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國產玻尿酸龍頭愛美客股價超過1300元,成為A股第三只千元股,較發行價暴漲28倍,火爆的醫美賽道當時與白酒并稱為“男人的白酒、女人的醫美”,愛美客也因此有了“女人的茅臺”稱號。 如今有這么一家企業,過去三個財年的平均毛利率約85%,平均凈利率超六成,秒殺絕大多數上市企業,甚至超過茅臺,持平愛美客。 2019至2021年三年間,分別錄得營收9.57億元、11.90億元、15.52億元,其中,2020和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24.44%和30.41%;招股書顯示,近三年凈利潤總和超22億,有望名列國內十大最賺錢上市公司。 它就是近期提交港股申請書的膠原蛋白面膜生產商巨子生物。由于高凈利和高營收增速,巨子生物IPO前就已估值200億人民幣,獲得高瓴、君聯資本、鼎暉投資、中金資本等一眾知名機構的熱捧。巨子生物真的能成為下一個愛美客嗎? 1、巨子生物前世今生 要搞清巨子生物的身世,有三個關鍵詞:西北大學、重組膠原蛋白和醫用敷料。 西北大學被深深刻在西安巨子生物的基因中。包括創始人夫婦在內,8名高管有4名畢業于西北大學。而研發骨干更是清一色來自西北大學,都是范代娣院長的學生。其它董事及高管均畢業于國內外名校,碩士居多。高管中嚴家占4人,包括嚴范夫婦的女兒,擔任董事會秘書的嚴鈺博,碩士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典型的高知家族企業。 作為我國生物化工專業第一位女博士,范教授從麻省理工學院回國,到母校組建了50余人的科研團隊,在2000年成功研發出重組膠原蛋白,創立巨子生物,并于2003年突破了量產瓶頸,推出可麗金品牌,使我國成為全球首個量產類人膠原蛋白的國家。 在此之前,膠原蛋白均提純于動物,多來自魚、牛、豬。而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膠原蛋白,與人類同源,排異性更小,免疫過敏反應更少,比動物源膠原蛋白更有優勢。 膠原蛋白和玻尿酸一樣,被用于護膚品中,其中最大的應用就是面膜。面膜過去屬化妝品類,取得的產品批號是妝字號。隨著醫美的興起,為了納入醫院招采,生物制藥廠家給面膜申請了械字號。面膜搖身一變成了醫療器械,不能再叫面膜,而稱為醫用敷料。這樣,原本用于燒傷和術后愈合的醫用敷料,日后成為了醫美面膜代名字。 巨子生物的最大品牌可復美就是以醫用敷料為主,是全產品線中最暢銷的產品。加上主打護膚品的品牌可麗金和其它4個膠原蛋白敷料品牌,目前巨子生物95%的收入來自于膠原蛋白,按零售額計算,連續三年成為全國最大的膠原蛋白護膚企業。 2、驚人凈利率從何而來? “顏值經濟”暴利在業內并不少見,功能性護膚行業毛利率普遍在80%左右,重組膠原蛋白也不例外。重組膠原蛋白出廠價為1000元/克,原料成本占生產成本的七成以上,而其主要原料就是葡萄糖,加無機鹽發酵而成。而工業葡萄糖才1000多元/噸,兩者相差千倍,其中暴利不言而喻。 不過在2021年諸多友商毛利跌破80%大關,而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卻逐漸爬升,從2019年到2021年分別為83.3%、84.6%和87.2%,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產品結構優化,砍掉了部分低毛利率的功能性食品(飲品和纖維補充劑);二是渠道結構變化,電商銷售增長快,由于直銷占比變高了,省去了經銷商渠道分成,拉高了毛利率。 