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的消息稱,為了在高原地區對抗中國軍隊的15式輕型坦克,印度陸軍已經啟動了“Zorawar”項目,該項目將從國外引進一款在印度制造,且能夠在高海拔地區快速部署和快速機動的輕型坦克。 PS: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龐大的人口體量,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都爭相拉攏印度,由此印度也擁有了全世界最好的軍購環境,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任由印度挑選,前不久還傳出印度向俄羅斯購買圖-160的消息。但是這一次印度可能將難以如愿,因為能夠在超高海拔地區正常使用的輕型坦克可能就只有中國能夠研制。 ![]() 《歐亞時報》指出,在2020年夏天與中國在加勒萬河谷發生沖突后,中國軍隊加快了在新疆和西藏兩地中印實控線附近的永久性軍事設施建設和兵力集結,尤其是大量部署了專為高原作戰設計的15式輕型坦克,形成了具有高功率重量比的中型(88A)和輕型坦克的組合。 ![]() 在沒有輕型坦克的情況下,印度陸軍不得不使用重量更大的主戰坦克,如T-72M和T-90S,這兩款俄制坦克的戰斗重量都超過了40噸。另一款印度自制的阿瓊Mk 1A坦克更是重達68.5噸。而且這三款坦克不是為高海拔環境設計的,在超高海拔的高原上不僅毫無機動性可言,而且故障頻發。這讓中印兩國在實控線附近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逆轉。印度陸軍認為迫切需要一款輕型坦克來抗衡其競爭對手中國,以確保自己在高海拔地區(HAA)的作戰優勢。 ![]() 《歐亞時報》如此描述目前中印兩軍在實控線附近的現狀:中國在拉達克東部的實控線沿線部署了最新的ZTL-11輪式裝甲運兵車,CSK系列突擊車和第三代輕型坦克ZTQ-15(15式)。當印度軍隊努力攜帶他們沉重的T-72M或T-90S坦克穿越海拔高達17500英尺的山口時,中國的15輕型坦克卻輕松加速通過。 ![]() 印度國防管理學院戰略研究部主管哈沙·卡卡爾在接受《歐亞時報》采訪時強調,印度軍方需要輕型坦克。考慮到(中印實控線附近的)地形,輕型坦克(無疑是)最適合。從戰略上講,它將增強(印軍)的防御和進攻能力。并向中國人發出明確信號:我們是認真的,不會輕易屈服”。 早在2021年,印度陸軍便向全球軍火商發布了信息請求,要采購350輛重量不大于25噸的輕型坦克。 這些坦克將用于高海拔地區,以對抗駐扎在實控線沿線的中國裝甲縱隊。今年3月,印度政府初步批準了輕型坦克計劃。最新的進展是印度陸軍已完成了印軍總參謀部的技術指標設計要求,在9月向印度國防部提交必要性驗收后,該項目將正式啟動。 ![]() 印度軍隊對輕型坦克的要求 按照印度陸軍的這份報告,印度陸軍需要一款最大重量限制在25噸,火力與主戰坦克相當的輕型坦克。具體要求包括能夠配備游蕩彈藥(小型巡飛彈),集成戰術監視無人機集成,以及具備人工智能(AI)、高水平的態勢感知和主動保護系統。看到這里筆者只能說印度陸軍編寫這份報告的人員緊跟了世界前沿軍事技術發展,值得夸獎,但就是有點想當然。主動防御系統還好說,雖然也是前沿高科技,但畢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相關產品在軍貿市場上也有多款供選擇。 但是坦克車載小型巡飛彈和無人機可是才剛剛出現在歐洲KNDS防務集團研制的“增強型主戰坦克”(EMBT)上,且該坦克目前也就是個概念而已。至于人工智能(AI),目前應該還沒有哪輛有人坦克裝甲車輛采用。簡而言之這兩項前沿技術目前遠未到成熟可用的階段。但是印度卻一股腦兒將這些遠未的技術統統寫在計劃里,就不怕再耗費30年弄出個“白象”嗎? ![]() “增強型主戰坦克”(EMBT) 至于印度陸軍給出25噸的重量限制,這份報告解釋稱這個噸位是印度在高海拔地區可以運輸的最高重量限制,由此可見印度的基建能力已經差到了一個天怒人怨的地步。