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劑】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條 文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醫 案 胡希恕醫案 武某,男,31歲,首都機場病案號563。 初診日期1966年3月18日:3年來失眠、身熱、自汗,西醫診斷為汽油中毒后遺癥。每晚睡3~4個小時,常有頭痛、頭暈,口干思飲,大便先干后溏,一日2~3行,小便黃赤,舌苔白微膩,脈虛數。此濕熱上擾,治以利濕清熱,與豬苓湯加棗仁: 豬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五錢 滑石五錢 阿膠三餞 酸棗仁八錢 二診3月25日:上藥服六劑,眠好轉,可睡4~5小時,頭痛頭暈也減,大便溏日1~2行,上方加蒼術三錢 三診4月1日:睡眠基本如常,頭痛已,有時頭暈,他癥已不明顯,上方繼服調理。 1965 年 1 月 25 日初診。尿急、尿痛 4 個多月。13 年前曾診斷為急性膀胱炎,治愈后有輕微尿痛、腰痛,未徹底治愈。1964 年11 月又急性發作,尿頻尿急,日達 50 余次,夜達30 余次,尿時痛如刀割,有血絲血塊,尿道灼熱,腰痛腹脹。經服中西藥不效。曾用益腎降火及補中益氣等法也不效。近癥:仍尿頻,日 10 余次,尿痛熱如刀割,左腰痛引及下肢亦痛,時頭暈,心悸,少腹里急,口干渴甚,脈細數.舌苔白,舌質紅。脈細數,舌苔白,舌質紅,尿痛熱如刀割、左腰痛引及下肢亦痛,口干渴甚,里熱挾瘀。尿頻,頭暈,心悸,少腹里急、濕飲下注。綜合分析:證屬濕熱瘀阻,治以利濕化瘀,與豬苓湯加生薏苡仁、大黃。處方: 豬芩 10g,茯苓皮 10g,澤瀉 l0g,生薏苡仁 45g,滑石(包煎)15g,阿膠珠 l0g,大黃 3g 結果:上藥服 3 劑,尿色變清,尿道痛已,腰痛亦減未盡除,尿頻減,,脈仍細數。仍服上方,同時間服腎著湯。 2 月 17 日復診時,已無不適,吃東西也增加 1 倍。 初診日期 1965 年 10 月 18 日:4 年前患急性黃疸性肝炎,經治療黃疸退,但食納不佳,肝功時有波動,時頭暈目眩,近一年來大約每半月有一次癲癇發作,發作時先覺氣上沖咽,旋即四肢抽搐,繼則牙關緊閉,后則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經常服西藥鎮靜藥,但仍每半月發作一次,常感乏力,每發作后尤為明顯,因食欲不振而現身體瘦弱,舌凈無苔,脈弦細稍數。此證屬血虛水盛,治以養血利水,囑停服西藥鎮靜藥,與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 柴胡四錢 黃芩三錢 桂枝三錢 白芍三錢 川芎二錢 蒼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五錢 花粉六錢生龍骨五錢 生牡蠣五錢 炙甘草二錢 二診 10 月 25 日:納稍增,近幾天咳嗽吐白痰,合用半夏厚樸湯: 半夏四錢 厚樸三錢 蘇子三錢 生姜三錢 茯苓三錢 柴胡四錢 黃芩三錢 花粉六錢 生龍骨五錢生牡蠣五錢 桂枝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川芎二錢 澤瀉四錢 蒼術四錢 炙甘草二錢 三診 10 月 29 日:咳已,小便頻,失眠,與豬苓湯合當歸芍藥散: 豬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四錢 滑石五錢 白芍三錢 川芎二錢 酸棗仁五錢 阿膠三錢 四診 11 月 2 日:尿頻已,頭暈、失眠好轉,右脅痛,納稍差,繼服 10 月 18 日方。 