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治濕氣脫發的方子!七味藥,針對頭油多、頭發少! 今天這篇文章,我帶你一起走進真實的醫案,看看中醫是怎么用化解痰濕之法,解決脂溢性脫發的。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患者,年41歲,女性。什么問題呢?就是頭皮發癢,頭發油膩比較大。尤其是前額處冒油,特別明顯。頭油多的事兒,其實早就有了。只不過最近,她開始脫發,頭發呈現圓形的脫落。大概2個月的時間,頭發脫落殆盡,而且要命的是,她的眉毛也開始脫落。 她曾經在西醫院診斷過,診斷為脂溢性脫發,用了一些西藥,無效。 刻診,見舌苔白膩,脈象弦滑,整個人腦袋暈沉沉的,總感覺不清醒,而且有欲嘔之感,二便尚可,但是身體四肢沉重。 了解到這些后,醫師開了一個配伍: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川芎10克,路路通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這個患者也是久病成醫,當時她就表示,這里面沒有一味能養頭發的中藥,如首烏、側柏葉等等,能行嗎? 醫師說,你的問題,不在于養,而在于清化。 患者嘗試用了7劑,頭皮油膩逐漸減輕,瘙癢感減輕。繼續用了30劑,頭皮油膩消失了,并且在頭發脫落處,有細小毛發長出來。同時,舌苔白膩的現象也消失了。 這個時候,醫師改方子了,用了一些補肝腎的藥。具體配伍就是: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制首烏30克,路路通10克,桑椹子、木瓜各10克,川芎、陳皮、羌活各5克,最終,調治兩個月,患者長出新頭發。 醫案一點都不復雜,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 生活當中,總會有人問我,文老師,我的頭發直冒油,是不是濕氣大啊? 我覺得,這話說對了一半。一個人,如果頭發一點油都沒有,那就不正常了。但是在油脂分泌過多、頭皮瘙癢的同時,頭發脫落嚴重、頭屑明顯,那就考慮病態。像上面這個女子,她舌苔白膩、脈象弦滑,結合她的脫發情況,基本可以診斷為痰濕上泛于發根,發根失養。咱們用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痰濕從腦袋上要“冒出來”了。發根為痰濕所困,頭發當然脫落了。 這個時候,就得以化散痰濕為基礎。 故事里頭最初的配伍,你仔細看就知道了,其實是古方二陳湯的配伍。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頭的著名配伍,原方是半夏、陳皮各15克,茯苓9克,甘草4.5克。其中,半夏燥濕化痰,陳皮行氣化痰,茯苓利濕化痰。在此基礎上,用白術苦溫健脾燥濕,川芎行氣祛風活血,路路通活血利水,增進養血除濕之效。這就是基本意圖。 我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把這一番道理和配伍,好好研究和學習一下。 因為據我的觀察,現在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頭發油膩,發量稀少。他們雖然可能達不到大量脫發的程度,但是他往往有痰濕阻滯、發根失養的問題。這個時候,就得用化濕的辦法來養發。文中的配伍,肯定是合理的。但是我希望讀者朋友能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這里畢竟常要進行加減變化。就日常調養而言,我建議你用點陳皮、茯苓、白術,三味藥各6克,泡水代茶飲,或用水煎煮一下來服用。適合這樣做的人,往往有舌苔白膩、體胖、四肢困重乏力、頭腦不清醒、噯氣吞酸、胃脹惡心等感覺。你可以對照一下你自己。 好了。關于這方面的事兒,我就給你講這么多吧。希望我的這個小文章,能給你帶來點幫助。 全文完。 |
|
來自: liuqingxu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