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是我國古代養生術的一種,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的記載。但千百年來,這種方法只是被人們當做習拳過程中的基本功。根據站樁中剛柔、虛實、動靜、松緊錯綜為用的原理和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功用,結合自己幾十年的練功體驗,創造了一種動靜相兼,內外溫養,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樁功。通過北京醫學院、北京鐵路醫院、河北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及本人多年與人治病的實踐證明,這種功法適用于腸胃病、肝臟病、心臟病、肺病、神經病、關節炎、高血壓、半身不遂和婦科、眼科等多種疾病的治療。而站樁功之所以能夠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煉形?。患饶芙娔X力,又能增長體力?,F代醫學認為這種功法不僅可以使血液循環暢通,新陳代謝旺盛,加強各臟器、器官以至細胞的功能,同時使肌肉得到惰力性的體育鍛煉,產生一種內向,從而給大腦以良性刺激。再則未入靜前,體會輕松舒適之感,對大腦也是良性刺激;入靜后,進而產生抑制性保護作用。我國醫學認為這種功法既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水火既濟,又能助長精神,鍛煉形骸,增加力氣。 但站樁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練功方法,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練功時嘴微張,自然呼吸,不守竅,不講周天循環,因此,絕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二、實踐證明,初學練功的患者,只要堅持鍛煉,雖然沒有達到入靜要求,也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三、不拘時間、地點、條件;不論行、站、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功。因此這種簡單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與掌握。 四、根據不同的體質、病情、年齡、性格、稟賦、生活習慣等,給予調配不同的姿勢和意念活動,因此這種辯證論治—因人制宜、因病設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療效,又易于提高療效。 五、由于這是一種形、意、氣、力互相關連、互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活動。所以它又是一種動靜相兼、內外溫養的練功方法。既可休養心神,又能鍛煉形?。ㄌ貏e是站式),因此不僅適用于醫療方面,更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鍛煉可以使原來體質較弱的人逐漸強壯,使強者更強,防止衰老,卻病延年,從而輕松愉快地擔負起社會主義建設中復雜而艱巨的重大任務。 操作方法 站樁功是形、意、氣、力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活動。形(姿勢)和意(意念活動)又是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廢。“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隨意轉?!敝灰毠r形和意得到了靈活適宜的配合,則力不練自生,氣不運自行。可見站樁功的治療作用,絕不單純在于姿勢的繁簡和先后,更不在于所擺的姿勢是否美觀,也不是某個意念活動機械地套在某個姿勢上就能治某種病,而是要通過教功者較全面地了解了患者的情況后,把適應其本身姿勢的動靜、虛實、松緊和意念活動方法安排得當,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感到全身舒適得力,輕松愉快,藉以達到卻病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功者本身必須親自練功,切實體驗,熟練地掌握調配方法。只有這樣,治病時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若不從這方面深鉆精研,單純計較某個姿勢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硬,只注意某個意念活動而忽略姿勢的適當配合,就必然會氣力不足,收效不大。 六、意念活動: 意念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凝神定志,誘導入靜。所以意念活動的過程,也就是克制雜念,萬念歸一的入靜過程。