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顆水餃,都是媽媽的用心。” 這是一句能勾起無數中國人回憶的廣告詞, 更是“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建和一生的縮影。 一個被丈夫拋棄、流落異地的青島姑娘, 為了撫養兩個女兒, 從擺攤賣水餃做起, 到最后占據超市冷柜的大半江山, 成為家喻戶曉的“水餃皇后”。 她這一生是曲折的,也是傳奇的。 即使前半生跌入低谷, 即使生活百般刁難, 臧建和都沒有自暴自棄, 而是靠著雙手的努力, 在逆境中拼搏出一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她如同那朵高墻內的鏗鏘玫瑰, 無懼風雨,激情綻放而不凋零, 最終憑實力逆風翻盤。 從芳華到華發, 臧建和用行動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向世人證明了: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在困境中磨礪 說起來,臧建和的童年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 1945年,她出生于山東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母親在家務農、照顧孩子。 也許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臧建和從小就特別懂事。5歲就開始跟著大人下地干活,7歲剝玉米,10歲的時候能做一桌好菜。 即便如此,單靠父親一個人養活一家四口,日子過得還是很艱辛。 14歲那年,臧建和心疼母親日夜勞累,決定輟學,去了一家醫院當護工以補貼家用。 幸運的是,在后來的工作中,她遇到了一位來自泰國的華僑醫生,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還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 這樣簡單的幸福,讓臧建和對未來懷揣著更多美好憧憬。 可上天似乎對她格外苛刻,跟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1974年春天,丈夫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回泰國料理后事。這一去,就是3年杳無音信。 思來想去,臧建和愈加擔心丈夫發生意外,于是辭掉工作,花光了全身家當買了票,和女兒踏上了尋親的路。 她跋山涉水到達泰國,卻被告知: 由于她沒能為夫家生出一個兒子,丈夫已經另組了家庭。 當時的泰國支持一夫多妻,所以丈夫和婆婆并沒有絲毫愧疚,甚至趾高氣揚地告訴她: “回中國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你愿意留下來,倒是能保證你們吃喝不愁。” 這話就像針扎一樣,一遍又一遍刺痛著臧建和的心。她萬萬沒想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幸福婚姻背后竟是這般不堪。 在這種一夫多妻和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她擔心兩個女兒會受委屈,選擇了離婚并獨自撫養兩個女兒。 內心無比堅定,可眼前的路卻模糊不清,臧建和不知道今后該作何打算。 回國途中,在香港轉機時,她們全身上下的錢都不夠買票,無奈之下,臧建和只能帶著孩子在香港落腳。 為了維持生計,她一個人打三份工:早上做護工,下午在餐廳洗碗,晚上還要去給人家洗車……每天工作至少20個小時,累了就靠在路邊休息一會兒。 那段時間,她嘗遍了人間苦楚,但命運絲毫沒有手下留情。 有一次,臧建和在打掃的時候意外摔傷,腰骨嚴重裂傷,住院后又查出糖尿病。 老板不僅拒絕賠償,甚至還扣薪辭退了她,這讓本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即便生活再艱難,臧建和也絕不輕賤自己,毅然決然拒絕了政府的“公援金”。在她看來,吃救濟會失去斗志,孩子也很難挺直腰桿做人。 培根說,一切幸福都并非沒有煩惱,而一切逆境也絕非沒有希望。 就在她最絕望的時候,上天終于為她投來一縷光亮,讓她開始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當時,一個同事前來探病,臧建和為了表達感謝,特意下廚做了自己最拿手的餃子。 個大皮薄,內含湯汁,同事對水餃贊不絕口,并調侃她有這個手藝還干什么累活啊,賣水餃多好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在黑暗中艱難前行的臧建和突然看到了希望,未來的路出現了新的方向。 在絕處里逢生 電影《翻滾吧!阿信》中有這么一句臺詞:“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用盡全力。” 越是身處絕境的人,越不輕易放過任何機會。 臧建和亦是如此。她把賣水餃當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中年多病纏身,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她用破舊的木頭自制了一輛手推車,在灣仔碼頭開啟了自己的小生意。 為了在熱鬧的碼頭上占據一席之地,她一心撲在水餃上,給自己定下三個原則: 高品質:雖是小本生意,但臧建和絲毫不馬虎,用的都是最新鮮的食材; 講衛生:每天堅持消毒餐具,碼頭上幾乎沒有比她更愛干凈的攤主了; 聽意見:注意到港人吃不慣北方餃子“像棉被一樣厚的餃子皮”,跑遍跑遍大大小小的餃子店,對餃子進行了數次改良,終于做出了超薄又筋道的超人氣水餃。 