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馬未都 其實“常勝軍”的戰斗力絕對是可以拿出來說道說道的,他們不僅武器裝備先進,各項制度更是優于清軍。在李鴻章來上海之前,正是這支隊伍死扛著太平軍的狂風暴雨。李鴻章后來能成功平定長江下游太平天國的勢力,“常勝軍”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常勝軍統領,華爾 李秀成撤圍而去,上海的士紳官民驚喜狂呼,奔走相告,李鴻章淮軍的威名穿越碧波蕩漾的長江,翻越崇山峻嶺,上達天聽,威震江湖。 五口通商大臣、實授江蘇巡撫,李鴻章“八千里外覓封侯”的壯志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接著李鴻章又將目光瞄向了蘇州城,蘇州城既是忠王李秀成的封地,而且其富庶與戰略地位之重要,已儼然第二個天京。 ▲蘇州,忠王府 曾國藩的戰略意圖是自己和曾國荃牽制長江上游的太平軍,而李鴻章則甩開膀子在長江下游開打。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太平天國最優秀的將領李秀成,他既想保衛天京,延續天王的統治,又不想失去自己苦心經營的蘇州城。來回的奔波救火也讓這位年輕的將軍心力憔悴。是不是每個王朝在盛世的時候都是名將輩出,而當他即將凋謝時,亦是星光黯然。太平天國勢必滅亡的命運注定秀成獨木難支。 南京城在那位號稱“曾鐵桶”的九帥曾國荃(曾國藩九弟)的層層包裹之下,就是鳥兒也繞道而飛。 ▲曾國荃,曾國藩九弟 淮軍攻城(蘇州)的炮火聲讓秀成心急如焚,秀成的忠心天地可鑒,那位不可一世的曾國荃他其實是沒放在眼里的,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天京之圍”之決堤指日可待。 人做事情最忌的就是瞻前顧后,秀成這邊在全力為天王拂去附著于身的“妖氣”(太平軍管清軍叫清妖),李鴻章在蘇州城外大喊著殺盡“長毛”(清軍喊太平軍為長毛)。從自身的角度考慮,蘇州城是自己依賴的封地,從戰略的角度考慮蘇州城一旦陷落,那么李鴻章定會高奏凱歌,一路將長江下游的太平軍趕盡殺絕。然后他還可以騰出手來,朔江而上,與曾國荃聯手,將太平天國的圣地南京城踏為平地。每思至此,秀成后背的涼氣是一股接一股的讓他膽戰心驚。 秀成的到來大大的挫了淮軍的銳氣,李鴻章、李秀成這兩位敵我雙方最優秀的人才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角逐著兩個王朝的生死存亡。戰事之慘烈,之焦灼自不必贅述。可就算一時勝負難分,秀成的心里也明白太平天國之大勢已去,自己只手擎天幾乎就是天方夜譚。惟今之計,只有恪守臣子之道,能守一天是一天。 歷史上,每個王朝在行將就滅之時許多人想的不是流干身上的血,為國家殉葬,而是通過什么渠道向新的主子獻媚,人性永遠都是自私的。 蘇州城內的太平軍將領對目前的局勢也不是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當中許多人亦是不愿意為這個變態的天王(洪秀全)殉葬。秀成明顯的感覺到了蘇州城內的人心思變,局勢,已非人力可扭轉。無奈的秀成連夜逃出蘇州城,向著天王正在掙扎的南京城遁去。 ▲洪秀全的生命進入倒計時 而這邊李鴻章也成功策反了蘇州城內的八小王開門投誠,蘇州城光復。 關注我: 往期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