意念活動的原則,設想的事物或情景,應是輕松舒適,心曠神怡悠然自得的,避免緊張的或不愉快的,一般應用有以下幾種: 1、放松活動;一是以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的方法體會整體放松,一是從頭部向下體會放松,繼而頸項、兩肩、兩臂、兩腕、兩手、胸背、腰腹、胯、腿、腳一直到腳趾。如是上下循環不已的反復進行。但是這些整體的上下全體放松,初學者還不易做到,必須先從逐段放松開始,熟練后,再按上述方法,進行整體放松活動。 逐段放松法:先后部,再前部,即先從頭頂開始,從后頭、頸項、雙肩、雙臂、雙手(開始時如果不能左右同時放松,就先松一邊,后松一邊,熟練后再同時放松)、背、腰、臀、胯、大腿后面、腳跟、腳掌、腳趾,反復進行三、五次,再從頭頂、眼皮、顏面、口、頸,再從天突左右向兩肩的前面、兩臂的前面、兩腕、兩手、胸、腹、大腿的前面、腳面、腳趾,反復進行三五次。熟練后,再上下左右一起進行。 這種放松活動,可做為站樁功的基本意念活動。初學練功者,無論采取何種姿勢,都必須先學會放松,然后再作其他意念活動。 2、遠聽活動:一般先從近處聽起,越聽越遠,直到細聽極遠方微弱的聲音。聽遠時切忌急躁,也不應死聽某一個聲音,而應漫無邊際由近及遠的細聽微弱的聲音。 3、逆水浴活動:設想自己笑臥于適應本身舒適溫度、上下流通的浴池中,水自頭部緩緩下流,永不間斷。 4、淋浴活動:設想自己在浴室中進行適宜本身舒適溫度的淋浴,水不間斷從頭部緩緩流到腳下,然后用耳注意聽沖到腳下的水流聲音。 5、半身浴活動:設想自己的下半身泡在適宜本身舒適溫度的水中,體會其感覺。 6、直立水中活動:設想自己直立在適宜本身舒適溫度、將要沒胸的水中,水從四面八方緩緩向身體沖撞,任其自由搖擺。 7、生根活動:設想自己如千年松柏之挺立,兩足穩如生根,不為颶風吹動。 8、趟泥活動:設想自己在深沒腳腕、適宜本身舒適溫度的泥水中行走,雖有阻力,仍可緩緩前進。 9、踩棉活動:設想自已腳踩在松軟舒適的大棉花包上,并不時的使用身體左右微擺。 10、依靠活動:設想自己背、臀、小腿部位,都依靠在柔軟舒適的東西上休息,全身輕松,沒有任何負擔。 11、懸發活動:設想自己有幾根頭發系懸于矮樹枝上,既要保持頭發的直立狀態,又要使其不斷,如是,則全神貫注于頭頂之上。 12、搭扶活動:設想自己的兩臂搭扶在欄桿上,或雙手扶于飄浮在水中的氣球上,使全身始終處于輕松舒適的狀態。 13、反觀內視活動:練功時,如萬念紛至,不易排除,則可反觀內視,體察身體各個部位是否輕松舒適,如發現某部不松不適,即有意識地將其放松。如是,精神意念完全寄于體內,反復體會身輕松舒適的感覺,萬念不排自除。 14、聽之任之活動:練功時,如雜念很多,不易克制,則聽之任之,順其自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認為我身如海,雜念似波,風浪雖大,無損于我,風平浪靜,水自無波。如是,雜念則不期克而克,不期制而制。 15、吸收活動:練功時,如雜念難于克制,即可盡量吸收,認為我心如烘爐,雜念似枯葉,四面八方,來者即熔。如是,能使心胸開闊,膽氣壯大,正氣一勝,邪念自負。 16、集散活動:當練功有了一定基礎,完全體會到全身輕松舒適的感覺后,即可在練功過程中,不時地將這種感覺,由全身集中于身體某部,然后再放散于全身,如是,將這種集中與放散反復進行,不但可以收到整體鍛煉的效果,而且對局部病變很有好處。 17、靜觀活動:設想自己站、坐或臥在優美舒適的地方,若即或離地靜觀滄海、明月或優美的景物。心曠神怡,逐漸達到迷離忘我的境地。 18、天人合一活動:設想自己站、坐、臥在優美舒適的地方,體會我身為大氣所包裹,逐漸感到我身與大氣融合為一體,極為舒適,悠然自得,逐漸達到忘我的境地。 三、舉例 為了舉例說明姿勢與意念活動的具體配合,這里只原則地介紹幾種疾病的部分治療方法。一般高血壓和神經衰弱、關節炎患者,只要有負擔自己身體的能力,沒有特殊情況,開始都適于站式功。譬如,高血壓患者,可做站式中休息式的第四式,并配合淋浴的意念活動;神經衰弱的患者,可做站式中的休息式第一式或提抱式,并配合踩棉式的意念活動;關節炎患者,可做站式中的提抱式或分水式,并配合懸發等意念活動。這里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教功者必須認真體察患者的一切,熟練掌握姿勢與意念活動的配合原則,辯證論治,因人而異,萬不可生搬硬套或執著于一法一式。 注意事項 一、練功前,應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帶松開。練功開始,可將頭微向后仰。兩臂上舉,兩腳跟隨著身體的左右微擺或微轉輪換著地或離地,使身軀呈挺拔狀(與伸懶腰頗類似),然后使身體逐漸復原,沉靜片刻,即按著準備鍛煉的姿勢,全身放松,正式練功。練功結束時,可雙手扶膝順向或逆向轉動數次,然后兩臂做數次斜前后的擺動,或按照醫生所教的簡單按摩方法按摩。 二、飯前、飯后一小時不宜練功。 三、練功時應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過猶不及。 四、練功時間的安排因人而異,一般身體較好的,可以十分鐘開始,身體較差的,可從五分鐘開始,然后逐漸延長。時間的延長,可以是漸進的(如從五分鐘延長到六~七分鐘),也可以是跳躍的(如從十分鐘延長到二十分鐘)。練功次數每天可進行二~三次,多不過五次。練功時間長短及次數多少,以有余力、有余興、舒適得力不超過身體的負擔(不疲勞)為原則。如是,才能達到周身舒適,氣血流通,心神得養,筋骨健壯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