總算,苦心人,終不負。 因為臧建和的水餃干凈衛生,且用料實在,味道難得的鮮香爽滑,僅僅數月便達到口碑相傳的效果。攤位的人絡繹不絕,甚至創下了六小時賣1000份的最高紀錄。 對此,她直言道: “我做的水餃賣給顧客,就要像對我自己的朋友、親戚那樣,讓他們吃的衛生、開心,他們才會再回來。” 還有一些媒體人,在品嘗水餃的過程中被臧建和的經歷所感動,把她的事跡寫進了報紙。 一時間,“水餃皇后”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不少人專門從外地趕來,就是為了吃上一碗臧建和用心調制的水餃。 自此之后,臧建和結束了3年的攤販生活,開了自己人生第一家店——“灣仔碼頭”,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1982年,日資大丸百貨公司老板得知,自己一向挑食的女兒居然對臧建和的水餃鐘愛有加,一口氣吃了20多個水餃,因此提出合作邀約。 “灣仔碼頭”正式進軍商場,自此發跡。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 人生海海,十有九難。抓住機會,奮力拼搏,是臧建和對命運不公最有力的還擊。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堅持死磕到底,全世界都終將為你讓路,創造出你意想不到的奇跡。 在前進時堅守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 一向溫柔待人的臧健和,在原則面前始終保持強硬的態度,自始至終帶著一身傲骨,不向權勢認輸。 在“灣仔碼頭”進軍商場前,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起初,百貨公司的老板承諾可以提供各種前進設備,但要求水餃必須用他們的商標。 臧建和當場拒絕對方,直言:“不行!我在灣仔碼頭起家,我的水餃只能叫灣仔碼頭!” 幾經協商無果,對方見臧建和態度堅硬,只好妥協做出讓步,并簽訂了長達20年的合同。 很快,“灣仔碼頭”的名聲大振,幾乎全香港的餐桌上都出現過臧建和的水餃。 為了提升水餃的生產量,1985年,臧建和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水餃工廠。 和過去相比,“灣仔碼頭”人氣高漲,設備也先進了不少,但不變的是臧建和做水餃的初心。 她對水餃的質量管控極為嚴苛,甚至有員工私下埋怨她過于較真。 有一次,臧建和發現有廚師因為面粉不夠直接摻水,大發雷霆,怒斥道:“顧客永遠都不能得罪。你是我灣仔碼頭第一個講隨便做的人,也是最后一個講隨便做的人!” 說完,當著全工廠的人處罰當事人,并要求把所有不合格的餃子毀掉。 從那以后,大家都嚴苛遵守工廠的規矩,再也不敢敷衍了事。 對臧建和而言,做人做事最要緊的,就是不能沒有原則。 她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感,身處困境時,不卑不亢仍堅守底線;位居高處時,不得意忘形放縱自己。 也是這種信念感,讓“灣仔碼頭”一路前行,在一眾競品中大放異彩。 1997年,灣仔碼頭與美國著名食品公司達成合作,創建了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 1998年,臧建和帶著她的水餃進入內陸市場,成為內陸速凍食品界的領頭羊。 1999年,品牌銷售額達5億元,銷售點遍布全國,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冷凍食品品牌之一。 次年,臧建和獲得第四屆“世界杰出女企業家”大獎。在 40位獲獎者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中文發言的女企業家。 2006年,更是直接斬獲“世界杰出華人獎”。 而在這期間,臧建和始終堅守自己的擔當,即使投資也堅持一定要到家鄉投資,要為家鄉做事。 她就是這么一個人,為人不忘初心,做事有責任有擔當,永遠在追求更好的發展,這種精神也正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在奮進拼搏的創業者。 同她說的那樣:“我并不認為我成功了,因為我的前面還有人,一個企業家永遠不可以封頂。” 2018年,臧健和常年勞累,落下不少病痛。最后一次露面,她坐著輪椅出席了香港中文大學敬文書院舉行的“臧建和堂”命名儀式。 2019年,73歲臧健和與世長辭,“水餃皇后”告別了人生的舞臺。 一個拿著悲劇劇本出生的農村女孩,憑一己之力完成華麗轉身,活成了一個颯爽的大女主。 童年的不幸,慘遭背叛的婚姻,流落異地的狼狽、一波三折的創業道路……回顧這一生,她飽經磨難,卻始終未被現實所打倒。 縱使漂泊無依,前路渺茫,她也從未放棄任何希望;哪怕墜落深淵,苦不堪言,她都力求掙扎奮起,搏一個翻盤的機會。 巴爾扎克曾說: “苦難對于天才是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筆財富,對弱者是個萬丈深淵。” 人生風風雨雨幾十年,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更無從得知未來會發生什么,但我們可以做到: 在困境中磨礪意志,不妥協; 在絕處中觸底反擊,不放棄; 在挑戰中堅守底線,不盲目。 正所謂:越是艱難處,越是蛻變時。 苦難,或許會把人逼到絕境,但奮力向上,堅持下去,你終將獲得新生,贏得輝煌。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韓丹,原廣播節目主持人,視頻號:韓丹下午茶。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