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玄功是中國傳統道家功法,其理論源于道家古典名著《指玄篇》。指玄功屬于靜坐功,其特點是講究處方學,即根據患者血壓等情況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功法處方。指玄功共五節功法,練習方法如下:d!p, http://www.100md.com 一、降陰法d!p, http://www.100md.com 功法:端坐于床上,頭正身直,兩腿自然前伸(血壓低者須自然盤膝),足跟并齊,兩手分別護放兩膝之上;雙目垂簾,下視并意守臍下1.5寸處之氣海穴,唇齒微開,舌自然平伸勿與牙齒接觸;呼吸時鼻吸口呼,呼長吸短,出入細緩無聲。 簡論:《指玄篇》說:“先天一氣號虛無,轉運能教骨不枯。”可見真氣是健康之本。真氣由何而生?清代唐宗海說:“蓋人身之氣,生于臍下丹田氣海之中,臍下者腎與膀胱,水所歸宿之地也。此水不白化為氣,又賴鼻間吸入天陽,從肺管引心火下入干臍之下,蒸其水使化為氣,如易之坎卦,一陽生于水中,而為生氣之根”(《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由于心火是產生真氣的動力,所以欲生真氣,必使心火先下降丹田。心火外陽而內陰,以陽為體,以陰為用,因而降心火的方法稱作降陰法。d!p, http://www.100md.com 降陰法的要點之一為“垂簾下視”。古人認為,駕馭心火的關鍵在于兩只眼睛。《靈樞·大惑論》說:“目者,心使也。”《性命圭旨》又說:“欲伏其心,先攝其目。蓋弩之發動在機,心之緣引在目。機不動則弩住,目不動則心住。”雙目垂簾,下視氣海,目之所到,心亦至焉。心為藏神之所,心住則神凝,神凝則氣聚,氣聚則丹結。所以《陰符經》說:“機在目。”d!p, http://www.100md.com 降陰法的另一個要點在于調息。古人認為,真氣來源于心火和腎水,以火煮水方能化氣。但是火無風不燃,因此,風就成為了控制火的關鍵。這個“風”在人體之中即為肺臟的呼吸運動,調節呼吸就能夠駕馭心火。金元時期的養生家邱處機說:“如何云火兮,后天呼吸;如何用火兮,呼降吸升”(《小周天歌訣》)。這就是說,要想引心火下降丹田,就要利用呼氣。降陰法中的“呼長吸短”,實質上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呼氣上,這樣有利于心火下行,再加上“內視”和“返聽”,就可以達到降心火于丹田之目的。 二、升陽法d!p, 功法:端坐,自然盤膝,合手(左手拇指與中指指端相扣成環狀,右手拇指插入環內,再與環外的右食指共同掐住左無名指的掌指關節處),并放于腹前的大腿根部,使手心微向上方;閉口、合齒、搭橋(舌抵上腭);雙目垂簾,下視鼻端(血壓偏高者下視氣海,血壓偏低者上視泥丸宮);呼吸的要領為:鼻吸鼻呼,吸長呼短,出入細緩無聲。 在升陽法中,按照“呼降吸升”的規則,調息的方式由“呼長吸短”轉變為“吸長呼短”,即把注意力放在吸氣上。同時,守竅也要相應地變換(血壓高者例外)。血壓高者仍守氣海,稱觀海升陽;血壓低者意守泥丸宮,稱觀頂升陽;血壓正常者意守鼻端,稱觀鼻升陽。 指玄功最重視玄關,玄關一竅,古來多有歧見。指玄關須求諸山根(在兩目之間)。《指玄篇》說:“勸君保重一分陰,悟此仙機在用心。只是人身常運轉,何勞物外苦搜尋。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濟東山老樹根。此個玄機重漏泄,彈琴須要遇知音。”其中的“北海”暗喻腎水,“初潮水”暗喻初生之真氣(道家稱為真鉛),亦即古人所謂“鉛乃北方正氣,一點初生之真陽”(《奇經八脈考》)。而“東山”則暗喻鼻。《黃庭內景經》注曰:“天中之岳,謂鼻也。鼻之高點稱鼻端,鼻之低點稱山根。”“東山老樹根”實際上暗喻山根一竅。