要知道同樣的海拔和地理條件,中國的15式輕型坦克的重量在33~36噸之間。 ![]() 印度的基建一言難盡 印度有哪些選擇? 其實俄羅斯的章魚輕型坦克其實應該是印度陸軍最好的選擇。在剛結束的俄羅斯“軍隊-2022”展會上,俄羅斯展出了章魚坦克的最新改進型:裝甲強化型2S25M-SDM1輕型坦克。相比之前的版本,裝甲強化型2S25M-SDM1主要升級了防護力。通過加裝了近3噸重的貼花裝甲和間隔裝甲,正面提高到防御500米外俄標30毫米彈藥,車體兩側則提高到防御12.7毫米重機槍的射擊。 ![]() 在火力上,2S25M-SDM1也是目前主炮口徑最大的輕型坦克。2A75-1型125毫米低壓滑膛炮可以發射3VBM17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2000米穿深為450毫米,可以擊穿早期型三代主戰坦克,采用了吊籃式自動裝彈機,最大射速7發/分,備彈40發。此外該車還配備了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和一座12.7毫米遙控武器站。炮塔前部安裝有10個902B煙霧彈發射器,必要時也能發射殺爆彈。炮塔前部還安裝了激光告警器,能夠在探測到激光照射后自動發射煙霧彈遮蔽自身。 2S25M-SDM1的火控系統則為安裝有PN-72U松樹U多通道炮長晝夜瞄準鏡和PKP-72鷹眼車長周視鏡的具備獵-殲功能的數字化火控系統。 ![]() 2S25M-SDM1采用了450馬力的UTD-29T-01柴油發動機,最大公路速度為70公里/時。目前該坦克已經通過了俄羅斯的國家驗收,只要有需要可以隨時投入生產。 可以說2S25M-SDM1坦克才是現階段最符合印度陸軍需要的坦克。然而,印度陸軍這份最新報告卻聲稱,印度不會購買俄羅斯的2S25M-SDM1輕型坦克。其中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印度陸軍提出的多個不切合實際的高端指標之外,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目前受到西方國家制裁,印度擔心2S25M-SDM1上的部分配件(比如核心的熱成像儀)受到制裁影響會導致坦克無法按時交貨。 ![]() 印度陸軍的另一個選擇是印度拉森圖博公司公司和韓國韓華公司合作為印度軍隊開發的K21-105輕型坦克。 ![]() K-21-105輕型坦克采用了韓國的K21步兵戰車底盤,炮塔為比利時CMI公司開發的CT-CV型雙人炮塔。戰斗全重25噸,主炮為一門105毫米線膛炮,射速為6~8發/分,發射M1060CV型尾翼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處擊穿54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威力比俄羅斯2S25M-SDM1的125毫米主炮更勝一籌。而且該炮還具有10度的俯角和近42度的仰角,非常適合高原地帶作戰,這一點可謂是設計到印度的心坎上去了。輔助武器包括一挺7.62毫米并列機槍,以及布置在炮塔兩側的8具電動煙幕彈發射器。 在防護方面,K21-105的車體為焊接結構鋼裝甲,炮塔則為鋁合金,通過外掛硅基陶瓷的復合貼花裝甲來強化防護力,具備全向防御155毫米高爆彈破片和14.5毫米鎢芯穿甲彈的直接攻擊,正面據稱能夠防御俄標30毫米穿甲彈。該車還可以通過加掛跟蹤的模塊化裝甲和激光雷達告警系統來提高防護力和戰場生存力,但是這樣會超重。 在動力方面,K21-105采用了750匹馬力的D2840LXE型渦輪廢氣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大公路速度為70公里/小時。值得一提的是,K21-105仍然保留了步兵搭載功能,位于車體后部的載員車可搭載9名步兵,載員室艙門上設有1個觀察孔供載員觀察車外情況。 ![]() 第三款可供印度選擇的是BAE旗下赫格隆防務公司的CV-90-120-T輕型坦克。