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年《群山之巔》后,遲子建又一長篇力作《煙火漫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是一部在城市煙火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的長篇小說,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30年的哈爾濱。 《煙火漫卷》的寫作始于2019年4月,終于同年歲末。這是一部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復雜隱微的命運交相輝映,柔腸百結而又氣象萬千。在遲子建從容洗練、細膩生動的筆觸下,“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于'煙火漫卷’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哈爾濱是遲子建的第二精神家園,是一座埋藏著父輩眼淚的城。遲子建說:“我是1990年來到哈爾濱的,至今已經生活了30年。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他從出生到30歲,都要娶妻生子了。我對哈爾濱,從最初的隔膜到現在的水乳交融,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在升溫,對它有了表達的欲望。” 哈爾濱進入遲子建筆下,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一個故事的發生場所,一個承載悲歡離合的歷史背景,而是整座城成了小說完整的主體,小說人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人物命運與城市歷史互相交融,渾厚悠遠。 對城市的聚焦,是遲子建在《煙火漫卷》中的一個重要轉變。如作家阿來所說,“這個轉換必然會發生。過去我們都是從一個小地方開始自己的文學之夢,書寫很多時候都跟故鄉有關。但這個都是20多歲、至多30歲以前的經驗。后來我們都進入比較大的城市,遲子建到哈爾濱,我到了成都。對于一個作家來講,難道后來這三四十年的經驗不會形成文字?那是不可能的。”將城市生活作為小說的焦點,對遲子建來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她說:“沒有一個人會說,你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多年以后一定有責任和義務寫這個地方。但是我覺得每個作家要遵從自己的內心,當你覺得一個題材培養成熟以后,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可以從容駕馭它。” 《煙火漫卷》中滿溢著城市煙火,遲子建說:“有一種煙火,可能是深藏在地下,又回到人間的。我喜歡煙火人間的感覺,雖然這些東西未必一定寫到我小說當中,但是我不經意走過的時候,就感染了這種人間煙火氣。”人世間最盛的煙火,那是每個人平凡生活的模樣。 遲子建從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發表600余萬字的文學作品,獲得三次魯迅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及國內外其他文學大獎。寫作對于遲子建而言,是生命當中不離不棄的伴侶。她說:“命運可以讓兩個特別相愛的人離散,可是命運不會讓你和你的筆分離,只要我有呼吸,這支筆會陪伴我一直走下去,是它滋養了我。我希望有一天,這支筆陪伴著我,和我的白發一樣,能讓我的作品,真正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后能夠閃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