五診 12 月 17 日:脅痛已,未發癲癇,查肝功正常。囑:停藥觀察。 武某,男,31 歲,首都機場病案號 563。 初診日期 1966 年 3 月 18 日:3 年來失眠、身熱、自汗,西醫診斷為汽油中毒后遺癥。每晚睡 3~4個小時,常有頭痛、頭暈,口干思飲,大便先干后溏,一日 2~3 行,小便黃赤,舌苔白微膩,脈虛數。此濕熱上擾,治以利濕清熱,與豬苓湯加棗仁: 豬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五錢 滑石五錢 阿膠三錢 酸棗仁八錢 二診 3 月 25 日:上藥服六劑,眠好轉,可睡 4~5小時,頭痛頭暈也減,大便溏日 1~2 行,上方加蒼術三錢。 三診 4 月 1 日:睡眠基本如常,頭痛已,有時頭暈,他癥已不明顯,上方繼服調理。 初診日期 1966 年 1 月 4 日:周身浮腫一年,在協和醫院診斷為狼瘡性腎炎,告之無根治方法,長期服用激素。曾去上海中醫狼瘡專門小組治療三個月,未見明顯療效而返回,住院治療,中西醫多次會診治療,癥狀不見好轉反越來越惡化,不得已再倍增激素量,強的松每日 60 毫克,同時服用雙氫克尿塞,仍不見癥狀改善,其父母特來京請胡老會診。因長期服用激素,致使體胖、周身嚴重水腫,面呈滿月狀,眼成一條小縫,尿中經常見蛋白、紅血球、白血球,經常疲勞,時心跳、汗出,尿少,時頭痛,惡心,不能食,血壓常高(160/105 毫米汞柱),非蛋白氮 120 毫克/毫升,舌苔薄白,舌質紅,脈沉細數,胡老與越婢加術湯: 麻黃六錢 生石膏二兩 生姜三錢 炙甘草二錢 大棗五枚 蒼術六錢 結果:上方服三劑,尿增,腫減,惡心已,食欲好轉。藥后有頭暈、身癢,其父母也在醫界,讓他醫看處方后謂:“麻黃量太大!”而停服中藥,但癥仍不減,后停雙氫克尿塞則癥已,但又出現腹脹、惡心、嘔吐、不能食、頭痛、視力模糊,查血壓仍高(150/100 毫米汞柱),眼底血管變細、眼底水腫,因再請胡老會診,胡老與半夏厚樸湯加陳皮: 半夏四錢,厚樸三錢,生姜三錢,蘇子三錢,茯苓四錢,陳皮一兩 上方服一劑后,嘔吐止,繼服二劑,納飲增加,因浮腫、心煩、眠差明顯,與半夏厚樸湯合豬苓湯 半夏四錢,厚樸三錢,茯苓四錢,蘇子三錢,生姜四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陳皮三錢,阿膠三錢 此方服三劑,腹脹已,小便增多,浮腫減,因面部腫消而顯眼睜大,納增,一餐可吃 20 個餃子。因口干、心煩、汗出明顯,繼服越婢加術湯,服一月余,人變瘦,浮腫不明顯,非蛋白氮 80 毫克/毫升,強的松每日 5 毫克。仍與該方調理。 丁某,男,36 歲,病案號 169559。 初診日期 1965 年 8 月 16 日:尿痛、尿血、腰痛三個月,三月前長途乘坐火車,吃燒雞、喝啤酒而喝水少,不久出現腹痛腰痛,痛如刀割又如撕裂,陣陣發作,初發作時喝水則腹脹而無小便,后發作時飲水后有少量小便而尿道劇痛,到醫院檢查:尿紅血球滿視野,泌尿系造影未見結石,用抗生素等治療無效。現右腰亦痛,尿粉紅色,紅血球滿視野,大便于,舌苔黃褐少津,脈左弦細,右沉細。