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太尉劉裕率軍北伐后秦。義煕十三年(公元417年)八月二十四,后秦皇帝姚泓將妻子、群臣詣龍驤將軍王鎮惡請降,隨后晉軍收復長安,后秦滅亡,秦主姚泓被押送到建康斬首。 劉裕北伐后秦圖 南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所載即為其事。
一、平定關中,后方失火 此役過后,黃河以南已盡入東晉版圖,十并天下,而有其八,江淮地區的安全得到了極大的保障。劉裕此時也信心滿滿,意欲一鼓作氣西征北討一戰而定天下。 惜呼自永嘉之亂至此時已過百年,北地五胡競伐而民生凋敝,劉裕北伐征用了大量的民力物力用于開山、筑路甚至修鑿運河,軍隊已然疲憊不堪。 晉軍攻奪取洛陽、長安 而就在姚秦滅亡的同時,后方建康也發生了一件影響劉裕決斷的大事—義煕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尚書左仆射劉穆之去世。 劉穆之乃漢高祖劉邦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之后,世居京口,與劉裕同族同鄉,博聞強識而深受劉裕倚仗,屢次在劉裕領兵在外時留守建康總掌朝廷內外事務,是劉裕是十分信任的大管家。 劉穆之
劉穆之一死,劉裕突然發現自己無法找到信賴的接任者,對中央局勢的控制力大大減弱。隨后劉裕立馬以徐羨之代管留任之事,但徐羨之不比劉穆深受太尉信任,自然難以服眾。而劉裕當時最中意的王弘又是瑯琊王氏出身,司徒王導的曾孫。 徐羨之走馬上任,然而以前可由劉穆之自行決斷的各項朝廷大事都必須向劉裕請示,劉裕知道長留關中則必出大亂,思忖一番后他放棄了繼續征伐的打算,決定東歸。
劉裕 二、三強鼎立,四方皆敵 首先看看劉裕平定關中之后的周邊形勢。 長安周邊形勢圖 最大的敵人還是北魏。劉裕興兵北伐之前,提前向北魏打招呼請求借道,北魏囿于自身利益斷然拒絕。 義煕十二年(公元416年九月),冀州刺史、督前鋒諸軍事、征虜將軍王仲德疏通黃河之后,率部在東郡涼城大破北魏軍,收復涼城,并逼近北魏占領的滑臺,北魏滑臺守將見晉軍勢大便棄城而逃,九月王仲德便順勢占領滑臺,這引起北魏方面的極大恐慌,慌忙派遣大將在黃河沿岸駐扎監視劉裕大軍。 滑臺之戰 當初龍驤將軍王鎮惡自項城一路攻占許昌、洛陽,沒有聽從劉裕的囑咐等待大軍集結完畢之后再行西進,乘勝領軍直接殺向長安,結果在潼關外被后秦大軍所阻。 王鎮惡收復洛陽 王鎮惡孤軍深入,貯備供應不足,而糧道也被秦軍切斷,便派人向太尉劉裕求救,但劉裕水軍主力在黃河之上被北魏大軍牽制前行不得,北魏軍隊的數千名騎兵一直沿著黃河隨著劉裕的大軍向西行進。義煕十三年四月,劉裕心憂前線戰局,便讓朱超石率領率水陸大軍構建卻月大陣,沖擊北魏軍大營。 卻月陣 朱超石攜帶了大鐵錘、巨弩百張和鐵槊千支,命人把鐵槊折成三四尺長,以戰艦為炮臺用大錘錘打鐵槊,斷槊飛出能貫穿數人,北魏士卒招架不住,全都四處潰散,爭相逃命,陣亡將士的尸體堆積成山,晉軍在陣中斬殺北魏大將。 朱超石隨后領寧朔將軍胡藩、寧遠將軍劉榮祖乘勝追擊,再破北魏軍,斬殺和俘虜敵人數以千計。自此,黃河水道得以安寧。 卻月陣 其次就是關中周邊諸胡人政權,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胡夏的赫連勃勃。 