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關注吉利的車,發現幾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買領克、博瑞GE(參數|圖片)、還有星越(參數|圖片),乃至于吉利MPV(吉利嘉際(參數|圖片))的人,都想弄清楚這些車上搭載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到底是不是沃爾沃的? 迅雷vip共享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確實是個“中國式”問題,客觀說是個小農式問題,一方面純粹不懂國際收購程序和規則,一方面也不知道吉利和沃爾沃到底是如何完全收購的。 大體回顧一下: 吉利控股在2010年從美國福特旗下的瑞典沃爾沃集團收購沃爾沃民用車業務,控股百分之九十多,沃爾沃民用車在吉利控股之下,和吉利汽車并列,沃爾沃和吉利一直處于整合狀態。吉利控股還是沃爾沃集團第二大股東。 瑞典是北歐中立國,南邊是波羅的海、西邊是北約成員挪威,東邊是另一個中立國芬蘭,再東邊就是俄羅斯。 瑞典的軍工制造尤其飛機和汽車技術是非常先進的,比如鷹獅戰機,和英國臺風、法國陣風,被稱為歐洲戰機三套車。是世界同級別戰機中最先進的之一。 ![]() 沃爾沃是北歐最大汽車集團,其汽車以安全性著稱于世——就汽車安全專利來說,很多就世我而起創立的,多達幾十項。 為了將沃爾沃收購效益最大化,吉利控股制訂了吉利汽車從沃爾沃學習設計研發制造的相關技術,沃爾沃在吉利資金和市場和人工幫助下繼續發展的戰略。取長補短。 這確實是最好的戰略,比單純攫取沃爾沃技術,直接在沃爾沃核心帖上吉利標簽要好得多,不會把兩個都害了。事實上,由于當初和福特和沃爾沃集團的相關協定,吉利汽車不能直接拿走和使用沃爾沃之前所擁有的技術——這些技術本就是在福特領導下形成的,是人家的資產。 沃爾沃集團把自己叫民用汽車的女兒嫁給了吉利控股,但原先的大部分資產并沒有帶走,帶走的,主要是沃爾沃民用汽車本身的物質資產(比如廠房等)和研發制造團隊,以及一些福特和沃爾沃集團許可的低端技術數據。 為了更好地學習沃爾沃轎車技術,吉利汽車和沃爾沃轎車在吉利控股的指揮下,2017年成立了領克汽車。并隨后就推出了領克01和02還有03汽車。 插入幾句,就是領克到底算是合資車還是國產車?這個和傳統意義上的合資車不太一樣,也和完全的國產車不一樣。 因為領克有三個爹: 吉利控股、吉利汽車、沃爾沃民用車,而這其中的吉利汽車和沃爾沃又有一個爹,就是吉利控股—— 它既是領克的爹又是其爺爺。 所以,你就把領克理解為二次混血吧——相對于合資車的一次混血來說。 他們這輩分是足夠亂的,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應該是為了吉利和沃爾沃都更好的發展,同時保證技術和資金、市場更好整合。 言歸正傳,領克,開始搭載CMA平臺,并配合兩套動力總成:2.0T四缸發動機和1.5T三缸發動機,分別搭配來自日本愛信的6AT變速箱和沃爾沃主持研發、吉利配合形成的7速雙離合濕式變速箱。這些從吉利收購沃爾沃開始后不久就開始研發。 毋庸置疑,由沃爾沃技術支持,吉利資金配合的CMA平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安全的中小型車平臺之一。2.0T發動機是基于沃爾沃原先的技術做了優化和改變而成,1.5T則是沃爾沃新研發的發動機,1.5T發動機還配合48V輕混和插電混合。 之后,吉利汽車自己推出博瑞GE還有嘉際等,開始搭載1.5T三缸發動機+7速雙離合變速箱,以及48v輕混電機和PHEV版插電混合兩種電機協助。 再之后,吉利就推出星越,不僅用基于CMA平臺的兩套動力總成和1.5T配合的兩套電機,更直接用上CMA平臺。 沃爾沃在老技術基礎上,又博采眾長形成的平臺和動力,經過兩次捯飭,就這樣完全到了吉利星越身上。 