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乳腺癌是發生于乳點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男性少見。乳癌見于中醫文獻中的乳巖“乳石癰”“奶巖”“翻花奶”等。乳腺癌早就成為了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一,同時死于乳腺癌的女性人數也是最高的,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據推測,乳腺癌將超過肺癌成為女性的第一大癌癥,所以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本文摘自《醫道回春:張氏醫門三杰秘案錄》腫瘤治療篇第六則。 如有相關病癥或其他病情,可咨詢張醫生助理,說明情況,有機會得到張醫生的詳細解讀!!!(具體聯系方式見下文) 01 ![]() 初診:乳腺癌 ![]() 基本信息 ![]() 【患者】:郝某,女,56歲。2011年6月21日初診。 【主訴】:雙乳腺占位1年余,加重1月余。 【現病史】:患者平素性格抑郁,好生悶氣,于2010年4月雙乳房出現結塊,經檢查顯示:左乳9~10點鐘方向20.3×16.3×16.1mm占位,右乳1~2點鐘方向10.2×7.3×8.8mm點位,先以乳腺結節進行治療,其效不顯。2011年5月初因不慎骨折,后乳房結塊進一步增大,進行病理檢查診斷為乳腺癌。因患者不想手術治療,故因人介紹來我診所就診。 【癥見】:患者默默不愛說話,聲低,雙側乳房腫塊堅硬,凹凸不平,與周圍分界不清,不紅、不熱、不痛。口干口苦,煩熱眠差,舌淡苔白膩,舌下瘀阻,脈弦滑。 ![]() 診治 ![]() 【西醫診斷】:乳腺癌 【中醫診斷】:乳巖 【證型】:氣滯血瘀,痰瘀互結。 【治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消結。 【擬方】:青皮甘草湯、導痰湯合消瘰丸加減化裁 【處方】: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青皮10克、生甘草10克、法半夏30克、茯苓20克、陳皮15克、膽南星15克、炒白芥子30克、橘核10克、鱉甲30克、浙貝30克、牡蠣30克、龍骨15克、丹參30克、紅花15克、貓爪草30克、夏枯草15克、土鱉蟲10克、全蝎10克、蜈蚣3條、炮山甲粉3克(吞服)、絲瓜絡10克、水蛭6克、川斷15克、骨碎補15克、炒酸棗仁30克、遠志15克。7劑,水煎服,日一劑,早中晚三次溫服。 同時量身配制丸子藥一付,與水藥同時服用。 ![]() 二診 ![]() 【主訴】:用藥7劑,患者睡眠轉佳,骨折已基本好轉,口干口苦好轉,上方去炒酸棗仁、遠志、川斷、骨碎補,加山慈菇10克,繼服7劑。 后患者在此方基礎上稍做加減,繼續服藥。 患者先后服藥3個月,于9月底微信發來檢查結果,雙乳腫塊明顯縮小,化驗糖類抗原、癌胚抗原皆正常。 02 ![]() 了解:史料記載 ![]() 隋代《諸病源候論·乳石癰候》中曾記述:“石癰之狀,微強不甚大,不赤微痛熱……但結核如石。”對本病的特征做了概括的描述。 元代《格致余論·乳硬論》稱本病為“妳巖”,認為其由“憂怒郁悶,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橫逆”而成,“以其瘡形嵌凹似巖穴”,故稱“妳巖”,為“不可治”之證,預后兇險。 明代薛己《校注婦人大全良方·瘡瘍門·乳癰乳巖方論》稱之為“乳巖”,指出“若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棋子,不赤不痛。積之歲月漸大,峻巖崩破如熟榴,或內潰深洞,血水滴瀝,此屬肝脾郁怒,氣血虧損,名曰乳巖,為難療”。 中醫認為本病為正虛邪犯,乳絡空虛,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經絡阻滯,致氣滯血瘀,結于乳中而結塊。清代《張氏醫通》謂:“乳巖屬肝脾二經久郁,氣血虧損。”肝氣郁結致肝腎陰虛,沖任失調,氣滯血凝,結聚于乳。七情內傷,氣血紊亂,經絡痞澀,結滯乳中。明代《醫學正傳》謂:“此癥多生于憂郁積忿中年婦女。”元代《格致余論》謂:“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憂怒抑郁,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積逆,遂成隱核……名曰乳巖。”《古今醫徹》謂:“女子心性偏執善怒者,則發而為癰,沉郁者則漸而成巖。”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外屬足少陽膽經。乳癌的病位在乳房,病根在肝腎,病機與肝、膽、脾胃、腎關系密切。其病機特點是內虛與毒聚并存,內虛是沖任失調、憂郁傷肝、思慮傷脾、肝氣郁結致肝腎陰虛,毒聚為痰濁滯結、瘀毒郁積、聚結成塊。 03 ![]() 學習:辨證論治 ![]() 本患者平素情緒抑郁,情志不暢,致使肝氣失于調達,阻滯乳中經絡及脅絡,氣滯血瘀,痰濁滯結,日久變生乳中結塊。故治療當以行氣化瘀,除痰散結為則。 方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條達,三棱、莪術、青皮以行氣破皮;法半夏、茯苓、陳皮、膽南星、白芥子以化痰濁;橘核、鱉甲、浙貝、牡蠣、貓爪草、夏枯草共同軟堅散結;丹參、紅花活血化瘀;土鱉蟲、全蝎、蜈蚣、炮山甲粉、絲瓜絡、水蛭以活血通絡,因久病必瘀,久病入絡,非蟲類藥不足以通經活絡也;川斷、骨碎補以促進骨折愈合,炒酸棗仁、遠志養血安神。二診患者癥狀好轉,更加山慈菇以加強軟堅散結之功效。 全方集行氣破氣、祛痰化瘀、散結通絡藥一方,患者服用后療效滿意。 ![]() |
|
來自: look912fenny > 《待分類》