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績效考核表前應做好的基礎工作1、指 標 詞 典 相關負責人在編輯績效考核表之前,應該已經有了一個“指標詞典”倉庫,包含其計算公式、標準定義、考核周期和相關內涵說明等,且每年要不斷更新指標庫。 2、 績 效 數 據 相關負責人在確定指標詞典后,要對公司的重要經營管理數據進行確認并發布,使其有一個清晰目標。呈現方式是“經營計劃”,即確定目標和關鍵舉措。 3、五 個 確 定 ①高中層考核表模板: 不同層次的人員需要不同的考核表模板。 ② 考核周期: 高層采用年度考核;中層采用季度考核;基層采用月度考核。 ③指標雙統一:考核模式統一和考核數量統一。 ④制度:制定統一的績效考核制度,每年不應有很大的變化。 ⑤ 激勵:確定統一的獎勵懲罰措施,與職位、薪資等掛鉤 設計、落地具體操作步驟一、崗位分析表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一、價值觀
所以,崗位的價值核心是客戶價值。 管理關系圖 二、崗位價值管理的四大要素
三、如何做崗位價值分析 崗位職責描述:按企業某崗位所需填寫 1:梳理崗位職責
2:填寫崗位價值分析表
3:崗位價值評價 1)檢視與反思 A:實際操作的情況如何? B:實現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是人的原因,還是環境的原因,或者設置定位的原因? C:工作負荷程度如何? D:價值與收入的關系是否匹配? E:是否可以成為復合型崗位?如果需要撤并轉,該怎么做? 2)崗位價值偏低、不充分、不具體,不僅影響員工的收入水平,而且是人效浪費的主因所在,甚至影響到組織效率,最后制約企業的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3)人的能力與崗位價值的匹配度也非常關鍵,將能力、經驗不相稱的人用過價值期望過高的崗位,不僅不可能達到預期,影響崗位功能的發揮,也會打擊員工的熱情。所以,因人設崗與設崗用人,雖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崗位工作職責列舉本崗位的主要職責,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以及各項職責應達到的目標(成果)、花費時間占比。(備注:以月為單位測算) 局部: 局部 績效激勵表我們以KSF、PPV和積分式為例:從文化驅動和薪酬激勵雙面出動,極大地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 針對一線員工:KSF 我們認為,做企業不應該給員工發固定工資: 老板:工資 每個月都會給,每年都會漲,可是員工做的產值和價值卻未增加; 員工:干多干少錢都一樣,干嘛多干?xxx他每天那么拼命,不還是和我拿一樣工資? 這就是固定工資的弊端!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一些企業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罰,不管制定是的目標是否科學,客觀,最終都會打擊員工積極性! 而很多企業注重 考核 ,嚴抓過程,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視了結果。 如何讓員工做到數據說話,結果導向?看圖 現在我們從總工資里面拿出60%-80%作為彈性工資,分攤到各個K指標上(崗位價值)——薪酬分塊 A.將工資細分模塊,根據目標完成度,發放相應工資,充分激勵能者多勞,減少企業閑耗。B.根據不同職位,設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構,最大程度激勵員工積極性。C.每個職位的績效考核,必須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作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員工的激勵與壓力并行。 具體操作如圖: 銷售額每增加X 元,獎勵N元,每減少X元,少發M元; 毛利率,每多Q%,獎勵X元,每少Q%,少發x元; 人創績效,每上升y元,獎勵o元,每少y%,少發p元;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50; KSF實操步驟以生產經理為例: 如果他是底薪+績效工資的形式,那他的工資變化不大,因此他只用保證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錯就可以了,沒必要去在意成本率、毛利潤等等因素。而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 但采用KSF模式之后,他有6-8種方法可以為自己加薪,干的多少與好壞都直接與他的薪資有關。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列出與生產經理相關的6-8個指標,這些指標直接關系到公司的利益。 例如毛利、生產工藝總產值、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人效等等。 第二步,將薪酬與崗位價值相融合 根據指標的重要性設定相應的權重。比如,生產經理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訂單交貨期和質量和人效,那就給高相關權重。 