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劉裕東歸的消息后,關中三秦父老痛哭流涕,到晉軍大營門前勸阻劉裕不要放棄故鄉,關中人請劉裕仿效漢高祖劉邦,放棄江南,定都長安,振臂一呼,關中豪杰百姓誓當與劉裕共進退,同生死。
定都長安,不是劉裕統一天下的戰略選擇,把大本營設在關中,無異于是讓劉裕放棄奮斗一生的功業,重新開始創業,這是劉裕萬萬不能接受的結果。
劉裕北伐勝利,有了和高門望族對抗的威望和實力,但關中是虎狼之地,百余年來,民族雜居,劉裕雖然自詡漢室宗親,但也不能放棄江南的基業,定都長安,把自己放在三面受敵之地。
題內話:關中百姓說的有道理,后來統一天下的隋、唐皆出于關中的隴右集團;劉裕想的也沒錯,隋統一天下時,那已經是160多年后的事情了。
劉裕東歸前,給匈奴大夏的赫連勃勃寫了封信,約為兄弟,用以安撫自己撤軍后,對關中最大的威脅。
派自己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坐鎮關中,由長史王修輔佐,留兵一萬,分別派王鎮惡、沈田子、毛修之、傅弘之等宿將鎮守關中,相互牽制,不讓一人權力獨大,絕了諸將做大,割據關中自立的可能。
留守關中諸將中,劉裕最不放心的就是王鎮惡,王鎮惡不但是這次伐后秦第一功臣,而且王鎮惡的祖父王猛深得關中人敬重,王家的勢力在關中根深蒂固。
但劉裕看出王鎮惡胸無大志,因為王鎮惡貪財,每次打仗都要劫掠財物,入關中以來,更是變本加厲的斂財,“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財”,所以,劉裕知道王鎮惡沒有野心謀反,貪點兒財物,劉裕從不過問。
但留守關中的江南諸將卻對出身關中的王鎮惡極端不滿,其中出身江東望族的沈田子表現最為激烈。
沈田子、沈林子兄弟跟隨劉裕討孫恩、平盧循、滅南燕,入關中,青泥之戰,以一千人大破姚泓數萬大軍,所以沈田子認為如果沒有自己摧毀后秦關中主力軍,王鎮惡偷襲長安絕不可能得手。
沈田子于是向劉裕打王鎮惡的小報告,劉裕也怕王鎮惡雖然沒有謀反之心,但王家倍受關中人愛戴,王鎮惡被動被推舉為皇帝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對沈田子說出了提防王鎮惡的話。
劉裕率大軍東歸后,沈田子自以為得到劉裕的尚方寶劍,可以監督王鎮惡。
劉裕大軍剛剛東歸匈奴大夏的赫連勃勃就兵分三路,對留守關中的晉軍實施戰略包圍:
派赫連璜為前鋒,率騎兵兩萬直取長安,自己總領大軍隨后進發;
派赫連昌進兵潼關,斷關中晉軍東歸之路;
派王買德進軍青泥,截斷晉軍南逃的道路。
當匈奴大夏軍抵達渭陽時,對劉裕放棄關中三秦父老不滿的百姓,對劉裕殺光后秦皇室不滿的羌人,紛紛投靠夏軍,當起了帶路黨,前線的沈田子見夏軍兵勢強大,又有內應,無奈退兵。
結果被王鎮惡怒斥一頓,沈田子心中不忿,自覺尚方寶劍在手,于是約王鎮惡到傅弘之的軍帳內商議軍事,沈田子讓眾人退出帳外,眾人出帳后,沈田子趁王鎮惡不防,手起刀落,斬了王鎮惡。
帳外諸將聞聲,搶入大帳,沈田子說王鎮惡欲殺盡江南留守晉軍,占據關中自立為王,自己是奉太尉劉裕之命斬殺叛賊。
眾將哪里能信,傅弘之飛報劉義真。
沈田子率數十騎趕到長安,面見劉義真解釋,劉義真將信將疑,輔佐他的王修可不傻,勃然大怒,命衛士綁了沈田子,推出轅門,斬首示眾。
雖然晉軍由于內訌,連失兩員大將,但剩下的傅弘之、毛修之亦是殺場宿將,二人率軍連敗匈奴前鋒,形勢一度大好。
這時候,十二歲的關中之主劉義真,漸漸對輔佐自己的王修處處替自己做主產生不滿,加上王修得罪的小人和被王修殺了的沈田子的故交們,紛紛向劉義真說王修要造反,取代劉義真。
劉義真小孩子,耳朵軟,竟然殺了王修,一時人心盡散,前線官兵再無戰心,劉義真無法,令邊防諸軍,退守長安。
遠在萬里之外的劉裕得到消息,忙派蒯恩快馬加鞭趕往長安,護送自己的兒子劉義真東歸。
關中換將,派朱齡石總督關中軍事,劉裕知道關中已不可守,決定放棄關中,叮囑朱齡石:讓劉義真輕裝而退,速出潼關,如果關中不可守,你帶著義真回來即可。
這時,赫連勃勃已經攻克咸陽,開始合圍長安,朱齡石到達長安后,讓劉義真先走,自己留守長安。
護送劉義真的晉軍大掠長安,滿載搶劫的財物、珍寶、女人,緩緩撤退。
長安全城人巨怒,沖擊府衙,趕走了朱齡石,開城門,迎接匈奴兵進城。
大夏前鋒赫連璜率三萬騎兵追擊晉軍,傅弘之勸劉義真放棄錙重,輕裝撤退,劉義真寧死不舍財物,結果被匈奴軍包圍,傅弘之、蒯恩斷后,力戰連日,撤到青泥,正遇大夏王買德的匈奴軍,晉軍大潰。
劉義真和親兵失散,中軍參軍段宏一路呼叫,找到劉義真,把他綁在自己的背上,單騎而逃。
匈奴軍攻擊蒲阪,朱齡石和朱超石兄弟到曹公壘阻擊,曹公壘失守,朱氏兄弟戰死關中,青泥慘敗,匈奴人俘獲了傅弘之、蒯恩、毛修之諸將,赫連勃勃親自勸降傅弘之不果,把傅弘之脫光扔進雪地,活活凍死。
關中之敗,晉軍連喪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蒯恩、毛修之、朱齡石、朱超石等劉裕的嫡系將領,以及一萬晉軍精銳盡數死在關中。
赫連勃勃為宣示軍功,把上萬晉軍人頭堆在長安鬧市,號曰:“骷髏臺”。
丟掉關中,青泥慘敗,留守關中的將領和救援關中的將領,全體留守晉軍,全軍覆滅。
剛剛當上大晉軍的相國,封宋公,賜九錫的劉裕威名受挫,怒不可遏,下令整頓軍隊,克日北伐,群臣苦勸不已。
冷靜下來后,劉裕默不作聲。
當得知兒子劉義真安全逃回后,時年55歲的劉裕登上臨長江的石頭城,遙望西北,慨然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