胡夏統萬城遺址 劉裕東歸之前顯然低估了關中地區的復雜性,從前漢-趙劉淵開始,匈奴、羯、氐、羌等外族相繼盤踞關中,他們彼此互相攻殺,但又不約而同的敵視晉人。 五胡亂華 晉軍收復長安,周邊的羌人憂懼交加,計十余萬口同向西奔逃,生怕冉閔之事再起,結果被沈林子生生追擊到槐里俘虜了萬余人;河西王沮渠蒙遜聽說劉裕滅秦之后十分生氣,直接砍了入朝奏事的門下校郎劉祥泄憤,理由是:“你聽說劉裕進關,還敢穿的如此漂亮?” 當然,這只不過是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罷了! 劉裕興兵之后,赫連勃勃首先趁亂攻擊安定,后秦嶺北郡縣鎮戍都俱被胡夏占領;長安西邊的西秦乞伏熾磐則乘人之危進攻后秦大將姚艾;而賊心不死的北魏一邊收留從關中逃亡的后秦宗室,一邊趁機占了匈奴堡,借著姚氏后裔的名頭不斷吞食羌人的領地。 劉裕吃肉,他們則像食腐的鬣狗一般,將后秦的殘軀吃的渣都不剩。 公元417年劉裕滅后秦后控制區域 而對留守關中的晉軍來說,眼下當務之急則是胡夏的赫連勃勃,自劉裕進關起,他已經蓄勢待發一直在等待機會,劉裕剛動身東返,赫連勃勃就迫不可待的撕毀和劉裕簽訂的兄弟協議發兵南下。 三、幼子留守,諸將內亂 劉裕東歸自然不能將關中之地棄之不顧,除了強兵驍將之外,劉裕還將自己的幼子留下鎮守關中。 首先來看看關中留守諸將的陣容。 安西將軍、行都督雍、涼、秦三州之河東、平陽、河北三郡諸軍事、領護西戎校尉、雍、秦二州刺史劉義真。名頭挺多,實際沒啥用處,畢竟當時他才十二歲。 這也是困擾劉裕甚至劉宋王朝的后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繼承人年紀太小。讓幼子鎮守中軍對劉裕來說其實早有先例。義煕六年(公元410年),天師道盧循、徐道覆趁劉裕領兵在外率眾作亂,劉裕解決南燕之后立馬回師江南,讓年僅四歲的劉義隆鎮守京口防御盧循,而劉義隆就是后來的宋文帝。 宋文帝 劉義隆 雍州長史王修,王修是長安京畿南渡之人,劉裕對他很放心,臨走之前執手將劉義真托付于他,內外諸事,基本上擁有專斷之權。 征虜將軍、領安西司馬、馮翊太守王鎮惡。王鎮惡西征后秦立下汗馬功勞,自然加官進爵,他算是劉裕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劉裕興兵關中之前,劉穆之囑咐他要竭盡全力輔太尉用兵,王鎮惡拍著胸脯立下軍令狀,并告誡劉穆之:前線用兵靠我們這些將領就行了,但你劉穆之一定要在后方宣傳到位,到時候如果太尉得不到九錫的封賞,那就是你的責任了。 不過王鎮惡有個致命的缺陷,他是王猛王景略的孫子,以苻堅當年君臨天下的氣勢,王猛在北地諸族中的影響力十分巨大,連劉裕都難以匹敵。 王猛 龍驤將軍、中兵參軍、秦州刺史兼天水太守毛德祖,這是一員猛將。 龍驤將軍、領咸陽、始平太守沈田子。沈田子是吳興武康人,沈氏也算是吳興本地大族,可惜參與了孫恩之亂家破人亡。其父沈穆夫被捕身死,又被同宗的沈預舉報,祖父和叔叔伯伯俱被處死。沈穆夫五子沈淵子、沈云子、沈田子、沈林子、沈虔子等兄弟幾人躲到山里做了野人,后來被劉裕收留。劉裕之于沈田子兄弟,可謂有活命再造之恩。 雍州刺史治中從事史、西戎司馬、寧朔將軍傅弘之,又是一員猛將。 而在長安之外的潼關、青泥、蒲坂、洛陽一線,劉裕留下毛修之、劉遵考、王敬先等將帥,構筑了一道穩固的防線,而劉裕自己則帶著檀道濟、王仲德、朱超石,朱齡石等人回彭城穩定中樞。 也許是對王鎮惡的不放心,也許只是單純的想牽制關中諸將而讓劉義真穩坐主位,劉裕臨行前留給沈田子的兩句話壞了大事。
