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一碗熱騰騰的燉菜是很多人的最愛。 除了各色肉品之外,燉菜伴侶“海帶”也是必備的一味食材。 作為知名的補碘食物,“能治大脖子病”是很多人對海帶的認知,但事實上,可以入藥的海帶,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功效! 傳統中藥中,有一味來自大海的藥材名為“昆布”,始見于魏晉時期的《吳普本草》,書中曰:“綸布,一名昆布。酸、咸,寒,無毒。消瘰疬。” 由于其特殊的功效,后世醫家常將昆布作為消散癭瘤瘰疬的常用藥。 《中國藥典》也將昆布收錄其中并注明:其藥用來源為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葉狀體。認為其有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中譚允賢用改良后的海藻玉壺湯做成藥膳,治愈了太后娘娘的“癭病”,其中“海藻玉壺湯”湯方中,就包含了昆布。 此處的“癭病”為中醫病名,主要指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疾病,與西醫學中具有甲狀腺腫大表現的一類疾病高度相近。 雖然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傳統中藥昆布與作為“舶來品”的食材海帶只能稱得上是“堂兄弟”。 不過,二者在形態上相近,在用途、功能和價值方面也幾乎是一樣的。 唯一的區別就是,昆布生長的海域比海帶生長的海域更干凈一些,而且含碘量也更高一些。 所以,現如今不論是在媒體宣傳或學術研究中,都不再對二者進行嚴格區分。 即使是《中國藥典》也認為二者均可作為昆布使用。 有益甲狀腺 海帶不僅含有大量膳食纖維,還含有遠高于常見食材的碘、鈣、鐵、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營養素,可糾正由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不足。 降血壓、清血脂 本品含藻膠酸、鉀、碘、粗蛋白、甘露醇、昆布素等,有明顯的降血壓和清除血脂的作用,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可做血脂清除劑。 抗腫瘤、調血糖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昆布含有多糖、蛋白質、纖維素等活性成分。 其中,昆布多糖包括褐藻酸鹽、褐藻淀粉及褐藻糖膠等,具有調節免疫、抗腫瘤、調節血脂及血糖、抗氧化、抗輻射等多種生物活性。 軟堅散結 昆布咸寒,能軟堅清熱,如果有一些脂肪包塊,喝一點昆布湯或者涼拌昆布都是不錯的。 蝦皮海帶湯 原料:海帶半張、蝦皮1把、紅尖椒1個、醬油、生抽、色拉油適量。 做法:海帶用水泡開洗凈,瀝水后切菱形塊備用。蝦皮洗凈瀝水,尖椒切丁。起鍋燒油,油熱后放入尖椒煸炒出香,后倒入海帶翻炒并加入蝦皮,將食材大火炒均勻。加入適量清水、醬油及生抽,大火煮沸,轉小火燒至15分鐘即可。 海帶燉牛肉 原料:牛肉550克、水發海帶80克,食鹽、醬油、蔥、姜、花椒、大料各適量,烹調油5克。 做法:牛肉切成2厘米左右方塊,開水煮5分鐘后撈出備用。將海帶瀝水切片。起鍋燒油,先炒蔥姜至出香,放醬油、花椒、大料及清水燒開。放入牛肉、海帶、鹽,中火燉熟。 豬蹄燉海帶 原料:干海帶30克、豬蹄1個。 做法:海帶用水浸發后切成長條,豬蹄去毛,與海帶共煮,再加入少許鹽。 海帶黑木耳羹 原料:干海帶15克、黑木耳15克、瘦豬肉60克。 做法:將瘦豬肉、海帶、木耳切成細絲煮沸加少許鹽調味,再用水淀粉勾芡,即可食用。 海帶燉豆腐 原料:海帶100克,豆腐300克,蔥花少許。紅燒汁10克,白糖、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塊,海帶切成菱形片。鍋中倒油燒熱,下蔥花炒香,放入豆腐、海帶和適量水,加紅燒汁、白糖,小火燉15分鐘,放鹽,大火收汁即可。隨餐食用。 食用注意:虛寒腹瀉者及孕婦不宜。 海帶排骨凍 原料:海帶150克,排骨500克,豬肉皮150克,蒜泥、香菜、調料適量。 做法:豬肉皮沸水焯后取出切小丁,與排骨同煮,文火燉至肉爛骨酥成濃糊狀,加入切碎的海帶、調料等,再煮沸3分鐘,冷卻后置于冰箱凝結成凍,食用時切片,蘸蒜泥、香菜末即可。 ![]() 薏苡仁海帶粥 原料:水發海帶、薏苡仁各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薏苡仁與切成片的海帶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小火煮40分鐘,至湯濃時放入白糖拌勻即可。每日作早餐主食最佳。 此粥適合熱結火旺毒盛所致的便秘、小便色黃、尿少、煩躁、痘瘡膿腫者宜常食。但虛寒腹瀉、便溏者不宜,孕婦慎服。 海帶雖然有許多功效,但是因為其富含大量碘,不建議每餐都吃,以下人群也應謹慎食用: 1.患有內分泌疾病的人群食用前應咨詢醫生。 2.甲狀腺亢進患者不能食用。 3.孕婦應在醫生指導下食用。 4.脾胃虛弱者不能食用。 5.不能與甘草同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