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天的技術 培養今天的人才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校長孟慶國:我們追求的是學生的“不可替代” 攝影 姜寶成 天津網訊 “用明天的主流技術,培養今天的人才,為未來服務。”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校長孟慶國的話,聽起來有些拗口,但細琢磨,他的話卻很恰當地表述了這所學校為職業教育培養師資的特點。 在天津,這所學校或許有些特殊,在它從1979年開始的建校歷史中,幾易其名:從最開始的“天津技工師范學院”改成“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又改成“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幾個月前,它又剛剛更名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細心的人從中不難發現,這一次的更名,改的是“學院”到“大學”,恢復的是“職業”和“師范”。而這幾易其名的背后,不僅是一所大學的探索,更是整個中國對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探索。 今天的人才特色 “雙證”畢業生一半任教職校 記者:“雙證書”是我們學校在人才培養上最大的特色,不僅我們培養的畢業生擁有“雙證書”,而且我們的老師也都是“雙師型”。孟校長,現在,我們的畢業生能拿到“雙證書”的人大概有多大比例?學生到職業教育中去任教的人又有多少? 孟慶國:學校首創“實行雙證書制度、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和“雙導師、雙基地、雙證書”碩士層次職教師資培養新模式,初步形成了融“學術性、師范性、職業性”為一體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學科體系。學校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指導職業技能訓練的“一體化雙師型”特色師資占“雙證書”專業理論課教師總數的70%;在實訓教師114人中,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98人以上。我們的畢業生中,約有85%是手拿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步入社會的,他們比一般的大學生更具有競爭力,尤其是在職業院校任教。比如,南方大部分省市事業單位都實行“逢進必考”的制度,在福州市教育局、廈門市教育局等招考教師的“條件”中,都是“985+211+1”,也就是說,除了應考的學生必須是畢業于985高校或者是211高校的,唯一的例外就是我們。我想,這與我們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分不開的。 在三年以前,學校60%的畢業生都是充實到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中。近兩年,雖然這個比例有所下降,但每年也約有50%左右的畢業生進入職業院校任教。我們其他沒有進入職業院校任教的學生,發展也非常好,尤其是在工業化比較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而且學生不少是高薪就業,一畢業就能拿到月薪七八千的并不鮮見。 明天的主流技術 我們的學生會成為“香餑餑” 記者:我還記得前不久參加學校的更名慶典時,您當時講過一句鏗鏘有力的話:“31年間,學校雖幾易其名,但堅持為國家培養高素質職教師資的辦學定位始終不動搖,堅持探索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規律和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的努力始終不懈怠,堅持培養國家急需的‘雙證書一體化’職教師資始終不折騰。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發展的歷史,就是中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的歷史。”現在,全國的師范類高校普遍都在轉型朝著綜合性高校的方向發展,為何這所學校仍然堅持為職業教育培養師資不動搖? 孟慶國:我們就是要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堅持為全國培養職業教育師資這條路。雖然這種觀念,包括職業教育,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和接納,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我相信,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學生會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種人生之樂,但我要說的是,得天下人人而教之,并將其育成才,這也是一件偉大的事。職業教育,可以讓一個或許考試不會很成功,也不會成為傳統意義上精英的人,成為一個掌握一技之長、能就業、可以自立并有益于社會的人。從這個角度講,職業教育是人人都需要的教育。一個貧困家庭,往往因為有了一個接受職業教育的孩子而致富。但目前我們的大學,走的多是“精英教育”的路線。職業教育,只有在工業發達的區域才會真正地被認可。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之中,盡管從國家政策上以及社會各個方面都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但職業教育要真正地深入人心,還需要走一段路。 現階段出現大量勞動密集、技術技能密集、資本密集型產業,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應適應這種趨勢。尤其是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更需要“超前”。 我們是“努力用明天的主流技術,培養今天的人才,為未來服務”。比如,現在“數控”很熱,但在15年前,學校就已經預測到數控加工終將替代傳統機加工,開始培養數控加工人才;七八年前,學校在全國率先開設了“數控機床的檢測和維修專業”,我們的第一屆39個畢業生,是被全國兩個名校招走的。 大學的“本事”,不僅在于“科研”,更在于培養出人才,要讓社會認可,而且高質量就業。我們追求的是我們學生的“不可替代”,這是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學校保持發展的優勢。 服務于未來 為職業教育大發展培育師資 記者:國家現在大力倡導和發展職業教育,但目前我們的職業教育的確存在師資水平整體不高,且“雙師型”教師急缺的現狀。您也講到,職業教育被真正認可,尚需時間。孟校長,那學校又是如何吸引青年學子加入到職業教育中來呢?近年來,保留傳統優勢外,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什么新突破? 孟慶國:現在,全國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僅有8所,我們是唯一的一所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但是,一組數據表明,截至2008年,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標率不足80%,“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17.16%;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碩士以上學歷達標率不足35%,“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29.9%;中、高等職業院校師資學歷不高、專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缺少既具有較強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高職業技能的高素質教師,難以適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和提高質量的需要。“雙師型”教師的補充和培養已成為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 為職業教育大發展培育滿足需要的師資,學校主要從三個方面下工夫:首先是讓更優秀的人愿意來學職業教育,因此我們的招生不會刻意對升學較容易的大城市傾斜,反而向考生競爭比較激烈的地區傾斜,甚至更愿意招一些農村學生和貧困生。再就是努力把握先進技術,讓我們的學生可以掌握未來的主流技術,比如我們今年將開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方向,就是基于城市軌道交通在未來的普及和發展設立的,它不僅為職業院校的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培養師資,而且還培養在這個領域內,從事運營管理、裝備應用、維修維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最后,將來社會需要的是“生產線工程師”,比如汽車,其實就是一個平臺,它所涉及的專業很多,因此跨專業、跨學科的專業技術人員會被社會大量需要。從今年開始,我們將組建一個既懂“機”又懂“電”的“示范班”,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改革探索實驗班,培養技術復合、技能復合的高端應用型人才。對于這個“示范班”,我們將在教學中“去枝強干”“加大學時”“利用休假日”“適當延長學制”的方式,去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