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商(ID:bizwhale)原創 作者 | 三輪 編輯 | 李清樂 “醫美面膜第一股”的競爭者又多了一位。 坐擁可復美、可麗金兩大王牌護膚品牌的西安巨子生物,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而自2020年6月、2021年9月,創爾生物、敷爾佳相繼提交招股書以來,目前尚未過會。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似乎比創爾生物、敷爾佳“更具實力”。其手握重組膠原蛋白和人參皂苷兩大核心生物活性成分,產業鏈覆蓋核心原料和終端產品,是全球最大的重組膠原蛋白生產企業之一。 然而,對比主打“玻尿酸”的華熙生物,針對敏感肌的貝泰妮旗下品牌薇諾娜,巨子生物卻在研發上,不及前兩者。 然而,醫美產品暴利、行業亂象、虛假宣傳等問題,同樣困擾著巨子生物。能否成功上市,并在“械字號”產品嚴格監管下,保持高毛利成績,對巨子生物來說,仍是未知。 功能性“技術概念”支撐暴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按零售額計算,巨子生物是2021年中國第二大的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公司,同時從2019年起連續三年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公司。 而取得該項成績的背后,是一對科研夫妻的創業故事。 2000年,相識于西北大學的嚴建亞和范代娣,決定將專業知識與科研能力相結合,在西安高新區創業大廈正式成立巨子生物。 2003年,經過無數次實驗,他們的科研項目重組類人膠原蛋白終于獲得驚人發現,一種接近人類的膠原蛋白研究成果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范代娣也因此被稱為,“類人膠原蛋白之母”。 除了知名的膠原蛋白技術,巨子生物還擁有另一個核心生物活性成分人參皂苷。在招股書中指出,巨子生物是中國首家實現五種高純度稀有人參皂苷,每種均能以百公斤級規模量產的公司;如果按零售額計算,2021年巨子生物是中國第二大基于稀有人參皂苷技術的功能性食品公司,市場份額高達24%。 圍繞這兩大核心成分,巨子生物針對術后修護、初老肌膚、易敏感肌、問題肌膚等問題,從功效性護膚品、醫用敷料和功能性食品三大方向,推出了可復美、可麗金、可預、可痕、可復平、利妍、欣苷(SKIGIN)及參苷八大品牌,產品管線包括85款在研產品,產品組合包括105項SKU。 如今,巨子生物帶著核心技術與產品,即將赴港上市。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范代娣通過信托持股59.97%,通過Healing Holding持股0.09%,合計持股60.06%,同時通過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GBEBT Holding持股的1.96%,合計持有巨子生物62.02%的投票權。 除了范代娣、嚴建亞外,巨子生物的投資人、股東還包括高瓴資本、中信產業基金(CPE源峰)等。本次上市前,高瓴資本持股4.99%,CPE源峰持股4.33%,君聯資本通過君聯管理持股3.43%。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巨子生物的超強“吸金”能力。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公司的收入為9.57億元、11.90億元以及15.52億元。 此番成績,主要來自巨子生物的兩大王牌產品:可麗金與可復美。這兩個品牌分別是2021年中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行業第三和第四暢銷品牌,為巨子生物貢獻了90%的收入。 可麗金是巨子生物主打品牌之一,主打中高端功能性護膚品,主要功效是抗衰老、皮膚保養和皮膚修護。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可麗金的收入分別為4.81億、5.59億以及5.26億,占據巨子生物營收的三分之一。截至2021年,可麗金旗下的產品組合包括噴霧、面膜、面霜、精華、乳液及凝膠等,售價在109元到680元之間。比如,150ml爽膚水噴霧售價242元。 可復美則主打醫用敷料。在“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等營銷概念風靡時,可復美便是其中一員。天貓旗艦店顯示,可復美類人膠原蛋白面膜每盒售價198元,平均每片39.6元。也就是說,一盒面膜的制作成本約25元。 在毛利率表現上,報告期內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分別為83.3%、84.6%、87.3%,綜合毛利率超85%。 對比同行,2018-2020年,創爾生物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3.65%、83.51%、82.51%;而敷爾佳的整體毛利率為77.88%、76.97%、76.47%。 2021年,華熙生物的綜合毛利率為78.07%,貝泰妮為76.01%,愛美客為93.7%。可見巨子生物目前在毛利率上已勝過創爾生物、華熙生物等其他頭部品牌。其控制成本、產品盈利等綜合能力較為強悍。 重營銷與輕研發不過,與毛利率逐年增長相反,巨子生物凈利率卻呈下滑趨勢。2019至2021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75億元、8.26億元及8.28億元,凈利率分別為60.1%、69.4%及53.3%。 凈利率下降主要因為巨子生物的銷售開支激增。