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葉知秋,紐約的秋天來的太突然,忙不迭的,就要換上冬裝了。越冷的天,越是想吃辣的,這辣味烈性一相逢,便甚人間無數。紐約川菜、湘菜、貴州菜都是以辣著稱,按照我嗜辣級別(武漢人,喜歡吃辣,來美國后,耐辣力下降)為大家推薦幾道紐約無辣不歡的菜肴。 ... 一葉知秋,紐約的秋天來的太突然,忙不迭的,就要換上冬裝了。越冷的天,越是想吃辣的,這辣味烈性一相逢,便甚人間無數。紐約川菜、湘菜、貴州菜都是以辣著稱,按照我嗜辣級別(武漢人,喜歡吃辣,來美國后,耐辣力下降)為大家推薦幾道紐約無辣不歡的菜肴。
紐約,巴適成都,是我經常光顧的川菜館。他家的川菜百菜百味,挺有特色。雖不是道道菜都辣,但有幾道真真辣的人,眼淚鼻涕一起流,但又非要自虐的不吃不可。這道山椒牛柳,看上去沒有紅油,只是幾顆辣椒點綴其中,你以為小意思嘛。吃了就知道!比那些紅油拂面的沸騰魚、辣幾十倍!里面有好幾種辣椒,泡野山椒、小米椒,每一種辣椒的火辣指數都是五顆星,但這道菜雖然辣,但辣得有層次,每一種辣椒的味感都不一樣,牛肉又超嫩,這道菜最好在米飯的監護下使用,絕對的飯掃光。好在,這道菜,辣的是舌頭,并不是胃,這個天氣吃,一會兒就不冷了。 他家,還有一道菜,我也覺得蠻辣的。這道火爆黃喉。尖椒的香氣在大火爆炒后,辣得鉆心,但非常好吃,黃喉香辣脆爽。
China Green的小面,辣度,不是開玩笑的。 他家的小面,辣得毫無防備。因為太香了,大口大口的嗦,那辣汁就嗆到喉嚨管里,舌頭晾在空氣中許久,只是等熱度慢慢降下來。他家的小面,正常辣度的話,是蠻辣的。劉師傅說,這就是重慶的辣度,沒降喔。雖然我真的很喜歡吃他家的小面,但這個辣度,我還是有點害怕的。。。 吃幾口后,我就要開始大量喝水。有四川、貴州妹子說,辣度剛剛好。這個嗜辣的能力,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湘菜的辣度絕對不遜于川菜。湘菜的辣,辣的很純粹,很直白,沒有川菜的花哨,直接來一個干辣,給食客一個下馬威。 湖南菜,下飯是最好的,多為爆炒,鍋氣十足,加之各種辣椒、酸菜、腌肉的混合調味,吃得是酣暢淋漓。午餐,我點的最多的就是湘菜了。不知道為何,這辣味全部都鉆到了寬寬的粉皮里面,配著小紅尖椒和酸豆角一起吃,辣得好開胃。這道菜看上去普通,可是他家的招牌菜,火辣指數不低喔。臘肉,湖南菜必備食材,這臘肉一出,滿屋子都是一股過年的咸香味。煎餃、大蒜、大蔥、脆脆的蘿卜干大火爆炒,香辣味十足。火辣指數,我覺得沒有酸豆角肉末粉皮高,但也蠻辣的,關鍵是香。麻辣香鍋,聽這名字,就該是辣的吧。雖說,麻辣香鍋,辣度可以自選,但不辣還真是沒勁。 去法拉盛,在超市買完菜后,我就會徑直走到樓下的Food Court,在老媽麻辣燙攤前坐下,點一碗麻辣香鍋吃。麻辣香鍋的好處就在于,菜式可以自選,分量也可以自選,好控制。關鍵是各種葷素搭配在一起,用自制的辣醬這么一爆炒,就特別下飯,吃起來滿足。老媽香辣鍋將容易煮熟的食材和不容易入味的食材分別炒制,火候掌握到位。雖然10幾種食材炒在一起,但還是能品嘗出各食材不同的口感,藕片的香脆、杏鮑菇的厚實、黃喉的脆爽、肥牛的鮮嫩等,麻辣香味浸入到每一種食材中。至于辣度嘛,我一般點小辣或中辣,你如果真的特別能吃辣,可以試試“大辣”。
不要以為只有川菜、湘菜才辣,馬來西亞菜也可以辣死人不償命的喔! 法拉盛,我個人最愛的一家馬來餐廳Papparich,也有不少香辣的菜肴。有一道大菜,推薦一下給各位吃貨,辣椒螃蟹。你可能吃貨清蒸螃蟹、蔥燒螃蟹,那這種南洋風味的辣螃蟹,鮮辣吮指呢。 香辣醬汁超濃郁噠。也許是個味覺的錯覺,但我覺得貴州菜好像并沒有很辣,以酸辣為主。紐約只有一家貴州菜館,滿庭香。他家的酸湯魚,并不太辣,以酸為主。倒是他家的一些小炒,比較辣,火焰大嘴娃、火焰肥腸等。豆米火鍋,是一個蠻特別的辣菜,也不能叫菜,辣味鍋物吧。
豆湯的辣味融合了肉香,辣得并不刺激,但泡著飯一起吃,越吃越能嘗到辣味。
如果覺得豆米火鍋還不夠辣,可以試試他家自制辣醬,辣到你嘴巴抽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