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心臟出現問題,補足心陽、腎陽是關鍵~ 王主任的母親也是一名醫生,年輕時由于工作忙碌,在36歲時就診斷出了病竇綜合征,為了照顧子女和病患,她采用了中醫治療方法調理心臟,有效地緩解了病情,直到73歲時才進行起搏器治療。 王師菡 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科 主持人:冀玉華 中醫認為胸居陽位,陽能生氣、生血、生陰,是一身根本,而且陽有溫煦和推動的作用。一旦心陽不足,推動血液運行的能力下降,就會出現脈遲、心率減慢、胸悶、胸憋、心慌等癥狀。 腎是先天之本,先天之精充足,身體就會健康。因此在溫通心陽的同時,也要注重溫通腎陽,只有腎精充足、腎陽氣足,才能溫煦于心陽,改善脈波動無力、脈遲、脈緩的癥狀。 溫陽穩心湯 桂枝入心經,溫通心陽;仙茅和仙靈脾溫腎壯陽;黃柏清熱潤燥;知母滋陰清熱;三七活血化瘀。整個配伍以溫通心陽、溫腎陽、助血行為主。 由于秋冬季節心腦血管疾病頻發,因此在秋末冬初,或特別疲倦時可以適當服用溫陽穩心湯。 失眠與心、腎有關 老年人的失眠,首先與年齡增大之后,肌體發生退行性變化、腎精減少有關,同時也是心腎交通失衡,水火不能上濟導致的。 中醫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心主火、屬陽,腎主水、屬陰,只有心腎平衡、心腎相交,才能有好的睡眠。
藥枕中,黃連清熱瀉火;肉桂補火助陽;酸棗仁、柏子仁、合歡花、夜交藤入心經、助安眠;遠志安神益智。 此方中的藥物,除了可以做藥枕,還可以做日常代茶飲,對治療失眠也有幫助。 代茶飲主要由肉桂、酸棗仁、柏子仁、合歡花組成,可以放在養生壺中反復煮,一次用量可喝一天。
|
|
來自: ASDGHJHKL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