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之后,張學良直接被囚禁,楊虎城不久也被抓捕。那么他們手中的東北軍、西北軍最后的結局如何。蔣介石用什么方法,處置這兩支部隊的呢! 首先我們先說東北軍, 西安事變的時候,東北軍大約還有25萬人,這個數目是相當驚人的,從編制上來看,有5個軍,22個師。更為特殊的除了51軍、53軍、57軍、67軍之外,還有一個騎兵軍,路上作戰能力極強。另外還有一個105師,它很特殊,雖然是師的編制,可是手下有3個旅,13個團,從實力上講,不亞于一個軍。 西安事變之后,51軍,被調往安徽蚌埠,后來又調到了江蘇地區。57軍、騎兵軍留守陜西高陵、咸陽地區。67軍被調往安徽阜陽,105師調往河南河陽。楊虎城的西北軍,被調往陜西三原。 安置好這個之后,蔣介石派遣劉峙,對東北軍進行改變,讓東北軍元老王樹常協助,可是王樹常十分抵制這種行為,最終蔣介石只能把這個計劃擱置起來。 到了1937年,蔣介石還是不放心,直接派遣陳誠,對東北軍進行改變。當時東北軍喝多的將領,已經發誓效忠與他,因此蔣介石認為改編計劃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1937年4月27日,蔣介石批準的陳誠的改變計劃,大體的意思為: 一,糾正東北軍的封建觀念,讓他們逐步成長為國家的軍隊。 二,首先以軍為最高單位,進行編制。 三,讓東北軍閑置人員,有所依據,安定軍心。 四,灌輸民族思想,讓他們服眾中央指示,擁護中央領袖。 計劃下來,可是陳誠在執行的過程,還是出現了一場意外——110師嘩變。 110師很有歷史,1935年9月,在圍剿紅軍的時候,師長就已經戰死,1000多名士兵被擊斃,3000多名被俘虜,這次戰役之后,110師的番號也不取消。 西安事變之后,一些熱血的青年,私自成立一個抗日先鋒隊,想回到東北,繼續參加抗日戰斗。由于抗日先鋒隊,這個名字太過于敏感,于是就沿用110師的番號。 陳誠整編軍隊,最大的好處,那就是軍人可以有軍餉,武器裝備后勤都有保障。可是110師,是一個黑戶,在軍政部根本沒有備案,自然就領不到軍餉。在請示之后,得到不能整編的結果之后,直接發生了嘩變。 為了防止,110師的嘩變,引起多米諾效應,蔣介石下令,讓110師先留在防區之內,不要亂動。同時又暗中統治胡宗南,做好武力解決的準備。而110師也不甘示弱,直接開始修建工事,準備武力抵抗。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于學忠出面,作為東北軍老將領,他和110師的領導直接對話,這才平復這場嘩變,最后110師,被整編到51軍。 整編進行得很順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半年來陜事已告段落。一直到這個時候,蔣介石才認為西安事變,徹底的結束。 楊虎城的西北軍,就相當的簡單了。 楊虎城的手下,只有6萬人,分為三個師團,17師、42師、58師。西安事變之前,42師師長馮欽哉,就已經投向蔣介石,直接放棄潼關,中央軍才可以直奔西安 另外的兩個師,駐扎在山西三原地區,楊虎城到歐洲考察期間,全部有17師師長孫蔚如負責。七七事變,17師被改編為第十七路軍第38軍。1938年,日軍占領西北之后,38軍在中條山一帶不妨,一直堅持抗日。 東北軍、西北軍、跟隨張學良、楊虎城也好,還是最后跟隨蔣介石也好,這都是他們不能決定的。可是抗日戰場上,為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做出的犧牲,值得后世子孫敬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