)去蠶豆地。大多在進食新鮮蠶豆后1~2天內發(fā)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時,最長者可相隔9天。如吸入花粉而發(fā)病者,癥狀可在數分鐘內出現。潛伏期的長短與癥狀的輕重無關。
2.禁止使用含萘的臭丸放入衣柜驅蟲。苯、砷、萘等均易引起溶血。
3.禁止使用的藥物:磺胺類、呋喃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