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只是一個傳說。 哇塞,已讀了65首。 21%!讀了辣么多。 【說說閑話】 韓愈的七言古詩,用詞古拙,較難讀懂。真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所以,翻過韓愈這一頁,對很多人來說,或許長舒了一口氣。 今天輕松一下,讀柳宗元的《漁翁》,一首十分小清新的詩,這首詩被收錄在《唐詩三百首》第二卷“七言古詩”的第25首。 我們讀過柳宗元的詩,也講過他的故事。柳宗元雖然是一個山水派詩人,但他卻不是游山玩水過逍遙日子的活神仙。他是一個政治家,因為遭遇貶謫和迫害,所以在偏遠地區艱難地生活,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殘。 所以,柳宗元寫山水,是一種求生的需要,是一種精神寄托。 柳宗元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也反對僵化的駢體文,但是他的詩,清新可人,完全沒有韓愈的那種“怪”。 因為他要斗爭的,不是駢偶,不是辭藻。他要堅守的,首先是生命,生命在,信念在。 【今日讀詩】 《唐詩三百首》卷二 漁翁 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云相逐。 【字詞解釋】 傍:靠近。西巖:指永州境內的西山。 汲(jí):取水。 銷:消散。 欸(ǎi)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唐時湘中棹歌有《欸乃曲》。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楚子歪解】 這首詩作于永州,就是柳宗元在最艱苦的時刻、最艱苦的地方。 詩題為漁翁,但是漁翁只是作者選取的一個寫意人物,柳宗元通過漁翁在山水間獲得內心寧靜的描寫,表達了在政治革新失敗、自身遭受打擊后尋求超脫的心境。 究竟是什么,讓漁翁的內心平靜下來?全詩短短六句,按時間順序,分三個層次。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假如只有遠方,那是流放,生活只能是茍且。但是有了詩,哪怕只是一聲“欸乃”,日子從此有了色彩,遠方才有春天的降臨。 課間游戲】大家對個對子,娛樂一下,如何? 續杯老酒溫心事, --———————— 【課前預習】 下一課我們讀白居易的七言古詩《長恨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