“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濟東山老樹根”,就是將“一點初生之真陽”運至山根,這就叫升陽,亦稱“抽坎填離”或“還精補腦”。根據經驗,初學者徑守山根,易出偏差,不如先守鼻端穩妥,習之既久,自然移往山根。升陽法中的“搭橋”很重要。古人認為,人在胎育時期,沒有口鼻之呼吸,任督二脈是相通的,出生之后,開始呼吸,任督二脈即上斷于口鼻,下斷于尾閭。練功時須設法接通,方有利于真氣的周天運行,猶如牛郎織女憑借喜鵲搭橋始得相會于天河之上,故稱“鵲橋”。這就是《入藥鏡》所說的“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中的“鵲橋”。升陽法中的搭橋,指的是上鵲橋。其法是將舌反卷,以舌尖的底面貼于上腭,有唾液時,以口裹著舌尖頻頻咽下,如嬰兒食乳之狀。 “合齒”即臼齒之咬合,合齒與搭橋,均可促進唾液的分泌。唾液分泌顯著增加是升陽法的效應之一。唾液最為古代養生家所珍,稱“靈液”、“清水”,“長生酒”等。《黃庭內景經》說:“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干。”《黃庭外景經》說:“玉池清水灌靈根,市能修之可長存。”《指玄篇》也說:“人人會飲長生酒,個個能成不死夫。”現代科學證明,唾液除了含有多種酶類而具有殺菌抑菌、助消化的作用外,還含有“腮腺激素”,此激素在抗血管硬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具抗衰老之功效。腮腺激素是在咽下唾液過程中被食道黏膜吸收的,到胃里即被分解。練功時將口中唾液分次咽下,可增加該激素被吸收的機會。所以,前人“一口分三咽”的口訣確有道理。 三 還原法[j 功法:首先拆橋、使舌與齒、齒與齒之間互不接觸,但兩唇仍閉合;接著松開兩手,再松動兩腿,使兩腿自然前伸,足跟并齊,雙手護于膝上;雙目垂簾,下視氣海,將注意力集中于氣海;呼吸要領為:鼻吸鼻呼,呼長吸短,出入細緩無聲。[ 簡論:指玄功認為,練功時真氣產生于氣海,運行于周天,收功時還應該引導真氣歸于氣海。這節功法稱還原法,舊稱引氣歸海。 指玄功在升陽法后期,由于高度人靜,常常產生“塑相”,即舌腭之間、上下齒之間以及兩手兩腿等,都好像粘住了,不能自主運動,如同雕塑一般。如果不施行還原法,塑相不解,則難以下座。從現代觀點看,在練功高度入靜時,腦所處的功能態,既不同于睡眠態,也不同于清醒態,而是一種特殊功能狀態。進入這種功能態,要有一段誘導期,解除這一功能態要有一段緩沖期,這樣才不至于在狀態的轉換中發生偏差。實踐證明,還原法掌握不好,不但影響療效,還常引起身體不適。所以,還原法不可忽視。 四、降壓法與平視法 功法:降壓法與平視法兩種功法,除各自守竅不同之外,其他均與降陰法同。降壓法的守竅在涌泉穴,平視法的守竅在身外,即與目相平正前方1米遠的空氣上點。 簡論:降壓法原為高血壓患者中具有肝陽上亢證而設,這類患者多為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而致虛陽上擾,單用降陰法不易收效,所以加用此法。涌泉為腎經始穴,意守涌泉穴以助腎水滋生,這樣有利于水火相濟。后經發現,高血壓患者以及某些神經官能癥患者,加用此法均有較好的效果。至于平視法,可在降陰法至升陽法的守竅變換中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同時對加深入靜程度頗有幫助。另此法對慢性眼疾有一定治療作用,因此,伴有慢性眼疾的患者可適當延長平視法的時間。 五、指玄功的基本處方 1 高血壓處方:一降壓法15分鐘;二降陰法10分鐘;三觀海升陽法60分鐘;四還原法10分鐘。 2 正常血壓處方:一降陰法10分鐘;二平視法5分鐘;三觀鼻升陽法40-60分鐘;四還原法10分鐘。 3 低血壓處方:一降陰法(盤膝)10分鐘;二平視法5分鐘;三觀頂升陽法40~60分鐘;四還原法10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