如果說,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在業內不算特別突出,其過半的凈利率就相當驚人了,相當于在天貓每賣出一片40元的面膜,就有20元稅后純利。國內上市公司中,凈利率排名前五的,愛美客為66.2%,茅臺50.9%。IPO成功的話,巨子生物將成為最賺錢的上市企業之一。 從毛利到凈利,要扣除的三費中,最主要的是銷售費用。護膚品一般都是高毛利低凈利,因為銷售費用少不了,要給渠道費用、電商平臺抽成和經銷商返點等,還要針對C端做營銷推廣,所以一般化妝品企業的銷售費率高達四成。相對來說,醫用耗材企業的銷售費率就低得多。 巨子生物的產品主要涉及功能護膚品和醫用敷料兩個品類,大家心知肚明,醫用敷料實際也是主要用于護膚。巨子生物雖然賣的是化妝品,銷售費率卻和耗材商一樣,為什么? 巨子生物的產品全部自研自產自銷是核心因素,這在功能護膚品企業中比較少見。 在生產方面,巨子生物在西安的膠原蛋白生產線,產能10.8噸,目前利用率已達80%以上,而今年將投產產能212噸的新生產線。巨子生物此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重組膠原蛋白生產商,加上新產能,龍頭地位將更加鞏固。 對比另一藥妝龍頭敷爾佳,之前把生產都交給哈三聯,自己只負責銷售。巨子生物的模式能降低營業成本,提高毛利率。這也體現在,巨子生物銷售收入增長加快的同時,生產成本的增長幅度卻小得多。 銷售方面,巨子生物借助范教授的學術號召力和科研地位,以學術營銷起手做推廣。例如冠名2021CSD等各大醫美和皮膚學術論壇,在全國皮膚外科論壇上召開衛星會,在CDA上發布專家共識等。 這種“自上而下”的策略很聰明,先通過學術營銷獲得業內名醫認可,進入三甲燒傷整形科,再進入民營醫美機構就容易得多了。有了醫生和醫院的背書,消費者對其產品自然多了一層信任,多花點錢也心甘情愿。 截止目前,巨子生物的產品鋪進了1000多家公立醫院,1700家民營醫院和診所,大部分應為醫美機構。這些機構一般都交由經銷商負責,巨子生物的經銷商是銷售渠道的大頭,一度占比八成。 其中最大的經銷商,是關聯方西安創客村,2019年貢獻了巨子一半以上的銷售收入。這家公司是巨子的創始人嚴建亞投資成立的,其董事總經理馬曉軒此前是西安巨子的總經理,也是西北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其實是巨子另立了一家銷售公司,作為自己的核心經銷商。或許是為了沖刺IPO,2020年創客村完成剝離。 最大經銷商加上線上直銷,銷售渠道的大部分都掌握在巨子手中。不僅如此,在競爭對手錦波生物2014年推出重組人源膠原蛋白之前,巨子生物一直是國內重組膠原蛋白的獨家供應商,這讓巨子生物掌握了產品定價權和渠道分成的話語權。從供應到分銷渠道,全都捏在巨子手里。這是其銷售費用低、凈利率高的關鍵原因。 3、賺錢能力能否持續? 業內龍頭地位加上超高的凈利率,讓巨子生物成為一臺“印鈔機”。2019年至2021年,巨子生物營收分別為9.57億、11.90億和15.52億元,凈利潤5.75億、8.26億和8.28億元。不過,2021年凈利增幅僅0.2%,巨子生物的賺錢能力能持續嗎?