這就是明顯的給關中諸將劃分陣營了,王鎮惡是猛虎,而其他人是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懼王鎮惡!”劉裕的本意也許是讓沈田子安安心心去輔佐劉義真,不要分心其他事,但這話給人的遐想空間也太大了。
三國末,鐘會鄧艾伐蜀,平成都之后鐘會決定占據蜀中自立,于是陷害鄧艾,勾結姜維,結果衛瓘假意順從,卻趁其不備引大軍入城,最后鐘會、姜維皆死于亂軍,衛瓘平定了蜀中大亂。如果說前面一句沈田子拿來攀附還有所勉強,后面這一句簡直就是明示了。 鐘會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劉裕想分化關中諸將相互制衡的計策明顯失敗了。 四、橫門亂起,關中盡失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正月,赫連勃勃之子領赫連璝進攻關中,沈田子率兵抵抗,但因敵方兵力強盛而退守劉回堡,并派使者向王鎮惡求援。但王鎮惡卻認為胡夏軍力不足,命令沈田子出兵進擊,并私下對王修說:“劉公把十歲小兒托付給我們,我們應該同心協力。沈田子擁兵眾多,卻遲遲不進攻,敵人怎么會擊退!”使節回去,把這些話完完全全全部報告給沈田子。 戰爭 沈田子與王鎮惡素有積怨,他認為王鎮惡這是在背后構陷自己,于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更可況他自認為有太尉密詔在手,于是便與傅弘之暗中合謀誘殺王鎮惡。 義熙十四年正月十五元宵,沈田子以議事為由請王鎮惡到傅弘之的營中,等王鎮惡入席就坐,立即讓埋伏此間的沈敬仁刺殺了王鎮惡。 元宵節 當時亂軍突起,長安震驚。王修帶著劉義真領軍在長安橫門之上關注事情進展。 刺殺王鎮惡之后,沈田子仗著劉裕對他的信任,只身進城向劉義真稟告事情經過,稱王鎮惡謀反,要盡殺南方之人,然后送了劉義真南歸在關中擁兵自立。 事情發展至此其實影響尚且可控,畢竟晉軍主力俱在,領軍之將也就損失了王鎮惡一人。沈田子擅自行動固然罪不可恕,可他畢竟是劉裕心腹大將,處置起來自然棘手。 歷史沒有站在南朝這邊:王修震怒之下立即命人將沈田子抓捕,歷數他擅自殺戮的罪行,隨后將他斬首處死。 王修斬殺沈田子沒有被劉裕降罪,卻在劉義真心里留下了陰影。 而劉義真當時年紀甚小,經常隨意賞賜左右侍從沒有節制,長史王修便常常限制于他。于是,劉義真左右都怨恨王修。他們時常在劉義真面前陷害王修:“王鎮惡打算叛變,所以沈田子殺了他。王修殺死沈田子,這樣也是打算造反呀。” 時間一長劉義真便信以為真,派親信劉乞等人殺死了王修。 王修既死,人情離駭,莫相統壹。赫連勃勃親率大軍南下,晉軍困守不敵,關中之地盡失。 公元418年控制區域圖 潼關以西,關中王興之地百年之后得而復失。此后漢人政權再度踏入此地,已經是近三百年之后的隋唐之時。 長安得而復失 五、后語
當然,劉裕北伐光復關中的功勞不可磨滅。可惜劉宋王朝第二代就受困于繼承人的問題,少帝劉義符只知玩耍嬉戲,不問國事,繼位一年便被劉裕留下的四大顧命大臣廢殺,同時被殺的還有與謝晦、傅亮等人不和的劉義真。 待文帝蟄伏多年修養生息,結果碰上天降猛男拓跋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南北百年攻守之勢異也。
|
|
來自: 執誰之手km5tk1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