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學中醫 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146條) 講者:孫潔 編輯:東旭 146.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傷寒六七日,已非初起,病邪有入里之勢。然癥見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說明表邪仍在。支節,即通肢節。支節煩疼,即指四肢關節煩疼。煩,有煩燥之意,亦有冗多之意。做煩燥解,則煩疼是疼兼煩燥,意指四肢關節疼痛而微脹,若有燥煩之象。做冗多解,則煩疼即是疼痛較劇之意。以方測證,柴胡桂枝湯是柴桂二方取半合方,可見太陽少陽證都不重,四肢疼痛不致劇烈,所以取前意而舍后意。 微嘔,是胃氣微逆之象。太陽經表郁遏,可以微嘔,如太陽傷寒之“體痛嘔逆”者是也。其人必有表氣不宣,惡寒無汗。少陽經氣不利,亦可致嘔,如小柴胡七證之“心煩喜嘔”者是也。其人必兼胸脅滿悶之膽氣不利見證。本證微嘔而兼心下支結,少陽膽經從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故而可見心下支結。由是則微嘔、心下支結皆少陽見證。 病兼太陽少陽二經。在太陽則微惡寒,支節煩疼,而非惡寒、體痛,可知太陽之病輕。在少陽則微嘔,心下支結,而非煩嘔,胸脅苦滿,可見少陽之病亦不重。故取桂枝治太陽,柴胡治少陽,以其輕,合方而各取其半,即是柴胡桂枝湯。 所謂各取其半,即是方中劑量,各為原方一半,桂、芍、草,得桂枝之半,柴、參、夏、芩,得柴胡之半,姜、棗得二方之半。并非兩方各取一半,再合方。 點擊下方鏈接復習近三條傷寒條文: 字帖獲取請點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