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睡眠不算很好,偶然半夜醒來,心里會涌上一股失落感,還伴隨著一個念頭,“這樣的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傷感一會之后,在惆悵的感覺中繼續睡去。 周末的時候,我幾乎不出門,電視劇連刷十幾集到頭暈腦脹,下樓倒垃圾就算主動透口氣了,有時候感覺自己像只蜷縮在殼里的蝸牛。 過去一年多,我幾乎不主動社交,娛樂節目也特別少,上班下班回家。到家就沉迷網絡,把自己丟進一個虛擬的世界里不想自拔。 …… 這一切都指向孤獨,孤獨底下有一個感受:我好可憐。 我常常覺得是因為住得太遠才讓自己越來越獨,也動過搬家的念頭,但很奇怪的是,我只是隨便想了一下,從來沒有主動行動過,沒去打聽過心儀的房子價格多少,沒去算過要準備多少錢,或者真切地想過其他和現實密切相關的問題。 我就是讓一切懸浮在那兒而已。 02 上周六起我開始上王敬偉老師的個案導師班,一共五天的課程,這五天里老師一邊做個案,一邊教學,學員是案主,也圍觀其他人做個案的過程、參與討論,課上還有練習等。 有兩個個案做完之后案主反饋,自己最后知道就是要緊緊抓住那個感覺/議題,發生在身上的那些事就是“工具”,一旦這個議題被解決了,高興了不到半天心里就空落落的,覺得自己這么多年療愈,解決了很多“問題”,“以后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議題了?!?/strong> 那個時候我還沒一下子聯系起來,是事后開車回家,突然想起來有一次我也是在開車回家的路上,腦海里突然兩個聲音自動對話, “如果一下子把你的痛苦都拿走……” “那不行,那我就空了,什么都沒有了……” 這就是所謂“痛苦的吸引力”,我之前理論上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但自己親身去體驗、親眼去看見,然后還要自己去承認,逐步推進坐實后,自己都啞口無言。 03 借助寫下來的這些文字梳理自己,我也是在剛剛才確定自己緊緊抓住那個“我好可憐”的感覺不放。 想起我小時候看《紅樓夢》,常常幻想自己就是林黛玉,動不動就掉眼淚,動不動就傷春悲秋……長大了人到中年了,還是放不下這個感覺。 我也確信就像王老師課上說的那樣,不是自從意識到之后,“從此之后再也不……”,而是慢慢的有了覺察,可能是事后才發覺自己又在自己營造的情境里了;進一步的,在事情發生的時候覺察到了自己又在上演小劇場了;更進一步的,這個感覺升起了的時候就看到它,只是看著它來來去去…… 這個過程我知道會很慢,但我相信只有一步一步走才可能走過去,沒有捷徑、不可省略。 我也知道需要在其他可信任的治療師幫助下再往下去探索,這個過程我既期待又害怕,一邊推動自己去一邊又有些畏縮。 咳,我到現在才有點點了解自己,也有點點了解那句話,你以為你想要丟掉的,其實正緊緊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