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要走昨天08:10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2000多年前的這句話,不知道引發了多少悲劇,重男輕女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雖然進入現代之后,這種思想開始改觀,但傳宗接代的思想依舊影響著很多人,而臧健和就是傳宗接代思想當中的犧牲品。

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日照市五蓮縣許孟鎮仁里村,家里十分窮困,父親早亡,母親一個人將三個孩子拉扯長大,母親的堅韌不拔深深影響到了臧健和,15歲時,臧健和就外出打工了。
她在醫院里面找到了一份護士工作,在醫院當中,臧健和也遇到了她的初戀,一個同鄉醫生跟臧健和陷入了熱戀,兩人很快就結婚了,婚后兩人十分恩愛,醫院都稱呼他們為“神仙眷侶”。

但這份平靜卻在幾年后生下了第一個女兒時打破了,丈夫赫爾婆婆雖然什么都沒有說,但臧健和知道,他們對于這個女兒并不是特別喜歡,他們一直盼著一個兒子,臧健和也非常努力,第二年又懷上了,然而第二個依舊還是女兒。
就在生下孩子沒幾個月,丈夫聲稱自己要到泰國出差一段時間,臧健和沒有多想,然而這一走就是好幾年,丈夫前幾年還給她寄過信,1977年,她就帶著兩個不到10歲的女兒到泰國投奔分離3年的丈夫。

誰知跟著抵地址找過去后,重男輕女的婆婆已經給丈夫另外娶妻生子,臧健和無法接受這種打擊,就算是不為她自己,為了孩子也要離開,她輾轉到了中國香港,租了一個不到4平米的沒有窗戶的小屋當中。
為了養家糊口,臧健和一天打三份工,睡兩三個小時,后來由于太過于疲憊,干活的時候撞傷了腰,在檢查腰的時候又被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雖然福利部門可以資助她一筆“公援金”,但她卻拒絕了,因為她母親從小就教育她: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白領錢會失去斗志,孩子也會受影響。

臧健和就自己推著一輛小車,到灣仔碼頭買起了北方水餃,剛開始的日子,很艱難,兩個女兒也幫著干活,10歲的女兒和面,小女兒就洗碗,冬天一到,兩個孩子的胳膊都凍紅了,但孩子們從不抱怨。
而且她買餃子時都會詢問顧客的意見,她在自己配方上,不斷改進,這也為慢慢打開了銷路,1982年,一個日本商人找到臧健和想要談合作,他可以提供技術,但商標必須用他們的。

臧健和一聽感覺不對勁,雖然她不知道“商標保護”但是她也不會將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她就拒絕了,第二天日本人又找來,說可以讓她用自己的商標,在多次洽談下,日本人頻頻讓步,她的餃子也借用日本市場開始推廣。

她的水餃開始橫掃市場,有人看了有些眼紅,就說她是運氣好,攤上一個大老板,可臧健和不這樣看,她回應:日本跟她合作并不是她的運氣好,而是我的餃子好,自從餃子大銷以來,占領了香港10%的新鮮水餃市場,30%強冷凍水餃市場,年收入60億,一躍成了業界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