按照赫格隆防務公司的說法,CV-90-120-T輕型坦克的優勢在于基于統一的CV-90裝甲車底盤便可以滿足印度陸軍對輕型坦克,未來步兵戰車(FICV)和未來戰斗車(FRCV)三種不同類型戰車的需求,這有助于降低生產、采購和后勤維護成本。 ![]() CV-90-120-T輕型坦克也是目前市面上主炮口徑第二大的輕型坦克。主炮是一門CTG 120/L50高壓緊湊型滑膛炮,發射穿甲彈2000米穿深為550毫米均質鋼裝甲,最大射速12~14發/分鐘。備彈45發,其中12發布置在位于炮塔尾艙的半自動裝彈機內,另外33發儲存在車體后部。輔助武器是1挺7.62毫米和12.7毫米高射機槍。 車體和炮塔采用全焊接均質裝甲結構,并安裝了內部防崩落襯層,可全方位抵擋14.5毫米穿甲彈的攻擊,同樣可以通過加裝爆炸反應裝甲和貼片式附加裝甲來進一步提升防御力。發動機為動力為一臺670馬力的“斯勘尼亞”V8四沖程柴油機。最大速度每小時70公里。 但是CV-90-120-T輕型坦克最大的問題就是超重,其未披掛附加裝甲時的戰斗全重已經超過了印度陸軍給出的25噸的最大重量,達到了26噸,如果在安裝附加裝甲可能會逼近30噸。還有就是西方國家先進武器的通病,價格太貴,印度大概率也接受不了。此外,赫格隆防務公司也尚未具體說明是否會與印度私營公司合作在印度開發輕型坦克。 ![]()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款能夠滿足印度陸軍需求的輕型坦克,最符合印度需求的俄羅斯2S25M-SDM1坦克印度看不上;性能最先進的CV-90-120-T輕型坦克超重,且印度大概率買不起;挑挑揀揀,就剩下相對最為平庸的K21-105輕型坦克。再加上之前印度拉森圖博公司和韓國韓華公司便在印度本地合作生產了K-9自行榴彈炮,生產線、數量工人都是現成在,對于時間要求緊迫的印度陸軍而言,最為平庸的K21-105輕型坦克反而成為印度陸軍最優的選擇。不過K21-105輕型坦克整體技術水平也就和我們的11式105毫米輪式突擊炮相當,顯然是無法與我軍的15式輕型坦克相抗衡。 ![]() 可以看到,最好的軍購環境并沒有讓印度找到一款性能足亦媲美我軍15式輕型坦克的輕型坦克。首先這三款輕型坦克的防護性都偏弱,受限于25噸的硬性指標,三款都只能達到正面防御500米外30毫米穿甲彈,全向防御500米外12.7毫米穿甲彈的攻擊的水平,且無法防御便攜性反坦克彈藥的攻擊。 相比而言,我軍15式輕型坦克無疑要優秀得多,33~36噸的戰斗全重提供了充足的富余重量用于提升防護性能和生存能力。15式輕坦采用了模塊化裝甲設計,可以加裝包括外掛爆炸式反應裝甲、外掛陶瓷復合裝甲和格柵裝甲在內的多種附加裝甲。具備的正面防御35毫米穿甲彈和全向防御14.5毫米穿甲彈以及防御便攜式反坦克導彈的攻擊的防護水準。 ![]() 其次在火力上,三款里有兩款主炮口徑都比15式輕坦大,即便是同口徑的K21-105也支持換裝CV-90-120-T同款的CTG 120/L50高壓緊湊型滑膛炮。但是這三款的主炮的實際威力均要低于我軍15式輕坦的2000米600毫米的穿深。 ![]() 最后在機動性方面,這三款雖然號稱最大公里速度都能達到70公里/小時,但動力系統均沒有為高原環境下運行進行特殊設計。在超高海拔的高原環境下,動力系統功率下降70%,基本和爬差不多,而且還會出現頻繁打不著火和行進過程中熄火的現象。 而15式輕坦的發動機具備二次渦輪增壓技術,即使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帶發動機功率損失也不會超過12%,再加上為高寒,缺氧條件特殊設計的傳動系統和行走懸掛系統,讓15式即使身處海拔5000米的高原依然擁有平原地區的越野機動性,最大速度能夠保持在60公里/小時。 ![]() 很顯然,全球最好的軍購環境對于印度來說卻并不是一件好事。不僅阻礙了印度自己的國防工業的發展,還意味著印度的國防安全一定程度上受到部分國家的制約。更關鍵是印度本身卻不像中東產油國那么富有,卻又試圖通過對外軍購來抗衡全球第二大軍事、經濟強國,而這個國家還是全球最強的現代化工業國家。這對于印度這樣一個農業國家而言無異于是災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