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情況 :患者 Hexiren,男性,86歲。因為“摔倒致傷右側髖部后疼痛、畸形1天”入院。患者不慎摔倒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站立,右側髖關節活動受限,到當地醫院行X線檢查提示:右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之后轉入我院治療。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年,未規律服藥治療,血壓控制不佳。有雙膝骨性關節炎病史10年,口服藥物控制病情。。 入院診斷:右側轉子間粉碎性骨折(JENSEN-EVANS III型;AO分型:31 A2.3型) 治療方案:手術牽引復位內固定,抗骨質疏松治療。 手術前X線片及CT檢查情況: 手術過程: 將患者置于手術手術牽引床上,牽引復位: (輕微的牽引復位后骨折無法復位,股骨頭頸骨塊明顯移位,無法通過牽引復位。) (股骨頸側位透視同樣骨折分離明顯。) (調整牽引和下肢角度,仍然不能將骨折復位。) 消毒,鋪無菌巾單,準備橇撥復位: (正位和側位觀察骨折復位在基本穩定的范圍內,接受這樣的復位。) (經皮克氏針臨時固定復位后的骨折。) (側位透視見股骨頭頸骨塊向后下沉,無法砥著股骨干前方皮質,即為負性對位。決定切開復位。) (小切口輔助復位,側位透視見股骨頭頸骨塊皮質明顯位于股骨干皮質前方,達到了正性復位的要求。) 確立進釘點: 植入導針時觸摸到大粗隆完全移位,導針可直接插入髓腔。為能把股骨頸部位的骨質磨銼到,將大粗隆用鼠齒鉗鉗夾,希望能夠部分復位大粗隆。 髓內釘植入: (插入主釘,調整主釘的深度:在正位上確定主釘植入的深度,達到最為滿意的角度) (將透視C-arm轉為側位,調整高度和角度,透視標準的股骨頸側位。) (正位透視見螺紋導針位置不佳,導針位于股骨頸中上部,需要調整。) 調整螺紋導針位置: (將主釘進一步插入,同時在植入導針的時候,將主釘的瞄準架固定。) (側位觀察螺紋導針位于股骨頸正中,前傾角良好。) (透視正位,螺紋導針位于股骨頸中部,位置良好。) (為防止植入螺旋刀片的時候股骨頭頸骨塊移位,經主釘前方植入一枚斯氏針維持骨折復位。) (轉為正位,再次觀察主釘的深度和導針位置,確定螺旋刀片的長度。植入螺旋刀片。) (側位見螺旋刀片位置良好。) (拔出克氏針后,將螺旋刀片加壓后透視情況。) (手術結束后行多個角度觀察,了解前方、內側和后側皮質的對位情況。) 手術后復查的X線拍片: 手術后思考: 1.這一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復位是比較費勁的。如果通過經皮橇撥復位后,就接受了股骨頭頸骨塊位于股骨干皮質的后側,前側的皮質支撐的就丟失,那就形成橫向不穩定。 2.手術中果斷的切開小切口復位,將下沉的股骨頭頸骨塊翹起復位,使用克氏針臨時復位,是手術中的關鍵步驟。由于前方皮質形成支撐,提供了前方的初始穩定性。 3.手術過程中,第一次透視時確定主釘進入深度合適,但打入導針后發現螺紋導針位置偏上,可能是主釘有退出的嫌疑,所以調整的過程中特別注意了維持主釘的位置。 4.因為擔心螺旋刀片植入的過程中骨折移位,采取了一個臨時的措施,使用3.5毫米的克氏針經主釘前方臨時固定,維持骨折復位,直到螺旋刀片植入。在螺旋刀片擰緊前,拔出克氏針,擰緊螺旋刀片。 刻骨甘露 申國慶醫生 出品 微信號: guke20080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