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性肌肉酸痛簡介 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是指機體從事大運動量,尤其是進行強度突然增加或不適應的運動后出現的一種肌肉酸痛的生理性反應,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運動性肌肉疲勞。研究表明,DOMS一般可持續1-4天,5-7天后消失。現普遍認為:DOMS是不習慣的運動方式尤其是離心運動(肌肉主動收縮時被動拉長)誘發的一種亞臨床疼痛癥狀,其肌肉活動產生的酸痛程度與肌肉收縮類型的關系為:離心>等長>向心收縮。 一般這種情況不用經過臨床治療,可以自行治愈,然而,肌肉酸痛對于運動員則不僅僅是一種亞臨床疼痛癥狀這么簡單,它會直接影響運動訓練和運動成績,還可能加劇運動損傷從而導致慢性疼痛或慢性損傷。 ![]() 延遲性肌肉酸痛發生機制及相關學說 一、乳酸學說 二、肌肉痙攣學說 三、結締組織損傷學說 四、肌肉損傷學說 ![]() 五、 急性炎癥學說 六、酶排出學說 七、自由基學說 八、事件序列學說 九、 肌節張力整合學說 ![]() 延遲性肌肉酸痛在運動訓練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 延遲性肌肉酸痛在運動訓練的發生情況: 1. 與訓練的強度有關。運動訓練的強度越大,越容易造成延遲性肌肉酸痛。 2. 與訓練持續的時間有關。持續時間越長,酸痛越厲害,但當訓練時間持續到一個臨界點時,肌肉酸痛不再增加。 3. 與肌肉收縮形式有關。離心收縮容易出現延遲性肌肉酸痛,而向心收縮則不容易出現。 4. 與訓練方式有關。肌肉在不熟悉和不適應的練習內容工作時,更容易出現延遲性肌肉酸痛。 延遲性肌肉酸痛對運動訓練的影響: ![]() DOMS的防治措施 目前認為治療DOMS比較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藥物 二、 熱療 三、 靜力牽張 四、 按摩 五、 針刺 六、 重復運動機制 參考文獻 [1]蔡添偉. D核糖改善延遲性肌肉酸痛的作用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2]趙寒治,常健康,王巍,彭麗.士兵力量訓練中延遲性肌肉酸痛與肌肉適應關系的探討[J].軍事體育學報,2020,39(01):89-92. [3]牛榮平.延遲性肌肉酸痛之研究進展[J].內江科技,2017,38(03):111-112. [4]王瑞元,周越.骨骼肌與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