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輕薄的,身邊的累贅又過于笨重,她們身上有太多犧牲精神。 ——蕭紅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女人拼起來有多拼! 她曾有一段令人艷羨的婚姻,誰知,世事難料,華僑丈夫回國一去不復返,她被無情拋棄了。 一不哭二不鬧,舉目無親的她帶著女兒前往香港,為了生活而生活。 從一無所有的地攤小販到身價50億的女富豪,她拼成了女人憧憬的樣子! 這個女人,就是香港“水餃皇后” 臧健和。 嫁入豪門,無情被棄 1945年,臧健和在山東日照市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出生。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臧健和就跟在母親身后撿土豆、剝玉米,年僅10歲便成為家里廚房的掌勺人,做的菜比母親還好吃。 1959年,天降旱災,家里賴以生存的天地顆粒無收,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帶著她和妹妹搬到青島。 那時,遠在臺灣的父親杳無音訊,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緊巴巴。 臧健和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 為了分擔母親的負擔,她毅然輟學到縣醫(yī)院當小護士,賺取補貼費用。 在這里,她和一位泰國華僑醫(yī)生相知相識,1968年,兩人雙雙踏入結婚殿堂。 婚后,兩人恩愛非常,生育了兩個女兒。 沒想到,這樣美好的生活只維持6年,就被現(xiàn)實無情剝奪了。 1974年,丈夫聲稱要回家繼承家族遺產(chǎn),承諾說會回來帶她們母女仨的。 臧健和傻傻地等著,盼著,這一等就是3年。 終于發(fā)覺有些不對勁,1977年,她辭掉護士工作,告別青島的老母親,帶著女兒千里 尋夫。 這才知道,原來泰國是允許一夫多妻的,回國后的丈夫早已再次結婚生子,嫌貧愛富、重男輕女的婆家給她兩個選擇: 留下來當正房或識趣退出。 臧健和整個人像被抽掉了力氣,她不哭不鬧,帶著不滿10歲的女兒和老母親來到陌生的香港。 不堪命運,孤闖香港 一個離婚女人,揣著百來塊錢,攜家?guī)Э冢J蕩都市,可想有多艱難。 臧健和帶著母親和女兒,在香港銅鑼灣附近一個4平米的舊房安頓了下來。 找到落腳之處后,接下來要面對紛至沓來的現(xiàn)實問題:柴米油鹽、房租、女兒學費、母親醫(yī)療費......這些都需要錢。 沒人脈、不會講粵語的臧健和只好去打“不用交流、不用說話”的苦力活。 她一天要干三份活,從早到晚,一刻也不敢歇。 早上6點,她得去幫襯著給糖尿病人打針,8點左右,她得去酒樓給人家洗碗,晚上還要去電車廠洗車,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凌晨一點多了。 這樣長期干活,就算是鐵打的身子都吃不消啊。很快,臧健和的身體被查出毛病。 有一次,她在酒樓洗碗時,不小心被人撞倒了,到醫(yī)院檢查了才知道自己腰骨損傷, 還得了糖尿病。 有人跟她說,她這算工傷,應該找老板要錢。可酒樓老板欺負她一個不會講粵語的山東女人,硬是賴著不給錢。 臧健和脾氣來了,她找到香港勞工署和法院幫忙,最后獲得了3萬元的工傷賠償費和4500元的工資。 然而,臧健和只拿那份屬于自己的工資。她表示 , 自己想要的不是賠償,而是一份尊嚴和道義。 失去工作的她還拒絕了勞工署的救濟,為了女兒,也為了自己。 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境地,這個山東女人從始至終最想要維護的,不過是那份頂天立地的尊嚴。 也許上天也被她這份精神感動了,臧健和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機。 1978年,香港政府要拆遷她所住的舊樓,給她補貼了 3萬多 的安居費。錢雖然不是很多,卻足夠她撐好一陣子了。 身體實在干不了粗活,她想起在家常吃的北方餃子,于是毅然選擇擺地攤賣水餃維持生計。 不讓須眉,智斗日商 那年,臧健和推著買來的小木車,孤身一人來到香港灣仔碼頭附近賣水餃,現(xiàn)包現(xiàn)賣。 買餡料、熬靚湯, 每天天不亮就出現(xiàn)在碼頭上,等到晚上11點多最后一班渡輪離去才回家。 好在女兒很懂事,她們從不為自己母親是擺地攤的而感到丟臉,相反,她們懂得母親的苦、母親的痛。 每天放學后,這對姐妹花都會換下校服,到碼頭幫忙洗碗、包餃子,從不說半句怨言。 每逢冬天,碼頭的海風將她們的手指頭凍得通紅,臧健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句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個攜家?guī)Э诘碾x異女人,不靠宣傳、不靠推廣,竟然能將水餃賣得那么好,加之,在碼頭打工的人大多是漂泊在外的北方人,吃到臧健和皮厚、味濃、餡咸、肥膩的水餃,猶吃家鄉(xiāng)的一樣,臧健和的名氣漸漸傳開了。 臧健和將自家的水餃定為 北京水餃 ,她表明自己要做正宗的、帶有中國特色的好水餃。 上天總是在嘉獎那些狠狠努力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水餃從地攤搬到了柜臺。 那是1982年,和一家日本百貨公司有珠寶生意來往的表姐突然打電話過來,跟她說日本老板要見她。 她一個擺地攤的,怎么會有老板能找上她呢? 原來是表姐曾在一次排隊時,將她的水餃帶了去,老板的小女兒特別愛吃,一連吃了20來個。這位老板不淡定了,想著要是能出售這樣好吃的水餃,生意特定火爆。 于是,就有企業(yè)老板找街邊小販談生意的這樁趣事。 當然,事情沒那么簡單,一個小有名氣的百貨公司,合作方至少也是有點規(guī)模的吧? 