在2021年前,巨子生物直銷占比很小,其營銷更多是針對B端,只抓少數關鍵醫生群體,而不像大部分護膚品企業,需要砸錢在C端做推廣。而且學術推廣的成本可以攤分給經銷商,所以巨子生物過去的銷售費用不高。 然而,2021年巨子生物開始在線上電商發力,銷售費率馬上增加。2021年線上營銷費用為3億,占總銷售費用的88.5%,單這一項就已經是過去三年全部銷售費用總和,一己之力,把銷售費率從2020年的13.3%拉高到2021年的22.3%。 這個老路,創爾生物已率先走過一遍,自2019年擴大線上直銷份額后,其銷售費率也漲了近10個百分點,從32.22%升至44.72%,并從此維持在40%以上的水平。 這也從側面顯示出,過去巨子生物以經銷商體系為主,是其利潤的保障。但隨著競爭加劇,醫美增長放緩,需要擴展電商渠道后,銷售費用大幅上升,會蠶食其利潤。營收的渠道來源變化也能印證同樣問題,近三年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線上直銷,而線下的院線渠道增長乏力。 不僅是渠道結構上的影響,還有產品結構的變化。一旦進入消費品領域,這就意味著巨子生物的主戰場從醫用敷料轉到了護膚品,競爭對手從錦波、創銘等變為丸美、貝泰妮等。功能護膚品屬于近身肉搏的領域,推廣少不了,而電商獲客越來越難,營銷費用將會只增不減。按此趨勢,凈利率將進一步降低。
巨子生物屬于典型的“長坡滾雪”的企業,重組膠原蛋白的科研成果,建立了較高的技術壁壘。此前有能力量產重組類人膠原蛋白的企業,主要就是巨子、錦波和創銘三家,后兩者取得重組膠原蛋白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分別是在2014年和2017年,比巨子晚了近十年。 但從2021年起,此賽道的競爭迅速升溫,有十多家企業取得了重組膠原蛋白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包括哈爾濱乾佰納生物、湖南創健醫療、江蘇嘉奧醫療、湖南吉興康生物、湖南富美芙生物等。這些企業獲得批號的產品幾乎全是敷料和凝膠,并無用于醫療耗材的海綿、纖維等,所以是劍指巨子和創爾等主打的藥妝護膚領域。 這說明行業進入門檻降低了,重組膠原蛋白賽道內的生產企業從3家激增至近20家,新增的產品批號除了創健醫療,大部分都是2022年拿到的。這從一方面證明量產難題已在行業層面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則標志著重組膠原蛋白的競爭,尤其是護膚領域的競爭即將進入白熱化。 在這一競爭趨勢下,巨子生物的應對措施,除了擴張產量,也需考慮擴展產品線,避開競爭激化的敷料和護膚品領域,開拓新的增長子品類。 巨子生物分別于2016年和2019年推出人參皂苷功能食品及護膚品,試圖以此找到新的產品增長點,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參皂苷產品銷額占總收入還不到3%,暫時看不到增長希望。巨子生物的未來,暫時還要依賴于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就是醫療健康,醫療中的應用最主要是皮膚醫學和外科止血。一般醫用敷料進醫院要過招標采購流程,在國家帶量集采的形勢下,普通的術后敷料利潤空間將不斷縮減。但醫美的應用不受此限制,除了敷料,膠原蛋白還可以替代玻尿酸作為填充物,或與水光針搭配注射。 而目前注射填充類醫美仍以玻尿酸和肉毒素為主,新氧數據顯示這兩者占比注射類醫美95%以上。國產玻尿酸三劍客愛美客、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物只占2020年醫美玻尿酸市場的20%多,其它份額幾乎全被四家國外企業壟斷。而膠原蛋白作為注射和填充的應用市場,仍是藍海,國內外玩家很少。這類膠原蛋白需要持醫療器械三類證,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目前獲批三類注冊證的注射植入劑,只有臺灣雙美3款、進口2款、長春博泰1款和錦波1款共計7款產品,對比玻尿酸,僅進口三類批號就有40多款,可以看出,注射用膠原蛋白的競爭明顯比玻尿酸小得多。 和玻尿酸相比,雖然膠原蛋白目前單價更貴,未來隨著產量增長,原液價格會有所下調。目前膠原蛋白美白針對黑眼圈的使用受到追捧,而水光針配合膠原蛋白據稱維持時間比單純玻尿酸更長。膠原蛋白已突破量產難題,有望成為注射醫美的新增長點。 但在醫美注射填充的應用方面,巨子生物行動卻很慢,至今沒有一個三類證,連三類醫療器械的生產許可也沒有拿到,而且也沒有開發用作注射填充劑的產品。錦波生物已布局了一款產品,巨子生物再不跟上,或將錯失醫美這一優勢戰場的新機會。 總結來說,目前巨子生物的凈利率非常可觀,主要是來自于過去的技術壁壘,這幾年的發展其實是乘了醫美興起的東風,打了顏值經濟的擦邊球。幾年下來,巨子生物手握巨量現金及等價物,單投資建新廠就花了幾億,全是用的自有資金,三年來沒有任何借貸。如此不差錢的企業,上市動機的確難以抓摸。 不過無論巨子生物IPO成功與否,隨著重組膠原蛋白的技術普及,競爭將越來越激烈,需要開拓新的應用場景,才能持續其高速增長。 |
|
來自: 資本星球Plane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