與豬苓湯加大黃、生薏米: 豬苓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四錢 滑石五錢 阿膠三錢 生薏米二兩 大黃四分 二診 8 月 19 日:上藥服三劑,腰痛不明顯而顯酸沉,尿痛不明顯,少腹兩側及兩鼠蹊酸重,大便不干但不暢,與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味: 柴胡四錢 黃芩三錢 花粉六錢 生牡蠣五錢 桂枝三錢 干姜二錢 白芍四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三錢茯苓三錢 蒼術三錢 澤瀉四錢 生薏米一兩 炙甘草二錢 桑寄生一兩 三診 8 月 25 日:上藥服三劑,諸癥已,但行膀胱鏡檢查及拍 X 線片后,確診右輸尿管有結石。又出現尿道刺痛,與 8 月 16 日方加金錢草二兩。 四診 8 月 30 日:上藥服二劑后,尿道劇痛,排尿困難,見血塊、粘液,不久排出黃豆大結石,而排尿通暢。 五診 9 月 7 日:無任何自覺癥狀。 初診日期:1965 年 1 月 23 日:13 年前懷孕時患“壓迫性腎炎”,分娩后漸愈。但于 1964 年 9 月 11 日又出現尿急、尿頻、尿痛、腰痛、腹脹等癥,診為“腎炎復發及急性尿道炎和膀胱炎”,屢用抗生素不效而找中醫治療,曾以腎虛心火盛、脾虛氣弱論治而效不明顯,今日請胡老會診。近癥:尿頻,白天 50 余次,晚上 30 余次,有時尿頻滴漓而不能離盆。尿時痛如刀割。尿赤熱,有時帶血絲血塊。左腰脹痛,時腹脹,下肢輕度浮腫,常感頭暈、心悸、少腹里急、口干渴甚,既往有陰道滴蟲史、人工流產史、痛經史,舌苔白,舌紅,脈細數。證屬濕熱下注兼挾瘀血,與豬苓湯加生薏米、大黃: 豬苓三錢 茯苓皮三錢 澤瀉四錢 生薏米一兩半 滑石五錢 阿膠珠三錢 大黃三分 二診 1 月 27 日:上藥服三劑,尿頻尿痛腰痛皆減,小便色變淺,尿道已無灼熱感,口干渴已,仍腰痛及腹脹明顯,脈仍細數,熱去而濕重,與腎著湯: 茯苓皮三錢 白術三錢 干姜三錢 炙甘草二錢 三診 2 月 5 日:小便頻數緩解,尿量亦顯著增加,腰痛腹脹皆減輕,脈已不數,上兩方交替服用。 四診 2 月 13 日:尿道未痛,稍勞則腰酸痛,少腹里急,下肢輕度浮腫,脈又稍數,與腎氣丸: 生地八餞 山萸肉四錢 山藥三錢 丹皮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四錢 桂枝三錢 附子二錢 五診 3 月 11 日:上藥服三劑,腰痛不明顯,下肢腫消,食量倍增。仍以上方調理,偶有頭暈、腰痛,他無明顯不適。 初診日期 1975 年 7 月 27 日:自感上腹有腫物已兩月多,因無不適未曾檢查治療。近一月來因感到左上腹痛疼而來門診,經內外科檢查,懷疑是腫瘤而收住院治療。體查:上腹左右均可觸及拳頭大實性腫物,表面不光滑,輕度壓痛,部位深在與體位無關。尿常規:蛋白(十一),紅血球 15~20,白血球 3~50,血沉 61 毫米/小時。尿酚紅排泄試驗:一杯 3%、二杯 5%、三杯 5%、四杯 7%。靜脈腎盂造影:左腎擴大,右腎未顯影。臨床診斷:雙腎腫瘤?腎結核?動員手術治療,尚等待按排手術,要求服中藥一試,因找胡老會診。依證所見:左腹脹痛,頭暈心悸,汗出惡風,口干思飲,飲后渴仍不止,而心下水響,尿頻、尿澀痛,舌苔白,脈浮數,心率 100 次/分。