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元陰陽五行手》屬武當“功家南派”四大功種中的特絕技之一。“陰陽”是指人體“內、外”;“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此技的全盤功法共分四個步驟,即內養培氣法、攝息培氣法、引息培氣法、注息培氣法,鄧鐘山老先生稱之為“四步培氣法”,并言該功做成后,可“提勁單發',亦可“提勁混發。”大凡“提勁單發”,出“金手”可削石打磚,外傷筋骨;出“木手”可打人穴道,內傷臟腑;出“水手”可隔障傳功;出“火手”可靠身迷人;出“土手”可致敵死殘,大凡“提勁混發”,五手并用,被擊者無不仆地立亡。 - 基本法(培渾元) - 內養培氣法(板功)板功,因其“上勁”后身硬如鐵板,故名。 做功方法與步驟 (1)推功 ①擺架——內八字步(兩腳開立同肩寬,內扣約10度)站立。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②換息(三息、五息均可)、③吃氣、④咽氣、⑤送氣、⑥撩氣。 ⑦發動——兩手成分指掌自腰間上提、掌心朝上,掌指向前。接著兩掌以指尖向前頂推,待到兩肘將近伸直時,猛然向前搗出。兩手作抓提狀,繼之并攏成拳,同時兩幛外翻,回收至胸前,拳心朝上。兩肘猛力向上抬起,高與肩平。抬肘時,臂、胸盡量往外撐擴。⑧換息——同前。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注意要點: 說明:①至⑧為推動,“練氣”做架者須連續做“三練氣”,并須做滿15天(少、中年須做30天;老年及體明者須做60天,其后諸功均按此倍數增減)。待“三練氣”做滿后,再加至“六練氣”,仍練15天。 (2)掤功 ①至⑥同前。 ⑦發動——垂肘松孝變掌,仰掌向前頂推,猛然翻掌成交叉狀,掌心朝下,右掌在上。接著,兩手劃弧同時翻掌向上,高與肩平。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⑧換息——同前。 注意要點:①至⑧為掤功“一練氣”,如是連續做“三練氣”滿30天后,再加至“六練氣”,仍練30天。 (3)小腰功 ①至⑥同前,做功前略事休息。 ⑦發動——兩手自腰間慢慢上舉至頭上方,然后身體左轉約90°,做側俯腰,兩臀隨之下落,以小指外沿觸地,再從左向右移動約180°,兩臂隨之右移。初做此架者勿俯身過低,高血壓患者禁做。繼之伸腰舉臂至頭上,掌心相對,下肢成右虛步。在動作將要完成之前,上身及兩臂猛然用力抖伸,其狀如抵如撐,此謂之“助勁法”。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⑧換息——同前。 注意要點:①至⑧為小腰功“一練氣”,“二練氣”方法相同,方向相反,如法“三練氣”做滿20天后,再加至“六練氣”,仍練20天。 (4)雕功 ①至⑥同前,做功前略事休息。 ⑦發動——重心下降,兩腿彎曲,同時兩腳尖外展,兩手移至體前,十指自然彎曲。接著,身體重心向左移動,兩手呈“抱球”狀,右手在上,手心相對。兩手前后斜向分開,左手逐漸翻轉向前推移,右手向后勾摟。兩腿隨之輾動前移成左弓步。在臂、腿還未“定架”(即伸直定型)之前,仍可施以“助勁法”。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⑧換息——同前 注意要點:①至⑧為雕功“一練氣”,“二練氣”與之方向相反。如法連續做“三練氣”20天后,再加至“六練氣”仍練20天。 至此,板功“四大架”(即“四步練氣法”)已完成,下面逐一介紹“四步活氣法”。 (5)三關活氣法 即“一步活氣法”。該法共分為“手、身、腿”三類,每一類又分三關。 ①手三關活氣法 “肩關”法:擺架成外八字步,含胸垂肩,兩手成分指掌垂于體側,如按水中浮物。閉目合齒,舌封(輕抵)齒間,思想集中。變掌為空心拳,拳心朝后,“意”注兩肩關,同時默數“一、二、三”3次。接著,頭預內縮,兩肩上凸。“意”注,默數同前。再伸頸松肩,“意”注,默數如前。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上述練功步驟謂之“肩關一活氣”。每次須連續做“四活氣”。 “肘關”法:外八字步站立,屈肘朝上呈90度,兩拳心朝內,目視前下方,“意”注兩肘關,同時默數“一、二、三”3次。接著,后提兩肘至最大限度,兩拳貼肋,如前“意”注,默數。最后兩膀前移,肘關節仍呈90°。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上述步驟謂之“肘關一活氣”,每次連續做“四活氣”。 “腕關”法:外八字步站立,提兩手成“禿指掌”,大拇指一側貼靠于兩腰側之“氣門穴”掌心朝下。“意”注兩腕之“腕內穴”,同時默數“一、二、三”3次。