當然,這過程中,這個平臺和動力也經過領克還有博越GE、嘉際的檢驗和優化,更加成熟。 綜合如上,星越的平臺和動力,確實達到目前國產車的頂峰。因為其平臺和動力都在領克身上不斷驗證和矯正,所以應該也優于之前的三款領克。 有人可能要說1.5三缸機的抖動后程乏力等弊病,抖動是三缸機的通病,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技術,但沃爾沃予以了極大改善——加入不少新技術,抖動控制到很難察覺的范圍之內。 吉利和沃爾沃為何持之以恒發展三缸機,根本原因是降低排放,盡可能符合國六標準,這方面,吉利無疑走到最前面。 沃爾沃不僅在三缸機本身做了極限優化,還配合兩套電機輔助,更好地抑制了抖動,并增加了一定動力,降低了油耗。 48v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油耗,PHEV版本,降低油耗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后面,星越的平臺和動力將隨著時間推移更加優化。 總而言之,吉利星越代表吉利已經完全走在國產車最前面,領先了其它國產車。當然,最核心是沃爾沃的技術。 回到題目的問題,領克、博瑞GE、星越用的到底是不是沃爾沃發動機?一句話回答,絕對不是原先沃爾沃相關車的發動機,但確實是沃爾沃的技術,不僅發動機,還有CMA平臺和變速箱三大件——和合資車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用人家的技術,在人家監控下制造。 就之后的博瑞GE和星越或者吉利汽車推出的別的車,相對于二混領克、以及沃爾沃而言(全都在吉利控股之下),吉利汽車旗下的車享有最好的國家政策,比如綜合稅收、補貼等,其次是領克,最后是沃爾沃。所以如果是完全相同平臺、發動機、變速箱、內飾,吉利肯定要便宜一點,其次是領克、最后是沃爾沃。 就性價比而言,吉利汽車最好,其次領克,最后是沃爾沃。 綜合,讀者可以參與討論。 作者公眾號:shxf95 邵旭峰 最近比較關注吉利的車,發現幾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買領克、博瑞GE(參數|圖片)、還有星越(參數|圖片),乃至于吉利MPV(吉利嘉際(參數|圖片))的人,都想弄清楚這些車上搭載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到底是不是沃爾沃的?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確實是個“中國式”問題,客觀說是個小農式問題,一方面純粹不懂國際收購程序和規則,一方面也不知道吉利和沃爾沃到底是如何完全收購的。 大體回顧一下: 吉利控股在2010年從美國福特旗下的瑞典沃爾沃集團收購沃爾沃民用車業務,控股百分之九十多,沃爾沃民用車在吉利控股之下,和吉利汽車并列,沃爾沃和吉利一直處于整合狀態。吉利控股還是沃爾沃集團第二大股東。 瑞典是北歐中立國,南邊是波羅的海、西邊是北約成員挪威,東邊是另一個中立國芬蘭,再東邊就是俄羅斯。 瑞典的軍工制造尤其飛機和汽車技術是非常先進的,比如鷹獅戰機,和英國臺風、法國陣風,被稱為歐洲戰機三套車。是世界同級別戰機中最先進的之一。 ![]() 沃爾沃是北歐最大汽車集團,其汽車以安全性著稱于世——就汽車安全專利來說,很多就世我而起創立的,多達幾十項。 為了將沃爾沃收購效益最大化,吉利控股制訂了吉利汽車從沃爾沃學習設計研發制造的相關技術,沃爾沃在吉利資金和市場和人工幫助下繼續發展的戰略。取長補短。 這確實是最好的戰略,比單純攫取沃爾沃技術,直接在沃爾沃核心帖上吉利標簽要好得多,不會把兩個都害了。事實上,由于當初和福特和沃爾沃集團的相關協定,吉利汽車不能直接拿走和使用沃爾沃之前所擁有的技術——這些技術本就是在福特領導下形成的,是人家的資產。 沃爾沃集團把自己叫民用汽車的女兒嫁給了吉利控股,但原先的大部分資產并沒有帶走,帶走的,主要是沃爾沃民用汽車本身的物質資產(比如廠房等)和研發制造團隊,以及一些福特和沃爾沃集團許可的低端技術數據。 