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介紹一個心理學效應:今天我們聊聊“霍桑效應 ”,又稱宣泄效應。該效應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 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學心理專家梅奧為首的研究小組進駐西屋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他們的初衷是試圖通過改善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他們選定了繼電器車間的六名女工作為觀察對象。在七個階段的試驗中,支持人不斷改變照明、工資、休息時間、午餐、環境等因素,希望能發現這些因素和生產率的關系。但是很遺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變,試驗組的生產來效率一直未上升。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這個廠請來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各種專家,在約兩年的時間內找工人談話兩萬余人次,耐心聽取工人對管理的意見和抱怨,讓他們盡情地宣泄出來。結果,霍桑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奇妙的現象就被稱作“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意愿和情緒,但最終能實現、能滿足的卻為數不多。對那些未能實現的意愿和未能滿足的情緒,切莫壓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計地讓它宣泄出來,這對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霍桑效應對家長的啟發:關注孩子,并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覺好,孩子才能做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