此屬表虛心下停飲而兼津傷挾瘀之證,為五苓散合豬苓湯加大黃方證,與五苓散合豬苓湯加大黃: 豬苓三錢 澤瀉五錢 蒼術三錢 茯苓四錢 桂枝三錢 滑石一兩 阿膠三錢 生大黃一錢 生苡仁一兩 結果:上藥服二劑后,小便增多,尿中排出綠豆大結石。三劑服完后,連續四五天排出細砂樣結石,腹部腫物消失,其他癥狀也全消失。追訪五年未見復發。 李某,男,46 歲,病案號 121641。 初診日期 1965 年 5 月 31 日:既往有慢性前列腺炎史,近一周來,出現頭暈頭痛,惡寒發熱,無汗,身疲乏力,四肢酸軟,曾服兩劑桑菊飲加減,熱不退,因有尿急、尿痛、尿濁,又給服八正散加減,諸癥不減。今日仍惡寒發熱,全身酸楚,有時汗出,尿急、尿痛、尿濁,下午體溫 38℃,大便如常,小便黃赤,尿常規檢查:白細胞成堆,紅血球 8-10。舌質淡而有紫斑,舌苔白膩,脈細滑數,寸浮。此證極似濕熱下注之象,但已用八正散不效,可知有隱情,故又細問其癥,得知有口苦,胸滿悶,由《傷寒論》第 263 條:“病人無表里證,發熱七八日,脈浮數者,可下之”之句悟出,此證為濕熱內結,辨方證為大柴胡湯合增液承氣湯: 柴胡四錢 白芍四錢 枳實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三錢 生姜三錢 大棗四枚 大黃二錢 炙甘草二錢生地五錢 麥冬四錢 玄參四錢 生石膏二兩 結果:上藥服兩劑,熱退身涼和,因仍有尿痛、尿急,改服豬苓湯加大黃,連服六劑,諸癥已。 初診日期 1966 年 6 月 11 日,患前列腺炎已半年余,已服中西藥治療,療效不理想。現癥:腰痛,時小腹痛,或睪丸墜脹痛,時尿道澀痛,大便時,尿道口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尿頻而量少,尿色紅黃,口干思飲,舌苔白根膩,脈弦滑。證屬濕瘀阻滯,治以利濕化瘀,與豬苓湯加生苡仁大黃: 豬苓三錢 澤瀉四錢 滑石五錢 生苡仁一兩 生阿膠三錢 大黃一錢 結果:上藥只服二劑;癥大減,因腰痛明顯,上方加柴胡桂枝干姜湯,服半月,癥狀基本消失。 初診日期 1965 年 9 月 4 日:前天出現面目浮腫,頭暈且脹,不欲食,大便干燥,小便黃少,查尿蛋白(+++),血壓 150/100 毫米汞柱,診斷為急性腎炎,舌苔白厚,脈弦數。與越婢加術湯: 庥黃六錢 生姜三錢 大棗四枚 炙甘草二錢 蒼術八錢 生石膏二兩 二診 9 月 6 日:藥后面目浮腫已消,仍頭暈,咳嗽明顯,胸脅苦滿,不欲食,舌苔白根黃,脈細數。與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 柴胡三錢 黃芩三錢 生姜三錢 半夏三錢 大棗四枚 黨參二錢 麻黃二錢 杏仁三錢 炙甘草二錢陳皮三錢 生石膏二兩 三診 9 月 8 日:上藥服三劑,咳嗽已不明顯,胸脅苦滿減,尚頭暈,大便干燥,血壓 110/70 毫米汞柱,仍與前方,去麻黃,加川厚樸三錢,豬苓三錢。 四診 9 月 13 日:頭暈已,諸證悉除,唯脈數、苔白、溲黃,與當歸芍藥散合豬苓湯加生石膏: 當歸三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蒼術三錢 豬苓四錢 阿膠三錢 滑石四錢生石膏一兩 五診 9 月 17 日:自感無不適,化驗尿蛋白(-)。 |
|
來自: AB向往神鷹 > 《82.經典名方應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