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感動于傅雷與朱梅馥的愛情,并且金庸對傅雷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中國君子;楊絳則稱朱梅馥是集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婦于一身的女子。 2013年,傅雷和朱梅馥的骨灰合葬于上海浦東的海港陵園,他們的兩個兒子請人在墓碑上刻下一句話:“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span> 在眾人面前,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傅雷所樹立起來的現象非常正面,在《傅雷家書》中,他也是反復強調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素質才能創作出高尚的藝術作品,寫道: “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緊的是先要把一個人盡量發揮好,沒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會做人;否則某某家不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但少有人知的《傅雷家書》另一面:家暴者傅雷,卻是一場延續三代人的悲劇。 傅雷的脾氣暴躁,楊絳就曾說過這么一句:“傅雷滿頭棱角,動不動會觸犯人又加脾氣急躁,止不住要沖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園轉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書齋?!?/span> 朱梅馥14歲時便與傅雷定下了婚約,當時的傅雷則在母親變賣田產的助力下,乘坐法國郵輪“盎特菜蓬號”赴法留學。 而在法期間,傅雷邂逅了個性張揚的瑪德琳,并且對其著迷不已,一度想要退婚,但瑪德琳并沒有特別眷戀傅雷,亦投入了其他男人的懷抱,而好友劉海粟早已看出傅雷不可能與瑪德琳走到一起,因此沒有把退婚書寄出。 1931年,傅雷與劉海粟一同返回國內,發現朱梅馥容貌佳,性格溫柔,有很大的包容心,因此兩人步入了婚姻。 而朱梅馥在婚后事事是以傅雷為中心,傅雷文稿多,隨便擺放,朱梅馥就會貼心把文稿排序,并且謄抄一遍;傅雷喜歡喝咖啡,朱梅馥便學會了煮咖啡;傅雷喜歡花,朱梅馥便在院子里種滿了花…… 哪怕是傅雷在婚姻中與女學生成家榴難分難舍,因成家榴而憔悴,朱梅馥都能寬容到把成家榴請進家門,若是換了其他人,就算不跟傅雷鬧,也會感到特別失望。 但朱梅馥沒有,她原諒了傅雷的一切,她好像是沒有底線的愛慕著自己的丈夫,對此,朱梅馥則是說:“我對你爸爸性情脾氣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則的,因為我太了解他,他一貫的秉性乖戾、疾惡如仇是有根源的?!?/span> 這個根源也就有母親對于傅雷的影響,傅雷的父親在他幼年時蒙冤離世,母親則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對傅雷十分嚴厲,嚴厲到什么程度? 傅雷小的時候也貪玩,這使得母親相當不滿,曾在他熟睡時用布把他裹住,準備扔河里淹死,還是鄰居發現及時,傅雷保住了性命。 若是傅雷讀書打盹不用功,母親就會拿滾熱的蠟燭油燙他的肚子……在母親的教育下,傅雷確實學業有成,但性格上終究是有缺陷的。 由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像朱梅馥那般對待傅雷,成家榴最終主動退出了這場三角戀。 傅雷與朱梅馥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傅聰和傅敏,而對于傅雷的“兇”,傅聰是印象深刻,只有幾歲大的傅聰如果練鋼琴不認真,就會遭到傅雷的大聲斥罵。 罵還是輕的,傅聰5歲大時在客廳寫字,傅雷則在吃花生,但不知因何,傅雷的心中突的有了火氣,拿起蚊香盤就砸向了傅聰的鼻子。 傅聰年幼時挨父親的耳光是常有的事情,并且傅雷認為傅聰不夠聽話,就會把他綁在家門口,讓鄰居們都瞧瞧…… 因此父子倆的關系曾一度疏遠,不過傅雷上了年紀后,脾氣沒那么大了,也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在《傅雷家書》的書信中,傅雷便寫道: “可憐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么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對你和你媽媽作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下去,像惡夢一般??蓱z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棍棒教育”曾一度盛行,認為這樣,孩子就會聽話,有所作為,但事實上這樣的教育卻是一種悲劇,若是沒有朱梅馥的寬容與愛戴,傅雷晚年又怎么可能意識得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說不定悲劇還會延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