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模擬的忠臣藏 所謂“忠臣藏”,是日本人形凈琉璃(傀儡戲)中一個劇目的劇本,類似于今天電影或京劇中“忠臣俠士傳”的劇本。“忠臣藏”原名“假名手本忠臣藏”,取材于日本人最喜愛的復仇題材“元祿事件”,所以也稱“元祿忠臣藏”。 “元祿忠臣藏”這個題材可謂經久不衰,甚至在日本侵華的關鍵期1941年,日本仍抽出人力、物力拍攝了一部電影《元祿忠臣藏》,上映后轟動一時。戰后關于“元祿事件”的電影更是舉不勝數,足見此事件在日本人心中的影響,而此事件充分體現了日本人對“武士道”和“忠”的理解。 凈琉璃 一、元祿事件背景 江戶時期,有一種“敕使下向”儀式,就是天皇向江戶派遣使者傳達天皇的慰問和答謝。使者作為欽差會受到江戶幕府的隆重禮遇,幕府為了接待欽差會從手下中選取幾名藩主充當欽差的接待員(御馳走役)。 京都禮節 元祿十四年(1701),江戶幕府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統治時期,天皇也派遣了欽差。為了迎接欽差,綱吉選取了赤穗藩主淺野長矩和吉田藩主伊達村豐為“御馳走役”。二人是地方諸侯,不懂朝廷繁瑣的接待禮節,幕府便命二人去請教十分理解京都禮儀的高家旗本吉良義央。 伊達接受家老的建議,給吉良送了“學費”(賄賂厚禮),吉良便教給他正確的禮節。而淺野的家老大石內藏助雖然深諳人情事故,但卻因事返鄉,不在淺野身邊,淺野又是個死腦筋,認為吉良是為幕府辦事,不應有所奢求,所以拒不送禮,這引起了吉良的嫉恨。想也不用想,淺野學的都是錯誤的禮節。 影視劇中的吉良 等到接待欽差那天,天下諸侯匯聚一堂,淺野用了錯誤的禮節,丑態百出,被同僚們群嘲。在天下諸侯和天皇欽差面前丟了臉,這種極度侮辱武士自尊心的事,但凡有血性的大和男兒都忍不了。淺野越想越氣,在典禮結束的那天,在宮殿廊檐下迎面撞見了吉良,便拔刀砍向吉良。淺野被其他藩主攔著,吉良僅僅被砍傷了額頭。 但這事讓將軍綱吉怒不可遏,畢竟天皇的欽差還沒走就拔刀傷人,儼然不把將軍放在眼里。綱吉直接命令淺野立即切腹,其領地赤穗藩被沒收,赤穗藩武士全部成為浪人;而吉良作為受害者,沒有處罰。 淺野切腹 二、識別伙伴 淺野藩廢藩的命令抵達赤穗,淺野家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主持了淺野藩臣會議,同意接受幕府的處分,不作武力抵抗,同時向幕府請愿,希望可以讓淺野長矩之弟淺野大學以后恢復赤穗藩。但是一年后,淺野大學受到幕府處分,赤穗藩復藩無望,大石遂再召集舊藩臣300余人開始商量今后的去路。 會上,有人主張切腹以效忠主君,這是為了“義理”;也有人認為切腹是向幕府表達抗議。但是大石認為切腹不足以完成洗刷主君污名之恥,要切腹也應該完成主君遺志。按照當時的制度,策劃復仇的人必須先向幕府呈報計劃,確定日期,如果逾期不成,則必須放棄復仇。但是吉良是幕府官吏,一群浪人向幕府申請復仇,幕府必然不會允許,所以法律規定內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德川綱吉 會議臨近尾聲,主張切腹的人占了主體,但是大石認為這些人不明白真正的“義理”,只在乎自己的名聲。隨后,大石拿出赤穗藩最后的積蓄,假意商討財產分配,主張切腹的這些人對財產頗為心動,對分配辦法爭吵不休,大石以此識別出了誰才是真正想為主君復仇的人,結果只有包括他在內的47人留了下來。大石認為這些人才是能委以重任的人,47人歃血為盟。 三、偽裝者的復仇 確定伙伴之后,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麻痹吉良,讓吉良放松警惕。這47人佯裝自甘墮落、喪失尊嚴。大石沉溺于江戶煙花柳巷,整天飲酒取樂,還休掉了妻子。 今日的吉原花街 當時江戶之中有人猜測他們是想向吉良復仇,但是47人都矢口否認。大石的朋友不相信他會自甘墮落,認為如果大石的刀鋒利無比,就代表他是偽裝的,所以他拔出大石的刀,發現刀刃已經生銹了。人們這才相信47人是真的墮落了,對他們極其鄙視。47人中,有的人被岳父取消了婚約,有的人則被趕出家門。 但是私底下,大石等人為了籌措資金想盡各種辦法,有人將自己的妻子或妹妹賣到妓院;有人無意間將47人復仇計劃透漏給家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誠,就將家人殺死;還有人將自己的妹妹送給吉良做侍妾,以便得到內部消息,這個女性必須在47人復仇完成后自殺,以維護自己的名聲。 四、元祿事件 1703年12月24日雪夜,吉良府邸的武士門衛喝醉了酒,47人襲擊了吉良府邸,徑直沖向吉良臥室,吉良雖然跑到柴房躲避,但還是被47人發現,最后47人殺死了吉良,砍了他的頭顱。 影視劇中47人前往吉良宅邸 此時天色已明,吉良宅邸的喊殺聲早已經驚醒了民眾,大家知道了大石等47人的“壯舉”夾道歡迎;懷疑過47人的家屬、岳父紛紛跑到路上和他們擁抱,表示敬意;沿途路過的藩主府邸,藩主會熱情地招呼47人。 47人列隊走向淺野的墓地泉岳寺。來到墓前,47人獻上了吉良的頭顱,閱讀了祭文。祭文曰:“主君復仇事業未竟之前實無顏為主君掃墓……今將吉良首級供上……愿主君持此刀再擊敵。”(福本日南《元祿快舉錄》)而后47人向官府自首。 47人挑著吉良的頭顱走向泉岳寺 47人雪夜殺官吏之事也震驚了幕府,以至于47個浪人之事竟然在將軍主持的幕府高官會議下才做決斷。幕府高官會議中,有人認為47人符合日本武士義理,應該釋放;有人認為合理但不合法,應該處斬。最后將軍裁定讓他們全部切腹以全忠義,對受害的吉良家也是個交代。死后這些人的靈位安放在泉岳寺陪葬主君。 泉岳寺 文史君說 47人為了成全對主君的“忠”,竟然拋棄了“仁”“義”“理”“智”,將妻子和妹妹賣到妓院,將家人殘忍殺害,連充當臥底的妹妹也得自殺以全名聲。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核心,也是支撐日本人的精神力量。可若不明白日本的文化價值,就會覺得這四十七人的復仇十分荒謬! 參考文獻 本尼迪克特:《菊與刀》,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 張玲玲:《元祿赤穂事件から見る武士道の忠》,《日本學研究》2010年00期。 曾文華:《江戶時代的日本忠孝思想分析——主要以“忠臣藏”為例》,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