日本談判方第一次去,想要見臧健和的工廠,這位樸實的山東女人搖搖頭說沒有,談判人失望而歸。 以為沒戲了,沒想到日本人又來了,跟她說可以提供設備、人力和工廠,前提是必須用日方商標。 臧健和也不傻,她知道, 一旦日方換上自己的商標,自己就徹底失去自主權了,沒有靈魂的產(chǎn)品談何發(fā)展? 臧健和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日本人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周圍朋友開始數(shù)落她,罵她死腦筋,誰會笨到讓到嘴的鴨子飛了呢?她呀,天生就是擺地攤的命! 這事過了幾天后,誰想日本人三次登門造訪,成,就掛你的“灣仔碼頭水餃”商標,但不能留下電話、地址。 這是日本人試圖做出的最后讓步,臧健和還是果斷拒絕了,不留電話、地址,怎么知道顧客對產(chǎn)品的反應和需求,怎么讓產(chǎn)品做得更好? 最后,日本人還是對這位倔到不行的山東女人甘拜下風。 接下來是談零售價格,當時水餃的售價是11港元,臧健和提出12.5港元的批發(fā)價,這次日本人哄堂大笑。 誰不知道批發(fā)價要低于零售價啊,等臧健和說出個中原因,這群目中無人的日本人變得啞口無言。 她說,在柜臺出售不比地攤,產(chǎn)品的外觀還是要講究的,不然是不是配不上閣下的門面? 吹毛求疵,建成偉業(yè) 有了日方的大力支持,臧健和的水餃生意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 從1985年到1989年,她先后建立了三家工廠,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固定資產(chǎn)竟達到4億多港元。 1991年,香港貿(mào)發(fā)局將她的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 評定為名牌產(chǎn)品,并一度邀請臧健和前往國際美食博覽會,為國際友人表演包水餃。 誰還能想得到,成為香港名人的她竟是昔日碼頭前擺地攤的貧窮小販呢? 在國際展臺上露臉后,臧健和和她的水餃被美國的 Pillsbury食品公司 看上。 1997年,“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和Pillsbury(后被美國通用磨坊公司收購)合資,美方占七成股份,臧健和成為公司的董事及顧問。 2000年,臧健和被美國STAR國際企業(yè)顧問公司評選為 “世界杰出女企業(yè)家” ,還被稱為 “水餃皇后”。 如今,“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已經(jīng)成為一種國際標識,占股香港新鮮水餃10%的市場份額、香港冷凍水餃30%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臧健和還在全球各地建立起15座現(xiàn)代化水餃生產(chǎn)基地,全力進軍東南亞、歐美等國際市場。 而臧健和本人則成為身價50億的香港佛富婆,還被改變成電視劇《水餃皇后》,她的兩個女兒也很出息,都是加拿大海歸,畢業(yè)后,一個在香港品食樂公司當總經(jīng)理,一個在香港資訊科技公司當客戶服務經(jīng)理。 要問這位“水餃皇后”如何創(chuàng)下如今的顯赫戰(zhàn)績,臧健和提出 四大關系管理說: 1. 顧客。 顧客是上帝,是每個企業(yè)來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臧健和將顧客當做最熟悉的朋友,最挑剔的美食家。 還在灣仔碼頭擺地攤時,很多顧客對她的水餃贊不絕口,但并不是所有顧客都這樣,其中不乏有相當之挑剔者。 有一次,她見一顧客吃完水餃后,卻把皮留在碗里,不由上前詢問。這位顧客毫不留情指出,你的水餃厚得跟棉被一樣,誰吃啊? 這句話讓她難受了好幾天,經(jīng)過幾天的摸索,她終于做出了薄而透亮的水餃,也得到了這位顧客的認同。 2. 產(chǎn)品。 產(chǎn)品是靈魂,是企業(yè)賴以發(fā)展的根本。無論是產(chǎn)品的態(tài)度還是產(chǎn)品本身,臧健和絲毫不敢馬虎。 雖然散裝速凍餃子利潤很高,但她堅決不做。她認為散裝速凍餃子不衛(wèi)生、沒有質(zhì)量保證,她還痛批那些將過期的速凍水餃和散裝的混合一起的無良商家,認為他們簡直沒有良知。 在臧健和經(jīng)營史里,她只開除過一個員工。 那位廚師跟她說,如今她這么有名氣了,隨隨便便做就行,何必那么認真呢? 臧健和毫不留情地將他開除了,認為他不尊重產(chǎn)品。 3. 員工。員工是伙伴,是企業(yè)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臧健和私底下和員工關系很好,據(jù)說美國Pillsbury找她之前,派顧問公司調(diào)查過她的背景,公司這樣回復,做了十幾年顧問,從來沒見過和員工這樣親密無間的創(chuàng)始人和工廠。 4. 社會。 喝水不忘挖井人,一個人、一個企業(yè)成功了,應該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 功成名就的臧健和時刻想著回報社會,她給青島市慈善總會投了100萬元,以故去母親的名義建立養(yǎng)老院。 寫在后面 這位從街邊小販起家的“水餃皇后”鼓舞了無數(shù)個中國女同胞,有一次參加上海婦聯(lián)禮堂散去后,臧健和被一群香港女工親熱圍住,可見她的個人魅力有多大。 成功無定式, 歸其根本還是靠一個人的決心、恒心和韌性,外加一點幸運女神的眷顧。 要知道,不敢往外爬的井底之蛙是永遠沒有出頭之路的,愛拼才會贏,古來皆如此。 作者:三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