為了更好地學習沃爾沃轎車技術,吉利汽車和沃爾沃轎車在吉利控股的指揮下,2017年成立了領克汽車。并隨后就推出了領克01和02還有03汽車。 插入幾句,就是領克到底算是合資車還是國產車?這個和傳統意義上的合資車不太一樣,也和完全的國產車不一樣。 因為領克有三個爹: 吉利控股、吉利汽車、沃爾沃民用車,而這其中的吉利汽車和沃爾沃又有一個爹,就是吉利控股—— 它既是領克的爹又是其爺爺。 所以,你就把領克理解為二次混血吧——相對于合資車的一次混血來說。 他們這輩分是足夠亂的,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應該是為了吉利和沃爾沃都更好的發展,同時保證技術和資金、市場更好整合。 言歸正傳,領克,開始搭載CMA平臺,并配合兩套動力總成:2.0T四缸發動機和1.5T三缸發動機,分別搭配來自日本愛信的6AT變速箱和沃爾沃主持研發、吉利配合形成的7速雙離合濕式變速箱。這些從吉利收購沃爾沃開始后不久就開始研發。 毋庸置疑,由沃爾沃技術支持,吉利資金配合的CMA平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安全的中小型車平臺之一。2.0T發動機是基于沃爾沃原先的技術做了優化和改變而成,1.5T則是沃爾沃新研發的發動機,1.5T發動機還配合48V輕混和插電混合。 之后,吉利汽車自己推出博瑞GE還有嘉際等,開始搭載1.5T三缸發動機+7速雙離合變速箱,以及48v輕混電機和PHEV版插電混合兩種電機協助。 再之后,吉利就推出星越,不僅用基于CMA平臺的兩套動力總成和1.5T配合的兩套電機,更直接用上CMA平臺。 沃爾沃在老技術基礎上,又博采眾長形成的平臺和動力,經過兩次捯飭,就這樣完全到了吉利星越身上。 當然,這過程中,這個平臺和動力也經過領克還有博越GE、嘉際的檢驗和優化,更加成熟。 綜合如上,星越的平臺和動力,確實達到目前國產車的頂峰。因為其平臺和動力都在領克身上不斷驗證和矯正,所以應該也優于之前的三款領克。 有人可能要說1.5三缸機的抖動后程乏力等弊病,抖動是三缸機的通病,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技術,但沃爾沃予以了極大改善——加入不少新技術,抖動控制到很難察覺的范圍之內。 吉利和沃爾沃為何持之以恒發展三缸機,根本原因是降低排放,盡可能符合國六標準,這方面,吉利無疑走到最前面。 沃爾沃不僅在三缸機本身做了極限優化,還配合兩套電機輔助,更好地抑制了抖動,并增加了一定動力,降低了油耗。 48v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油耗,PHEV版本,降低油耗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后面,星越的平臺和動力將隨著時間推移更加優化。 總而言之,吉利星越代表吉利已經完全走在國產車最前面,領先了其它國產車。當然,最核心是沃爾沃的技術。 回到題目的問題,領克、博瑞GE、星越用的到底是不是沃爾沃發動機?一句話回答,絕對不是原先沃爾沃相關車的發動機,但確實是沃爾沃的技術,不僅發動機,還有CMA平臺和變速箱三大件——和合資車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用人家的技術,在人家監控下制造。 就之后的博瑞GE和星越或者吉利汽車推出的別的車,相對于二混領克、以及沃爾沃而言(全都在吉利控股之下),吉利汽車旗下的車享有最好的國家政策,比如綜合稅收、補貼等,其次是領克,最后是沃爾沃。所以如果是完全相同平臺、發動機、變速箱、內飾,吉利肯定要便宜一點,其次是領克、最后是沃爾沃。 就性價比而言,吉利汽車最好,其次領克,最后是沃爾沃。 綜合,讀者可以參與討論。 作者公眾號:shxf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