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又稱道學,是中國儒家思想的重要學派,也是中國本土唯一一個哲學學派,其能洞察宇宙、乾坤之道,測算自然興亡之理,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建立不朽功勛。而理學的開山鼻祖,就是北宋五子之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那么,周敦頤的一生都有哪些故事?他所發端的理學思想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又有著什么樣的貢獻? ![]() (四)無極而太極 周敦頤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的學說卻是永恒的,他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所開創的中國唯一一個哲學體系——理學,周子理學在宋、元、明、清四朝乃至今日都備受推崇,那么這個理學思想又有什么獨到之處呢?
![]() 說到理學,不得不先介紹一下理學誕生前的中國哲學背景。中國的哲學濫觴較早,普遍認為是源于周文王創造的《周易》,春秋戰國時期的繼承者有王詡、李聃、孔丘、莊周、孟軻、墨翟等等,諸子百家活躍的時期就是中國哲學分家也最繁榮的時期。然而,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的哲學觀念,但缺乏理論化、系統化、綜合化,那時的中國哲學僅是以一種狀態存在,還算不上是一種體系。而秦始皇焚毀許多先秦哲學書籍,以法家禁錮國民思想,高人隱逸,那時根本無哲學可言。到了兩漢時期,獨尊儒術,經學家們述而不作,中國哲學傳播范圍愈加縮小,甚至產生許多偽儒、腐儒,更無哲學可言。三國兩晉南北朝,士人逞舌齒之能、尚清高之風,無一真才實學者,加上戰火頻仍,亦無哲學可言。到了唐代五代十國,文才不少,但僅為詩賦之用,無立著示后者,亦無哲學可言。在這樣的背景下,初宋周敦頤應運而生,他不但博通儒學,而且還出入佛、老,出世則有洞察宇宙之能,入世則有治國安邦之道,更集中國歷代哲學之大成,開創理學,而理學就是中國唯一一個哲學體系。 ![]() 周敦頤的理學,主要是闡述“無極而太極”的最高境界。何謂“無極”?何謂“太極”?其實,無極和太極并非兩種存在,而是同一存在,為先賢所說“二名一體”、“同一之道”,即朱熹所說“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但是,無極和太極又并非完全同義,無極體現的是一種狀態,即“無有一極”,太極體現的一種境界,即“無所不極”。“無極而太極”的意思,就是說明宇宙間沒有一種存在是“極”,但又沒有一種存在是“不極”;打個比方,自然界的風、雨、雷、電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缺陷,如風可以產生強大驅力,但其不能產生雨、雷、電所產生,但是其又在自然界中無所取締,“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理學的“無極而太極”的理念,宇宙間萬物運行莫不遵循此理。周敦頤認為,宇宙間的運行是由一種“理氣”推動著的,一切自然存在者均為“理氣”推動的作用,這與道家學說中所說的“道”同為一理,因而周敦頤開創的理學又被稱為“道學”,周敦頤本人則被后世尊為“道學宗主”。 ![]() 在周敦頤作的《太極圖說》中,以無極推太極,太極生陰、陽二氣(兩儀),陰、陽二氣“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實現“陽變陰合”,然后產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繼而五行“妙合而凝”,然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化生萬物”。概括起來說,就是陰、陽二氣交媾后產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運行后產生人和萬物,其中尤以人為最靈秀者,屆時圣人出世,訂立人極,“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周敦頤的哲學思想具有超前的科學性,非談神佛鬼魔,而科學地提出了萬物化生的緣由,將萬物的誕生歸根于宇宙間氣與物質運行的結果,比近現代提出的原子論、分子論早了近千年。因而南宋時期的朱熹贊道:“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胡宏贊道:“今周子啟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 可以說,周敦頤就是大宋學術圈的奠基人,同時也是湖湘學派的開創者、代表者,他深邃的哲學思想就是集中國哲學之大成,也是中國哲學走向世界的起端,在清乾隆八年,乾隆皇帝賜匾岳麓書院,上書“道南正脈”四字,就是對周敦頤開創的湖湘學派的肯定和表彰。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傳播到國外,在歐美及朝、韓、日等地區及國家都受到格外推崇,尤其是韓國,對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最為推崇,對個中義理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周敦頤所創的太極圖至今仍印于韓國國旗之上。因而我們今天尊奉周敦頤為“中古一人”,這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 當然,周子理學也并非像文章闡述得那么簡單,其個中義理之深邃,非常年研究者可知,即使研究十年八年,亦無非得其皮毛。周敦頤在學術上有大成就,在仕途中亦有好聲譽,特別是他任職廣東時,還在廣東的山水之間留下了一連串膾炙人口的故事。那么,周敦頤任職廣東期間又去過哪里呢?他在當地又留下了哪些故事? ![]() 作者:周業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