巨子生物近三年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9380萬、1.58億、3.46億;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9.8%、13.28%、22.29%。 而銷售及經銷開支主要包括線上營銷開支、線下營銷開支和雇員薪酬開支。巨子生物解釋稱,主要是增加在線營銷活動的投資所推動,線上直銷的擴張令其線上營銷開支有所增加。 具體而言,以平臺營銷費、平臺服務費和KOL合作費為主的線上營銷開支占比在逐年提升,從2019年的68.7%增至2021年的88.5%。線下營銷和雇員薪酬的開支,各占銷售及經銷總開支6.7%、3.6%。 在營銷上“砸錢”,使巨子生物迅速打開市場。 巨子生物在B端市場通過直銷和經銷來銷售產品。報告期內,巨子生物的產品已銷售和經銷至國內1000多家公立醫院、約1700家私立醫院和診所以及約300個連鎖藥房品牌。 不過,巨子生物對大客戶和經銷商的依賴較大。2019年至2021年,其經銷商銷售渠道收入占比分別為79.9%、72.2%、55.6%。其中,巨子生物最大客戶西安創客村的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52.2%、49.3%和29.3%。 而且,巨子生物與最大客戶的銷售還是關聯交易。西安創客村的唯一股東曾是巨子生物董事會主席嚴建亞以及巨子生物子公司陜西巨子生物技術,之后其股權先后轉讓給了巨子生物的時任董事張兵以及時任總經理馬曉軒。 為擺脫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巨子生物近年來一直在加強直銷渠道的搭建。目前,巨子生物主要通過DTC店鋪線上直銷、電商平臺直銷(包括天貓、京東、抖音、小紅書及拼多多)、線下直銷(屈臣氏、妍麗、調色師、Ole、華聯集團及盒馬鮮生等連鎖店)三種模式,進行直銷。 2019年到2021年,其線上直銷銷售額分別為1.58億、3.07億、6.44億,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6.5%、25.8%及41.5%。 此外,在費盡心力擴大營銷、搭建渠道的同時,擁有超高毛利率的巨子生物,在研發投入上卻并不大方。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該公司研發成本分別為1140萬、1338萬及2495萬元,僅占總收入的1.2%、1.1%及1.6%。 相比同行,創爾生物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分別為765.6萬元、1100.44萬元、1421.7萬元和675.62萬元,分別占同期營業收入的5.67%、5.13%、4.7%和5.16% 2021年華熙生物研發投入2.84億元,同比增長101.43%,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為5.75%。 愛美客研發費用支出1.02億元,同比增加65.54%,占營收的7.07%;貝泰妮的研發費用為1.13億元,同比增長78.47%,占營收比例2.99%。 可見以研發壁壘聞名的巨子生物,在研發上相對并未投入足夠的精力。 監管趨嚴,重拳打假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醫用敷料屬于醫療器械范疇,按照風險程度分三類管理,第二類和第三類需要進行產品注冊,第一類實現產品備案管理,有“械字號”標識。 在我國,有資質生產“械字號”醫用敷料的企業并不多。“以前有些品牌會鉆漏洞'套證’,找有資質的生產企業代工,但現在新規對化妝品特證產品管理更加嚴格,新品牌既不能再'套證’,也很難拿到醫療器械類生產許可證。”這也加大了“醫美面膜”的市場集中度。 不過,市面上常見的功能性護膚品,多為“妝字號”標識產品。對于熟悉美妝產品的消費者來說,必然會分清“械字號”的醫療器械類產品和“妝字號”的護膚品。同一品牌的兩類產品名稱非常相似,實則存在較大差異。一般消費者在購買時,卻很容易混淆。 例如,敷爾佳旗下醫療器械類產品僅有4種,在售的“敷爾佳透明質酸鈉修護貼(白膜)”和“敷爾佳透明質酸鈉修護貼(黑膜)”,就屬于“妝字號”產品,名稱卻與其“械字號”的“醫用透明質酸鈉修護貼”極其相似。另外,李佳琦因不銷售醫療器械類產品,其直播間大賣的積雪草舒緩修護貼等產品,都并非“械字號”。 巨子生物旗下“可復美”的“械字號”醫用敷料僅有3款,包括兩款面膜狀和一款乳液狀,其中一款宣稱“第一類醫療器械”的“液體敷料”,根據國家藥監局最新規定,實際上已不屬于“械字號”。其他在售的“戰痘膜”“燈泡膜”“小水膜”,也都是“妝字號”的普通面膜。 更值得一提的是,巨子生物曾被可麗金面膜被消費者起訴,并被法院判定為虛假宣傳。 法院認為,涉案面膜屬于特殊化妝品,其在未取得特殊化妝品批準文號的情形下,宣傳具有美白效果,且宣稱“醫生推薦,560家醫院的共同選擇”,“500家大型醫院美容護膚都選我了,你還不選我嗎”,以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構成虛假宣傳的欺詐行為。 巨子生物曾提出上訴,但遭到法院駁回。 面對產品功效、宣傳過度等風險,巨子生物不得不進行改變。其此次上市,擬將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研發投資、擴展與產品組合和生物活性成分有關的生產能力、增強全渠道銷售和經銷網絡、提高運營和信息系統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未來,“醫美面膜”的競爭,會在嚴格監管下越來越向頭部集中。隨著消費者認知水平的提升,也會使品牌的發展更規范化、理性化。巨子生物能否靠上市夯實壁壘,在激烈的膠原蛋白領域保持較頭部的地位,還有回歸到產品研發、渠道拓展、合理宣傳的綜合能力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