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塑造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內容。無論古今中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塑造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想要一個美好的社會想要一個美好的國家,那就必須塑造代表社會和國家未來的青少年美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謂美好,其實就是公平、正義、自由、友善等。 說這些有點大了,還回到教育,回到我們自己的教育,回到學校和家庭教育,回到價值觀的塑造。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有個過程,貫穿整個青少年時期。當然有個關鍵期,即兒童時期。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所以說價值觀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是怎樣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呢?當然主要是通過教育,尤其是正規的學校教育,幼兒園、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我們非常重視正規教育,目的就是想通過教育得到一個具有正確價值觀的人。但我們卻忽略了自身言行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塑造,即我們一些無意識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形成孩子的價值觀。 在筆者看來,孩子價值觀的形成主要來自于父母和跟他關系最近的人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和處理對孩子價值觀塑造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我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并沒有考慮到自身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之所以說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或者說大人的影子,就是因為大人無聲無息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比正規的學校課堂教育更重要。 這里說一個例子,很小的一件事。筆者一個朋友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因為朋友認識這個醫生,關系比較好。孩子是請假去看病的,看完之后還要馬上去學校上課。為了不耽誤孩子的時間,他沒有排隊,直接帶著孩子就看病了。這時,在外面排隊看病的有十幾號人呢。 從孩子上學的角度,為了節約時間,朋友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培養孩子遵守規則堅持公平的價值觀來說,朋友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他無意識的行為正好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反面的榜樣,即有關系就是好,靠關系就是可以賺到便宜。事實勝于雄辯,課堂上老師教再多的遵守規則做人要有規矩的道理都是沒有用的。這一次簡單的經歷,就可能教會孩子憑借關系不守規矩賺到好處的為人處世原則。 誰說這不是價值觀塑造?就這一個簡單的小事,或許就形成了孩子做事靠關系的價值觀。別人都在排隊,因為你有關系,認識醫生,就可以不排隊就可以打破這個規則,這種教育是無聲無息的,也是潛移默化的,對孩子影響也是巨大的。朋友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只是想節約孩子缺課的時間,但卻在無意中教會孩子靠關系投機取巧的做人方式。 這樣的事例這樣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發生,我們就是在無意識中形成和塑造著孩子的價值觀。價值觀是可以傳遞的,或者說遷移的。我們就是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和微不足道的言行把我們的價值觀遷移到孩子的頭腦中,并且不斷強化最后固化下來。所以,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塑造一半以上是父母家人的影響,是跟孩子關系最近的成人伙伴的影響。這個影響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是不知不覺的,是悄無聲息的,是看不見的。 如果我們成人做事總是想著投機取巧一夜暴富不勞而獲,你想讓孩子遵守規則勤奮踏實吃苦耐勞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成人張口閉口都是這個社會如何糟糕總是一股怨氣,你想讓孩子有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成人天天嘴里都是房子車子票子帽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拜金不物質不媚官的人是不可能的。 我們成人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不經意中形成和塑造著孩子的價值觀。我們想要一個擁有美好價值觀的孩子,那么我們成人首先要成為一個具有美好價值觀的人,因為價值觀是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一言一行傳遞給孩子的。懂得這一點,孩子價值觀的扭曲或錯位應該從我們成人身上找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