兩掌自“氣門穴”下沉(拇指一側須緊貼身體),直至兩肘伸直,再如前法“意”注,默數。然后兩手上收,拇指貼靠“氣門穴”。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上述步驟謂之“腕關一活氣”。每次須連續做“四活氣'。 注意要點:“手三關活氣法”須做滿16天。 ②身三關活氣法 “脘關”法:外八字步站立,兩手插腰,“意”注“脘關穴”,同時默數3次。接著,出右手以掌心貼靠“脘關穴”。按順時針方向推摩三圈后,收回腰際,再如前法“意”注,默數。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上述步驟謂之“脘關一活氣”。“二活氣”伸出左手逆向推摩。如上法,左右共做“四活氣”。 “田關”法:外八字步站立,兩手插腰,“意”注“丹田穴”,同時默數3次。接著出右手,手心貼靠“丹田穴”按順時針方向推摩3圈,如。然后收回腰際,如前法“意注、默數。 上述步驟謂之“丹田一活氣”。“二活氣”時伸出左手,逆向推摩,如上法左右共做“四活氣”。 “交關”法:亦叫“水火關”。外八字步站立,雙手插腰,“意”注“交關穴”(與肚臍相對之腰背),同時默數3次。接著出右手,以掌心貼靠“交關穴”,按順時針方向推摩3圈。然后收回腰際。如前法“意″注、默數。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上述步驟謂之“交關一活氣”。“二活氣”則出左手。逆向推摩。如上法左右共做“四活氣”。 注意要點:“身三關活氣法”須做16天。 ③腿三關活氣法 “髖關”法:外八字步站立,兩手插腰,“意”注“髖關穴”(即股關節)。同時默數3次。接出雙手心貼“髖關穴”。順時針方向平圓繞環數圈,然后兩手收回腰際,如前法“意”注、默數。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上述步驟謂之“髖關一活氣”。“二活氣”則逆向繞環。如上法順逆共做“四活氣”。 “膝關”法:外八字步站立,兩手插腰,“意”注“膝關穴”(關節腔內),同時默數3次。接著雙手掩“膝關穴”,順時針平圓繞環3圈,然后兩手收于腰際,如前法“意”注、默數。 上述步驟謂之“膝關一活氣”。“二活氣”則逆向繞環。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踝關”法:外八字步站立。兩手插腰,“意”注“踝關穴”(踝骨處)同時默數3次、接著,提右腳跟,以腳尖著地,順時針方向旋轉3圈,再逆轉3圈。如前法“意”注、默數。 上述步驟謂之“踝關一活氣”。“二活氣”則換左腳,方法同上。如法左右共做“四活氣”。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6)提勁活氣法 即“二步活氣法”。該法共分為“推功、掤功、小腰功、雕功”四類。 ①推功提勁活氣法:頭上頂,氣達“泥丸”(頭頂正中),做頭頸繞環,正、反各一圈,勿過快(圖36)。腿微蹲,氣下沉,布滿“肚甲”(圖37)。抓趾扣氣至“涌泉”(腳掌心),忘掉呼吸,自然憋(閉)氣,身體不可晃(移)動。 文章中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②掤功提勁活氣法:“提勁”(氣往上身提動)后,隨即往下送于“丹田”,下肢各部的“分勁”須同時上提。頭上頂切勿過分用力,腿下沉“送氣”時須五指抓地。 ③小腰功提勁活氣法:“做架”時身體要穩,“泥丸官”切忌提勁。氣走上身時須自然順暢,兩“勞宮”(手心)應有氣到而未到的感覺。 ④雕功提勁活氣法:練氣時,不可讓內氣直接到達手臂應分三步(即肩、肘、三關)逐漸通達(關鍵在“意”的引導)。 (7)搭架活氣法 即“三步活氣法”。該法亦分“推功、掤功、小腰功、雕功”四類。旨在療疾健身。 ①推功搭架活氣法:適應于治療手指、腕、肘、肩關節損傷,肩周炎,關節炎及頸椎病等。 ②掤功搭架活氣法:適應于治擰心血管系統疾病,胸背肌肉損傷等病癥。 ③小腰功搭架活氣法:適應于治療腎虛、遺精、陽痿等病,高血壓病人禁做此法。 ④雕功搭架活氣法:適應于治療氣血不活而引起的疾病,對老年人尤為有效。 (8)游身活氣法 即“四步活氣法”。其法為:并步直立,兩手握緊“空心拳”,垂于體側。換息、吃氣、咽氣、送氣至“丹田”。然后通過意念的作用逐將“丹田”氣向四肢散發。待其氣布滿四肢后,則意念停止,并前行八步(初行四步,20天后增至八步)。 注意要點:“四步活氣法”可任意選做,但須做板功前四架(即推功、翻功、小腹功、雕功)等功之后,并略事休息方可再做。“提勁”、“搭架”、“游身”這三步活氣法中的“四功”做法同前,在氣的運行上要求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