第三步,根據歷史數據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意味著員工和企業利益的平衡點,超過平衡點員工即可獲得加薪,企業可以獲得比過去更高的利潤。 現在我們在每個指標上選定了一個平衡點(老板和員工都認可,提取有很強的專業性),對生產經理來說,這個平衡點是不難達到的,只要他做到了,就能獲得加薪。 對公司來說,達到平衡點就意味著比過去做的好,因此不會增加成本負擔。 第四步,測算,得出具體加薪方案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他的薪酬模式可以是這樣的: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這種情況下,我們采用KSF模式,將他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并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這種薪酬模式有這樣幾種好處:
更多KSF薪酬全績效模板: 制造業:
某商貿企業
![]()
![]()
![]() 工程行業 KSF薪酬全績效——項目經理1 ![]() 餐飲行業 KSF薪酬全績效——酒樓樓面經理 ![]() KSF薪酬全績效——酒樓店長 ![]() 多勞多得PPV量化薪酬模式——針對操作工、二線員工PPV設計理念:
![]() 以某公司財務主辦會計為例:![]() 財務主辦會計PPV 由上圖顯示,財務的薪酬模式,可以由之前的固定工資分解為底薪+PPV工資;![]() PPV薪酬模式,打破固有的薪酬模式,讓員工工資,按照工作量來定,員工做的越多,拿的越多,就算是基層員工,也可以拿到高收入,且不增加企業成本。 案例二、某企業配送員的PPV薪酬績效設計 ![]() 案例三、某企業總部對接員的PPV薪酬績效設計 ![]()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干,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復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并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干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PPV的目的:不讓雷鋒吃虧,也不讓雷鋒計較。 PPV產值量化薪酬1第一步:分析 崗位分析的重點: 1、工作事項 2、花費時間 3、分布規律(日、周、月、季、年) 4、工作強度、難度 5、工作價值 6、測量方式 2第二步:量化 1、找出易測量的部分 2、并對易測量的部分再進行時間、數量、價值分析 3、易測量的部分為工作總量的30-50% 3第三步:定價 1、對納入測量的部分組織模擬定價 2、根據定價進行實步測算 4第四步:歸類 1、崗位產值:指定崗位或流程緊密的崗位才能做的部分 2、公共產值:通過培訓或指導,可以公開招募執行者 5第五步:測算 1、測算各崗位的可能性收入 2、通常,測算后的工資會低于原工資 3、因此,必須補充新的產值項目 4、組織比對,增補項目后的可能性收入必須高于原工資 6第六步:打包 對不易測量部分進行分類打包,并建立管控標準 7第七步:開放 開放更多的公共產值,進一步提升人效 8第八步:優化 不斷調整、修正、擴充產值項目 通過總結、評估,保持月月小修、半年大修的優化進度 具體解決了以下問題: 1、每個月應該付出員工多少薪酬的問題。 2、員工的收入狀況與其能力、價值充分匹配的問題。 3、員工認真履行職責、行為結果與價值之間的關系問題。 4、員工只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付出與兼顧其他工作的問題。 5、員工收入相互比較、衡量的問題。 6、跨部門工作、全員營銷、團隊間相互支持等無法有效衡量和激勵的問題。 7、員工關注利益的多次分配的問題。 積分式管理——抓過程積分反映和考核人的綜合表現,然后再把各種福利及物資待遇與積分掛鉤,積分高的員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解決將來的歸屬,從而達到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 如何利用這套制度去實現檢查執行力到位與否?1,日清表:崗位A分 所謂日清,目的就是讓員工每天做的過程能夠得到監視,60分為及格線,過程做得好,結果才會更好。 我們以某一銷售崗位日清為例: ![]() 如何用這套模式去激勵員工持續獲得自發的積極性?![]() 他們通過獎扣分的方式,給員工發出行為引導信號,獎分的事件說明是值得去做的,扣分事件說明是企業中反對的價值觀,是要抵制這種行為的。 這種積分考核不會用直接扣錢的方式去懲罰員工,用扣分的方式,技能讓員工引起注意轉變行為,內心也不會形成極大的抱怨負能量。 當然了,企業也很明白,最終要留人,你這錢是不能不花的。但是我們強調“花錢要值!”,可以看到,經過一個周期的記錄,你會看到積分高的人,為企業確實做出了很多貢獻,把獎勵福利發放給這些人,企業是愿意的,雙方實現效益產出和共贏獲利,也能留住企業人才。 ![]() 分值多的人,可兌換的獎券就會越多,注:獎券在快樂大會上可參與抽獎,也可以去 福利商城兌換禮品。 ![]() 快樂大會 |
|
來自: 大海嘯聚山林 > 《公司層面-公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